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家長在培養孩子思維力方面的3個方法

 

一、要善於對孩子發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發問對於培養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力,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問。因為這既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更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可培養其表達能力。

發問時,不要只問對或錯的封閉式問題,最好依據孩子的能力,問一些沒有惟一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如:茶杯有些什麼用途?多少加多少等於10?等等。

台灣學者陳龍安總結出發問技巧的「十字訣」。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問答遊戲;「例」:即是多舉例;「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替」:讓孩子多想些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可」:可能會怎麼樣。「想」:讓孩子想像各種情況;「組」: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一起會如何。「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舉例來說,孩子要去郊遊,就可和孩子討論請誰一起去?何時去?為何要去?到哪裡去?帶什麼去?問題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類」:是多和孩子類推各種可能。

二、為孩子創造「想問」的情境

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這對孩子思維的發展極其重要。或許有些父母會問,如何才能讓孩子想問、會問?要讓孩子想問題並提出問題,一個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個情境,以激發孩子想問的興趣。所謂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讓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說一半、讓孩子好奇地想問結果;玩猜謎遊戲,給一些暗示,等等……;然後引導孩子如何問得清楚,而且能有禮貌地問。

其次,鼓勵孩子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種求知的欲望、他們心中原本有著無數個「為什麼」,想了解這個奇妙世界的本來面目。是成人習以為常的姿態和不以為然的態度,逐漸扼殺了孩子的這種求知衝動。

因此,父母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對孩子的提問努力表現出自己的興趣,與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尋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問題的欲望就會不斷增強。

三、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

我們經常碰到以下兩類問題:

一類問題,就像課本上的習題——提出的問題很明確,要求我們運用已經學過的某些知識,針對問題「聚會思維」;而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往往是惟一的,這就像我們回答「1十1」只能等於2,等於別的就意味著錯誤。

另一類問題,就是可能有多種答案的問題——有時問題在開始時並不十分明確。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問題都是屬於這種類型。解決這類問題,除了要努力明確問題外,還要打破平時習慣想法的束縛,將自己的思想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擴散開去考慮問題,這叫「發散思維」;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很多個創造性的設想,並且不能絕對他說哪個設想最好,只能根據實際的情況,評定某個設想更為合適。

比如「迴紋針有什麼用?」這樣一個問題,有興趣的話,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發散性思維要求一題多解,供參考的答案有:

迴紋針除了可以用來「別住紙張」外,還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1.可以讓迴紋針利用襯衫口袋,別住「服務員」或「小隊長」等標誌;

2.可以用它代替髮夾,夾住散亂的頭髮;也可代替領帶夾子;

3.假如有很多迴紋針的話,可以把它們聯結起來,成為鏈條;

4.可以把迴紋針的一頭拉開,代替牙籤,剔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當然最好不要這麼做);

5.同樣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緩和指甲縫的髒東西等等;

6.必要時,可以把整個回形拉直,當作鞋帶使用——把它穿過鞋帶孔扭結起來;

7.把迴紋針縫在窗簾布上端,代替窗簾圈;可將它別在紙模型飛機的頭部,做重錘用;將許多迴紋針串聯起來,還能做項鍊,等等。

下面是一則成功的家教案例:【鼓勵孩子「異想天開」】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數學老師讓人捎口信要我們去,告訴了我們這樣一件事:數學教學正進入直式運算階段,學生們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從低位向高位順序運算,惟獨兒子別出心裁地從高位到低位進行逆向運算,經老師指出後,他竟頑固地一意孤行。

我們回家盤問時,兒子振振有詞:「左邊算到右邊是我想出來的竅門。對聽這麼一說,我們意識到,兒子雖然違背規律進行運算,卻透露出一種萌芽狀態的獨創精神。

於是我們在對他的「找竅門」給予充分肯定之後,循循善誘地告訴他,對自己周圍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觀察,對思維結果還需驗證,驗證的標準就是看它的實際效果。然後,我們與他一起分析逆向運算的弊端。最後,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愛」了。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父母不是包辦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從小樹立主體意識,從各方面給予他「參與」的機會。記得小學三年級一次數學考試,兒子對其中一道文字題有異議,我們馬上會面數學老師,家長和老師一起鼓勵孩子要有勇氣,大膽敘說,據理力爭。當確定孩子的異議是正確的時候,我們進而告訴他即使書本也有不正確的地方。我們並不認為「聽話」是好孩子的唯一標準,我們要求他對父母和老師也不要一味服從和依賴。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積極家庭教育分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3/169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