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朝鮮新年連發四次飛彈 或為回應美國制裁、打破無核化談判框架

朝鮮官方朝中社1月18日發布的1月17日朝鮮發射飛彈的照片。

繼本月14日試射2枚鐵路機動短程彈道飛彈之後,17日朝鮮再次向東海發射2枚彈道飛彈。再加上本月5日、11日分別試射高超音速彈道飛彈,這已是該國今年第四次進行武力挑釁。專家認為意在打破無核化談判框架。

韓國的朝鮮問題專家認為,朝鮮通過這4次發射展示飛彈技術的升級,既是對美國財政部本月12日公布的制裁措施的回應,也是意在增加自身的談判籌碼、甚至打破無核化談判框架。由於目前朝鮮堅持『強對強』的路線,再加上美國的政策重點落在中國、台灣等問題上,預計美朝近期內不太可能重啟對話。

韓媒:朝鮮飛彈技術升級探測和攔截難度大

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的消息,朝鮮於17日上午8時50分、8時54分在平壤順安機場先後向東海各發射1枚短程彈道飛彈。飛彈最高飛行高度為42公里,飛行380公里後命中位於咸鏡北道舞水端里附近海域的目標島嶼。目前聯合參謀本部正對飛彈參數進行精密分析。

另據KBS、韓聯社等韓媒援引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和朝中社18日的消息報導,此次發射為戰術飛彈驗收試射,根據國防科學院和第二經濟委員會的計劃進行。飛彈種類是有朝鮮版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之稱的KN-24短程地對地飛彈。

對此,《東亞日報》、《亞細亞經濟》等媒體18日報導,這是朝鮮第4次試射KN-24,第一次是在2019年8月。從試射情況來看,2枚連射的時間間隔從16分鐘大幅縮短至4分鐘。驗收試射意味著朝鮮已將之投入實戰部署,今後將擴大產量。

報導還指出,KN-24使用發射車發射,其射程可從平壤直接打擊韓國陸海空軍總部。由於發射車能夠隱蔽在隧道、密林等地區,飛彈又可二次爬高(Pull-up)且飛行高度低於駐韓美軍薩德系統的最低攔截高度,應對起來存在不小的困難。

就在這次發射3天前,朝鮮在平安北道義州從鐵路列車上發射了2枚KN-23彈道飛彈。news1分析認為,朝鮮從2019年起將武器體系開發重點放在打擊韓國全境甚至駐日美軍基地上,其特點可以概括為「突襲」和「不規則機動」,KN-23正體現了這兩點。

《東亞日報》指出,KN-23和KN-24都具有探測和攔截難度大的特點,兩次試射顯示出朝鮮正嘗試從不同地點、採用不同手段靈活發射。韓國軍方內部有意見認為,今後朝鮮還有可能連續試射多個種類的短程彈道飛彈。

另外,本月5日、11日,朝鮮先後在慈江道附近試射高超音速飛彈,並宣布「通過兩次試射,最終驗證了高超音速飛彈的性能」。不過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對這兩次發射的分析結果與朝鮮公布的參數存在較大差距。聯合參謀本部認為,朝鮮發射的只是「性能得到改善的彈道飛彈」,與韓國已有的武器類似。

針對朝鮮連續試射飛彈,美國財政部12日公布了對6名朝鮮公民和1名俄羅斯公民、1家俄羅斯企業的制裁措施;17日國務院表示,朝鮮的行為違反了安理會決議。同一天,美日韓朝核問題代表舉行電話會議,商定就應對朝鮮挑釁保持緊密合作,美國還重申了對韓日的防衛承諾。

聯合國也對朝鮮的行為表示擔憂,並敦促朝鮮重新參與到外交對話之中。

學者:朝鮮試射意在回應美國制裁打破無核化談判框架

韓國的朝鮮問題專家向美國之音指出,朝鮮新年試射飛彈的頻率之高極為罕見,其背後有多層用意。最明顯的是對美國制裁措施的回應。事實上,在美國公布制裁措施後,朝鮮外務省就表示將「予以更強有力的回應」。

韓國國防安保論壇研究委員辛宗祐(照片由本人提供)

韓國國防安保論壇研究委員辛宗祐電話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朝鮮之所以如此反應,是因為「拜登政府成立後幾乎沒有出台過可以稱得上是政策的對朝政策,這次制裁可以說是採取了強硬的立場」。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朝鮮學系教授朴元坤也在電話通話中告訴美國之音,「朝鮮發射飛彈是對(美國)這種強硬政策的回應,顯示其不會在『強對強』的原則上讓步」。

其次,朝鮮考慮到了未來與美國的談判。辛宗祐表示,一般驗收試射都是測試飛彈的最高性能,但是平壤順安機場與目標島嶼的距離低於KN-24的最大射程;而且該機場是韓國衛星很容易觀測到的地點,相當於一種刻意的展示,「通過顯示飛彈技術的升級,爭取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占據主動」。

朴元坤特別強調了這種技術升級的危險性,「從朝鮮發射的飛彈來看,大部分是可以搭載戰術核武的飛彈,朝鮮試圖通過顯示用新武器代替原有飛彈、大量生產戰術核武並進行實戰部署,使國際社會承認其作為實際核擁有國的地位。如果可搭載核武的飛彈投入到實戰部署,那麼朝鮮無核化將變得很困難,朝鮮便能夠與美國展開以核軍備為前提的談判。」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朝鮮試射飛彈更多的是出於內部考慮,不宜過度解讀。

韓國世宗研究所北韓研究中心主任鄭成長(照片由本人提供)

韓國世宗研究所朝鮮研究中心主任鄭成長郵件回復美國之音採訪要求時指出,高超音速飛彈是金正恩提出的戰略武器五年計劃5大優先課題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按照時間表進行的。另外,「朝鮮一直以來都將主要飛彈發射消息刊登在《勞動新聞》的第一版或第二版,但是最近一次卻刊登在第三版下部,意味著警惕外界過度解讀此次發射。而且《勞動新聞》沒有刊登國防領域幹部觀摩發射的照片,也沒有使用任何針對美國、韓國等特定國家的表述。」

朝鮮重返談判遙遙無期今後挑釁力度或提高

雖然對朝鮮用意的解讀有所不同,但美國之音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綜合考慮種種內外部因素,朝鮮今後有可能繼續試射飛彈、甚至提高挑釁力度,重返談判桌更是遙遙無期。

從內部來看,朝鮮經濟因防疫封鎖等問題陷入困境,亟需加強內部團結。鄭成長指出,「新冠防疫的長期化已經使居民們十分疲憊。即使是為了消除這種氛圍、動員居民積極地投身到五年計劃之中,朝鮮也會繼續追求提升飛彈技術,預計今後將繼續進行發射試驗。」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朝鮮學系教授朴元坤(照片由本人提供)

朴元坤補充說,「朝鮮今年4月將迎來金日成生日等重要活動,對於金正恩而言,需要在這段時間充分展示自己的功績。不過能夠展現的只有武力,因此不能排除朝鮮在4月以後發射洲際彈道飛彈、進行更高強度挑釁的可能性」。另外,「由於目前新冠疫情是一大變數,朝鮮會在何時重新與美國展開談判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再者,接下來幾個月圍繞朝鮮的外部環境也將發生變化,朝鮮有可能選擇先發制人式的震懾。辛宗祐認為,「北京冬奧會後有韓美聯合軍演、韓國總統選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因此朝鮮會繼續發射飛彈,而且不會僅限於短程飛彈,我認為會一一嘗試去年國防展覽會上展示的新武器」。為此,「朝鮮回歸談判桌遙遙無期,再加上由於美國目前更關注中國、台灣等問題,因此比起釋放和平的信息,朝鮮會繼續選擇『強對強』路線」。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9/169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