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洋眼裡的科舉考試

作者:
 

一個在中國待過多年的法國外交官,有幸趕上了1901年雲南的一次鄉試,這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應該是最後一次了。這位對中國已經很了解的法國外交官,饒有興致地觀察了這場考試。

他發現,近萬名雲南各地的秀才,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趕到昆明,富家子弟乘轎子,再次一點的騎馬,很多人,則只能跟著馬幫走過來。他不知道的是,馬幫帶考生,一般是不收錢的,因為可以藉機夾帶一些走私貨而不被查。雲南的貢院,法國人稱之為「文學院」。臨考期間,貢院的那條街上,早早就熱鬧起來,趕考的秀才們所需要的一切,在街上都能買到。街上行人熙來攘往,以至於過往的行人,不得不排成單列。連女子也來湊熱鬧,有小家碧玉,也有坐在嚴實的轎子裡的大家閨秀。

其實,在他看來,好些考生,其實不過是借這個機會出來放蕩一下,所以,一時間,昆明的青樓妓院熱鬧非凡,在裡面流連的,淨是這些舉子。其他人,是不敢在這種時候跟舉子爭鋒的。一旦鬧起事兒來,被舉子打了,也是白打。錢花光了,就去當鋪,所以,當鋪的生意也很好。

然而,老百姓卻用很虔誠的目光看著這些舉子,每天前來看熱鬧的百姓,非常多,人們仰視著進進出出的舉子們,小心翼翼地躲避著那些主持考試的官員的轎子。法國外交官說,這氣氛,有點像法國大選前夕。只是,法國的民眾,是用選票把未來幾年託付給一個他們認為信得過的人,而中國的老百姓,則相信考試可以選拔出可以信任的官員。他的觀察不錯,的確,中國老百姓對科舉,有著狂熱的迷信,正因為如此,凡是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出行的虎頭牌上,一定會寫上自己的科舉功名。有了這樣的虎頭牌,他們行事如何不打緊,老百姓一定高看他們一眼。這位法國人說,中國老百姓對科舉考試,懷著宗教般的虔誠,因為,他們把自己的未來都託付給考試了。

參加過鄉試的陳獨秀說,所謂的掄才大典(考試),不過是定期把這些猴子狗熊弄來表演。這話,是他後來的認識,如果當年他就這樣想,就不會去參加著名的江南鄉試了。所以,儘管有大批混混,但希冀博一個功名的考生,也還是不少的。他們的虔誠,一點也不亞於那些圍觀他們的人。

這位法國人還發現,在考試期間,昆明所有的機構,都停止辦公了,市民所有的事情,包括婚喪嫁娶,都為考試讓路。考場被兵丁們嚴格把守,考場被嚴格地隔絕。主考的考官,被神聖化了,進出的排場極為宏大,進出,都要放炮。但是,在考試期間,這些考官也被禁閉在考場,不能出來半步。法國人擔心,考生在考試,這些考官沒事幹,是不是會很無聊?陪同他的人對這個問題很詫異,他們怎麼會感到無聊?受到如此尊敬的人怎麼會感到無聊呢?

的確,這就是老外的「外」了。一般來說,只有翰林出身或者現任的翰林,才有可能外派擔任鄉試的主考和副主考。承擔這種考差,是所有翰林求之不得的事情,不僅意味著可以弄到一大筆錢(不是考生的賄賂,而是地方官的饋贈),更重要的,這意味無上的榮譽和皇帝的信任。考完,可以獲得一批學生(凡是被錄取了的都是他們的門生)。有了這些門生,日後的生活中,會有無窮無盡的好處。所以,進考場之後的考官,興奮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感到無聊呢?

一雙洋眼,所觀察的科舉考試,看到了為我們所忽視的一些東西。的確,這個實行了1300多年的制度,對中國人的影響,還真的不可低估。後來的高考,即便大學畢業早就不包分配,也不是「國家幹部」了,但人們還不是當它是科舉?

責任編輯: 東方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25/170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