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石山:善是一種選擇

作者:
在談到收到還款的人的反應時,她說,大多數人都覺得稀奇,竟然還會還錢,也有「債主」表示,自己願意相信,選擇相信,認為互助才是世界的未來。不少人根本就忘記了這件事,再三確認不是詐騙集團的新把戲。有一個債主說,你做這個事,比還我錢讓我覺得珍貴很多。另一位債主說,「有朋友當初勸我不要借,但是我還是想證明一次,看看世上還有沒有可以信任的事情。」2018年7月20日,張海林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有冇搞錯》。2月3日,大年初三。先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虎年虎虎生威!

中國大陸視頻網「豆瓣」,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專輯,名字叫「和陌生人說話」。第一季的影片,不知什麼原因被下架了,但最近又開始了第二季。其中第九集「我和我的300個債主」,一位年輕女士講了她借錢和還錢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張海林是個80後農村女孩兒,來自河南新鄉。她的父親是開卡車的,性格比較急,母親經常跟父親一起跑車。張海林本人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標準的北漂,後來又去杭州工作,每天就是吃飯、睡覺、然後是拼命工作。

結果父親開車出事故,撞死了人,要陪30萬塊錢,而母親又得了大病。張海林剛出來工作,沒多少錢,弟弟還在上學,一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情急之下,張海林想了一個辦法。她在社媒上公布了借錢聲明,並且公布了自己詳細規劃的還款計劃。她宣布要找300個人借錢,每人只借1,000塊錢,隨後每個月向五個債主還錢。她估計扣掉基本開支,每個月可以還5,000塊錢,大概5年可以還清全部欠債。

她的朋友對此很悲觀,哪裡找300個人借錢給你呀?

結果在她公布計劃之後的5個小時,就真的籌集到了30萬,應付了家裡的突發危機。

但整個故事的精華,從現在才真正開始。張海林真的非常認真每月還錢。她把所有借錢給她的人都編了號,按照順序,一個一個還錢。有些人不要她還,甚至還把她的社媒拉黑了,她就把這個錢用對方名義捐出去。

一個月一個月,一年一年,張海林換了六個工作,從杭州到上海,賺錢還債。

在談到收到還款的人的反應時,她說,大多數人都覺得稀奇,竟然還會還錢,也有「債主」表示,自己願意相信,選擇相信,認為互助才是世界的未來。不少人根本就忘記了這件事,再三確認不是詐騙集團的新把戲。有一個債主說,你做這個事,比還我錢讓我覺得珍貴很多。另一位債主說,「有朋友當初勸我不要借,但是我還是想證明一次,看看世上還有沒有可以信任的事情。」

2018年7月20日,張海林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她說那天下班後,她走得很慢,耳機里反覆放著朴樹的《清白之年》:「大風吹來了,我們隨風飄蕩,在風塵中遺忘的清白臉龐……」

我猜想,這是一種心靈深層的喜樂,超過如釋重負,超過奮鬥成功。

有一位債主在自己的社媒寫道,這世界上充滿了欺詐和惡俗的故事,但他寧願相信,也一直在嘗試發現這個世界上仍然尚存的善良。他說:「這世間,善是我們的一種選擇,我不相信人性本善,但我知道人性可以向善。」

他說得很對,善是一種選擇!

善也是一種力量,它推動我們自己的精神成長。在世俗的成功之上,如果有善的加持,更容易升華成為人生的另一種境界。

我選擇相信張海林的故事是真實的故事,雖然中國還在發生另外一件,無論是過程和結局都幾乎完全完全相反的故事。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善惡共存,就像那位債主說的,善是一種選擇,其實,惡也是一種選擇。

有關惡的故事,是劉學洲事件。大部分網友大概已經知道了這個事件。

劉學洲的父母因未婚生子,選擇在他三個月大的時候把他賣掉,換來的錢,就是父母結婚的彩禮。所幸,劉學洲的養父母對他很好,但卻在他4歲的時候雙雙亡故,祖父母捕手,但在劉學洲12歲的時候,兩位老人也都去世了。

成了孤兒的劉學洲,一邊上學一邊打工,而又開始積極尋找親生父母。他盼望有一個家,他也確實需要一個家。

通過網絡的力量,劉學洲的親生父母很快被他找到了。但此時,親生父母兩人已經離婚,而且又都再婚,還有了自己的孩子。

但是一個原本可以以喜劇收尾的故事,最後卻成了悲劇。

父母兩人都沒有接收劉學洲的願望。這個情有可原,因為兩人已經再婚,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新配偶,和自己的孩子,家中突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會相當地彆扭。人類的血緣關係,其實並不能保證親密的關係。我們常常見到父母兄弟爺爺奶奶之間,因為權力、因為金錢利益而相互排擠鬥爭,甚至相互殺害。

劉學洲入住父親或者母親家的希望破滅,他提出希望父母出錢,為自己買或者租一套房子,結果仍被父母拒絕,據說,父母還因此把他拉黑了,就是不想和他往來了。劉學洲把自己的故事放到了網上,題目是:父親用賣我的錢娶了我媽媽。

這麼狗血的標題,立即引起了網絡的巨大關注。但隨後的事情卻出乎意外。網絡上有人翻出劉學洲和他親生父母的對話,證明他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後來,中共一家官媒介入,最後的報導,也指向劉學洲是一個不負責任、好吃懶做、貪得無厭的人。

劉學洲很絕望,他選擇在海南島一個美麗的海灘上自殺身亡,這時他15歲。

最近,江蘇徐州豐縣,還發生了女性被鐵鏈鎖頸關在家中,已經為不知道什麼人,生下了八個孩子的故事。這個故事細節我們不多說了,因為網上有太多的細節。我想說的,是大部分網民都認為,這位女性是一個被拐騙到當地,賣給人當老婆的。過去三十年的記者生涯,我做過幾宗類似的報導,知道這裡面有太多的悲慘故事。但我們今天把這些放在一邊。

我想要強調的,是這些婦女被拐騙,通常都是誤信了別人的甜言蜜語,有些是誤信了壞人善良的表面。信任了善良,卻使自己墮入悲慘的境地。

瑞士蘇黎世大學做過一個社會心理學實驗,非常有趣。組織者找到幾組學生,每組六個人,相互不認識。實驗的規則很簡單,每個星期組內成員可以向一個虛擬的機構捐款,最多20元,最少可以是零,然後一周後機構以一倍金額返還,由組內成員平分。

對實驗者來說,最符合理性邏輯的方法,就是大家每個星期都捐20元,因此也可以每個星期獲得20元的「利潤」。但結果是,所有的小組,最後的總捐款都傾向於零。原因很簡單,如果有一個人選擇不捐款,而其他五個人捐了20元,下個星期返還的200元,由六個人平分,每人得到33.33元,不捐款的那個人的「利潤」反而大幅增加了。

但組內其他人並非傻瓜,從這個結果,他們可以推斷出有人沒有捐款,於是遊戲變成了「看誰最聰明」的競賽。最後的結果,是捐款總數變成了零,而利潤總數,當然也就變成了零。

這個實驗是社會學系列實驗的其中一個,稱為:Public Goods Game。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這個實驗帶給人們很多啟示,其中一個是,這個社會的惡(在這個實驗中是自私),是可以傳染的,它會毒害群體關係,尤其是相互信任的關係,對群體內的「善良」構成嚴重傷害。

我自己曾經有類似的故事。

八十年代有一次我從西藏沿川藏線去四川。因為好奇,也因為好玩,我沒有買公共汽車票,而是跟著幾個四川農民工一起爬上了拉木頭的大貨車。貨車司機很狡猾,他早察覺車上有人,但選擇在荒野的山頂停下車,要求每個人給他10元人民幣。我沒有選擇,只能給錢。但農民工中有兩人沒有錢,他們說去西藏搞工程卻被騙了,身無分文。司機不妥協,要求他們在雪山頂上下車。

我選擇幫他們給了錢,在隨後的路上,也請他們吃飯。車到四川康定,運木頭的貨車到了目的地,我準備乘長途汽車前往成都。兩位沒錢的農民工找到我,求我借錢給他們買車票,並指天發誓,再三保證將還錢給我。我把錢借給了兩人,留下還錢的地址。

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沒有人還錢。八十年代中期,60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月工資。那時我大學畢業三年。

如果我是女大學生,估計當時就被人賣掉了吧。

這件事給我不小衝擊,但最後還是選擇相信別人,相信善良,這麼多年,有好結局的,也有壞結局的。但我決定選擇記住那些好的結局,事實上,善最終帶來的,絕對是滿滿的正能量。

正像張海林的那位雲南債主說的,善是一種選擇,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當我們選擇了善,就不能因為有不善的存在而放棄。如果別人對你好你就善,對你不好就不善,那不是選擇,而是一種人生交易。

正的宗教導人向善,堅持堅定的選擇,就成了信仰。

新年之際,除了祝大家身體健康,身心愉快之外,也祝大家能夠堅守初心,堅守自己的善念。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4/170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