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馮先生有時候會經常出現胃脹氣的情況。吃了飯、著涼、生氣都會頂胃,肚子鼓的像皮球,而且還感到噁心和不適。他覺得自己的胃壁比較薄,特別容易喜歡吐,吐的都是白水,一大口一大口的吐,這樣的情況大約持續了一年左右。
馮先生開始胡思亂想,害怕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於是就預約了兩天後到醫院做胃鏡檢查,但他聽朋友說做普通胃鏡就可以了,不用特地選擇無痛胃鏡,根本不疼。
然而輪到馮先生做胃鏡的時候,他後悔卻已經來不及了。馮先生不停地噁心嘔吐,做完下來覺得自己十分遭罪!
「早知道就選擇無痛胃鏡了。」馮先生擦了擦自己額頭上的冷汗,覺得自己這次純粹就是找罪受了。
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的區別在哪?
普通胃鏡比較方便,不用家屬陪同,一般只要沒吃早飯就可以做,而且事前不用做太多的準備。普通胃鏡不用麻醉,患者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做的,所以適用面很廣,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做。
但是普通胃鏡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最大的缺點就是管子在插進去的那一刻,患者本人的噁心感覺了。百般難受但是又不能動,但是噁心的狀態還是一直存在,這樣一來就可能會影響到醫生的觀察,導致檢查結果不精準。
無痛胃鏡的最大好處就是使用了麻醉,患者不用遭罪了,沒有噁心的感覺,醫生就可以詳細的檢查了。而且相比普通胃鏡導致的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的風險,無痛胃鏡這些統統都能避免。
但是它的缺點也存在。事先需要做準備,6個小時內不能吃東西,2小時內不能喝東西。而且去的時候,還必須家屬陪同。所以相對來說比較麻煩,在價格上,也比普通的胃鏡要貴一些。
具體的區別就是無痛胃鏡由於患者處於睡著狀態,醫生怎麼操作都行,你自己也不知道。而普通胃鏡全程都需要患者配合醫生的要求才能操作下去,否則檢查就不能做了。
比如在具體的檢查過程中,你需要配合醫生的要求做吞咽、吸氣、呼氣等一系列動作,而且管子在順進胃部之後,那種脹氣和噁心嘔吐的感覺十分明顯,你甚至想要把管子拔出來,但是又得拼命控制好情緒,使自己心情和身體儘量平靜,以免干擾醫生的檢查。所以普通胃鏡的整個過程都是相對不舒服的。
普通胃鏡和無痛胃鏡選哪個好?
那麼在具體的檢查中,該如何選擇呢?這一點其實也不用太過糾結,因人而異就行了。
對於一些沒有基礎疾病的成年人,最好的還是做普通胃鏡,雖然你會感到不適和噁心,但是患者全程醒著,能夠和醫生進行交流,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感到的疼痛或者不適,能夠及時提醒醫生做出調整,進而也能更清楚患者本身存在那些病變的情況。
這一點無痛胃鏡就做不到了,由於患者處於昏迷狀態,感覺不到疼痛,可能會引起穿孔等風險。所以,相比普通胃鏡,無痛胃鏡更需要醫生有成熟的技術,而且還要耐心、細緻和輕微。
當然,如果你的耐受力很差,動不動就會感到噁心,為了防止檢查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最好還是做無痛胃鏡算了。另外,那些年紀比較大或者體質較弱的人,也可以選擇無痛胃鏡。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會存在一定的麻醉風險。
多久做一次胃鏡檢查最好?
至於說胃鏡檢查的次數,這個也沒有硬性的標準。如果沒有基礎胃病,但是為了要做胃癌篩查的話,可以在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後,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即可。
如果存在基礎的胃病,比如淺表性胃炎,若是沒有不適的症狀,則不用檢查。如果是出現了不適的症狀,則需要進一步排查是否有出血或者潰瘍的情況。
胃鏡檢查若是存在萎縮性胃炎的情況,那麼就要密切注意是否存在異質性增生,因為下一步就可能會是癌變了。這種情況下,需要每年進行檢查,而且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隨時調整檢查的頻率。
若是有胃潰瘍、胃息肉、胃出血等症狀,基本上每三個月就得復檢一次。如果存在異質性增生的情況,則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安排,一般檢查的頻率會增高。
胃癌手術的患者,基本上是半年做一次胃鏡,如果沒有病變反應,之後間隔的時間會逐漸增大。但如果有了新病變,具體就得聽醫生的安排了。
總的來說,胃鏡檢查的頻率是健康群體基本一年一次,如果患有胃病,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做胃鏡前後要注意什麼?如何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胃鏡檢查之前,無論是普通還是無痛,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禁止吃喝,這一點是必須要遵循的,否則沒辦法檢查。哪怕是喝了少量的水,胃黏膜的顏色都會發生顯著改變,這都會給醫生的判斷造成干擾,以至於檢查結果出現差錯。
檢查之後,患者可能會有腹脹的感覺,不過很快就會消失。此外檢查後要避免立刻吃東西,因為麻醉的作用還沒有消失,過早的吃東西可能會導致食物進入氣管。
需要過兩個小時,患者再吃東西,最好是先吃一些流質食物。在此後的三四天裡,患者可能會感到喉部不舒服,但不會有大的影響,很快就會消失。無論是普通胃鏡還是無痛胃鏡,檢查的時候最好有家屬陪同,這樣方便護送。
綜合來看,做胃鏡檢查還是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判斷,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