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韓國大選前夕 冬奧會爭端引反共情緒大爆發

他還表示,李俊瑞正常地從內跑道完成超越,進入了第二的位置,在同一個彎道上進行了正常的滑行。裁判組認為李俊瑞進入內道過急,因此取消他的成績。但看了視頻回放後他認為,匈牙利和中國選手之間肯定有問題。

事實上,在冬奧會開幕式之前,人們就對判決感到擔憂。因為國際滑冰聯合會對超越狀況下發生的接觸和阻擋行為進一步強化了規則,讓實行超越的選手承擔更多責任。在模稜兩可的情況下,超越選手會被處罰。正因為如此,在本賽季世界盃上,被取消成績的情況也頻繁發生。

對於韓國運動員的遭遇,韓國媒體和民眾紛紛表達不滿,並強烈質疑比賽判罰不公。韓國媒體指責,北京冬奧會的裁判偏袒中國。

韓國總統候選人也對此發聲。李在明在臉書上表示:「對北京冬奧會短道競速滑冰的偏袒判罰表示失望和憤怒,靠實力盡全力比賽的運動員才是真正的勝利。」

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Yoon Seok-youl)在會見記者時也表示:「對於選手們的憤怒和遭遇的挫折深表同感,向他們送上寬慰,擔心我們下一代會不會對於公平這一問題大失所望。」

韓國民間掀反共輿論潮

韓國退伍軍人會會長金在熙(Kim Jae Hee)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人並不是因為韓服事件突然情緒化,「中國(中共)一直把韓國視為附屬國,所以韓國人也一直心情不好,再遇到這種事情時,就會變得情緒化。」

金在熙說,他個人認為,奧運會上出現朝鮮族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由於中共一直歪曲歷史,因此韓國人才會不高興。

就裁判不公問題,金在熙表示:「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公正的裁判,一副令人羞愧和懶散的模樣。」他說,從歷史上看,中國與韓國很相近,最好不要互相爭鬥。但是,奧林匹克精神必須具備正直的規範和承諾,中共違背了這種精神,傷害了韓國人的感情。

「共產黨在中國根深蒂固,而且領導著那個社會。從各個方面來看,不尊重基本人性的地方很多。我認為中國從各個方面來說,已經變成了黑暗的國家。」金在熙說。

39歲的韓國博物館研究員金素英(Kim So Young)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她認為,韓服爭議是「中共為了輕視韓國的歷史和文化所做的表演」;裁判不公是「中共用國家名義開玩笑」,「面對全世界選手留下的正直汗水,(中共)不覺得羞愧嗎?」

從事裝修業的朴光洙(Park Kwangsoo)也告訴大紀元記者,韓服和裁判不公的問題是中共對韓國的輕視和文化侵略行為,韓國應該從國家層面上採取強烈的應對措施。

反共情緒將直接影響韓國大選結果

近期的多項調查顯示,韓國民眾的反共情緒有可能對韓國的政治產生影響,或將直接影響到下個月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結果。

韓國《中央日報》曾委託第三方調查機構在去年11月至12月對全國1,031名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標準分數50分中,19至29歲中有67.3%、30至39歲中有59.5%的人對中國的評價低於50分。

《中央日報》在今年2月9日的報導中說,北京冬奧會短道競速滑冰比賽中出現的「偏袒」爭議,已經讓積累在韓國年輕人身上的反華(反共)情緒爆發。這一代人對「公正」問題極為敏感,很多人通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得出了「中國(中共)使用不公正的方式」這一結論。

美國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所(Walter H.Shorenestein APARC)所長申起旭(Gi-Wook Shin)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今年2月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該團隊在北京冬奧會之前對一千多名韓國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在0到100分之間,韓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僅為26.5分,遠低於美國的69.1分,甚至低於日本的30.7分。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亞洲中心(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Asia Center)在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調查也顯示,在美國、中國、日本等20個國家中,韓國人最不信任中國,僅有6.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可信。

美國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所在報告中說,絕大多數(78%)的受訪者表示,在國內和國際問題上,韓中關係將是決定投票給哪位總統候選人的重要考慮因素。考慮到此次選舉的決定性因素是年輕人,在20多歲的受訪者中,有82%的人表示「韓中關係將成為重要的投票問題」。

「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策略還能走多遠

過去,韓國一直將中國視為一個經濟機遇,但出於安全原因,韓國更傾向於向美國靠攏。

美國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所的報告說,現在,大多數韓國人認為,這種平衡模式已經結束。曾被認為是韓國經濟機遇的中國,隨著以年輕人為中心的韓國人開始重新思考中國(中共)對韓國的意義,中國(中共)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消失。

總統候選人尹錫悅近日在《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韓國需要騰飛》的文章。

尹錫悅在文中表示,韓國現政府一直被狹隘的地區主義和短視的國家利益概念牽著鼻子走。韓國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為了改善與朝鮮的關係,這使得韓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有所減弱。最重要的是,由於兩國在對朝政策上的分歧,美韓同盟一直在搖擺不定。

尹錫悅表示,隨著美中緊張關係的加劇,韓國未能適應,在沒有闡明原則立場的情況下,維持了戰略模糊性的態度。首爾不願在一些擾亂華盛頓和北京關係的問題上採取堅定立場,這給人留下了一種印象,即韓國一直在向中國(中共)傾斜,而遠離其長期的盟友美國。

「韓國永遠不應該被迫在美國和中國(中共)之間做出選擇。」尹錫悅表示,深化韓美同盟應該成為韓國外交政策的中軸。韓國從美國主導的世界和地區秩序中獲益。韓國應該尋求與美國的全面戰略同盟,韓美合作的性質也應該適應21世紀的需要。而韓國也必須重新調整與中國(中共)的複雜關係。

「在這個極度不確定的時期,韓國人已經習慣的被動、傳統的領導方式無法引導國家走向未來。」尹錫悅說,「韓國要想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創新、有吸引力的國家,政府必須有創造性的思維和明確的選擇。」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徐亦揚、吳歡心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4/170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