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豐縣「鐵鏈女」事件:主串流媒體缺位後的一地雞毛

此次豐縣鐵鏈女事件,輿情洶湧,持續升溫,歷20多天而不衰,且任何新發事件都難以將其覆蓋,實屬罕見。而這樣一起雖典型而慘烈但看上去並不特別複雜的案件,卻弄得越來越像個羅生門。

說看上去並不特別複雜,是因為主要當事人(董氏夫婦、八個孩子及後來抓獲的涉嫌拐賣者等)以及董氏村鄰、地方政府(市縣鄉三級政府及村委會和辦理結婚證的民政部門等)都明晃晃地在那兒,證實血緣關係的技術手段也很簡單,調查個來龍去脈,好像不太難吧?

但真相就是出不來。在強大的網絡輿論壓力下,豐縣和徐州市政府也數度發聲,甚至可以說反應並不慢。在輿情發生初期的1月28日,豐縣市委宣傳部就公開發布了關於事件的"初步調查核實"。兩天後的1月30日,豐縣以"聯合調查組"名義再發公告。從2月7日起,發布規格上升到"徐州市委市政府聯合調查組",直至2月11日。但四次"權威發布"民眾並不買帳,反而因每次都被網民"發現"種種"漏洞"而普遭質疑,且質疑的聲音遠遠大過當地政府的聲音,以致徐州和豐縣兩級政府現在說什麼都很少人相信,一頭跌入所謂的"塔西佗陷阱"。

權威失信,真相渺茫,於是人人柯南,個個民科,最新的民間技術手段用上了人臉識別。網上信息真真假假匯成汪洋大海(有人統計稱相關題材的資訊流量已上百億),豐縣事件進一步滑入一個無比複雜的巨大黑洞。情緒渲染到哪怕是一些高端理性的知識群,你不發聲,也成罪過。最新的消息是,江蘇省委省政府已成立調查組主導調查,相信真相即將到來。

這時你會發現,有一個重要角色一直缺位。這就是本應以針砭時弊、揭示真相、匡扶正義為己任而擔負社會瞭望哨職責的主串流媒體。所謂主串流媒體,是指那些掌握重要社會資源(也包括政府資源)、有一批專業記者隊伍、專事新聞內容生產和傳播、享有一定社會聲譽和公信力的新聞媒體。現在的中央、省、市及少數區縣具有新聞報導資質的多數媒體,可歸此類。

前媒體人唐建光在一篇文章中說:"只要派出一組記者,分赴豐縣、四川、雲南,解開謎底並不太困難。"就豐縣事件而言,話雖簡單了點,但道理沒錯。新聞記者就是幹這個的,而且最可能也最有條件干好。問題是事發至今,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樣一組或多組記者前往進行系統的調查,更別說當年前往事發地調查"周老虎"那樣趨之若鶩了。當然,不少媒體都發表了評論(仍是少數但值得誇讚),表達了批評和期待真相的立場。但在真相水落石出前,僅"針砭"而無"揭示"是軟弱無力的。何況網上現在最不缺的就是評論,那麼點道理和義憤,已經重複了一萬遍。

這時我們會習慣性地寄望於幾家視野開闊、關注全國事件、重視優質內容生產、有一定編輯獨立意識的媒體,就像2020年疫情最膠著時那樣。但這次,也多少令人失望。澎湃新聞除了評論和轉發當地官方通報外,唯一的"直擊現場"是《女孩李瑩失蹤已過26年/家屬:警方稱 DNA與楊某俠不匹配》,記者去了四川,採訪了李瑩家人。在重大熱點事件上幾乎從不缺席的《財新》,主要的報導內容也與李瑩的 DNA比對有關,記者也去了四川和李瑩家。《南方周末》《新京報》等好像沉默得更多些。央視記者報導雖然和官方通報口徑一致且未能播出當事人的自采畫面,但畢竟有記者到達"鐵鏈女"治療的醫院。總之,事發20多天了,主串流媒體關於此事較為全面或核心的調查報導一直未見到。而網上流傳的"鐵鏈女"及其家人的照片和視頻,都來自各類自媒體,或者說非主串流媒體。不過也應指出,在媒體一片靜默的時候,上述幾家媒體的這些動作,也屬難能可貴了。

這段時間,有幾位可歸類為"前調查記者"的老媒體人還是上了前線,憑藉新聞人的情懷和追逐真相的慣性,做著令人尊敬的艱苦的新聞調查,從不同角度努力還原著真相,如鄧飛、李華良、蘇惟楚、鐵木、馬薩等。特別是原《鳳凰周刊》記者鄧飛,獲得了不少寶貴的第一手信息和佐證材料。只可惜他們都已失去"主串流媒體"的依託,無法將調查所得在主串流媒體發表。因此,他們的渠道,也只能是自媒體。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即便這幾位回到主串流媒體,大概也是無所作為的。主串流媒體的內容發布是一個系統工程,記者一夫之勇或一己之能固然重要,但離開後方編輯的配合和媒體高層的拍板,也難奏效。就像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記者簡光洲報導之前,已有媒體披露甘肅嬰幼兒集中患腎病與和某種奶粉的相關性,但只有簡光洲的報導指名道姓地挑明河北上市公司三鹿集團生產的"三鹿"牌奶粉與嬰幼兒患腎病具有因果關係。記者勇氣或獲取確鑿事實的能力可嘉,但他服務的《東方早報》的勇於擔當,才是成功的關鍵。

不過我也不能裝外賓。媒體在豐縣鐵鏈女事件上的沉默,和當前整個媒體生態有關。所謂非不欲也,實不能也。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這段報紙的黃金時期,媒體其實是挺樂於報導拐賣婦女兒童等案件或社會新聞的。這類新聞內容曲折、有人情味、可讀性強、影響廣泛,政治上也安全,因而經常出現在報刊上,公安部門也常常根據媒體報導的線索去發現和破獲案件。如90年代發生在安徽、重慶、貴州等地的多起特大拐賣婦女案,都有眾多報刊追逐跟蹤。但最近多年來,一方面是這類案件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是媒體缺了報導這類新聞的能力和動力。這類新聞揭出來的事實往往與貧窮落後和行政瀆職有關,對一方政府而言具有負面效應,加上經濟滑坡導致記者士氣低落,媒體便漸漸遠離這類題材。

試想,如果近10年來媒體還像20年前那樣保持對打拐的熱情,豐縣事件能拖到現在才被披露嗎?撇開拐賣婦女不論,就是和精神病患者超計劃生育八個孩子這一項,也逃不過嗅覺靈敏的報刊記者吧?何至於像現在這樣真相如此模糊,信息如此紛亂,大眾迷失於一地雞毛?

健康的信息生態是靠主串流媒體支撐的,全世界皆如此。主串流媒體不作為,對社會的危害,可能作為個人不一定即時感受到,但作為社會整體必被牽動,最終會傷及個人,更傷及媒體自身。前些年的長春疫苗事件、北京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山東頂替上大學事件等,皆非主串流媒體報導,也皆關係到民眾切身利益。

長此以往,主流必成非主流。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進觀傳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9/171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