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影響力創史上新高!俄烏危機還沒落幕,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卻已經在全球撒下不安的種子,大大推升俄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任何風吹草動,都為緊張局勢增添變數。
觀察家認為,普京不用發射一顆子彈,就讓自己成為全球焦點,再次證明俄羅斯在國際間的地位舉足輕重,為東歐情勢帶來巨變。
雖然北約(NATO)尚未就停戰讓步,但普京已讓世界清楚知道,烏克蘭的未來,就是他的家務事;在國內,普京則不斷凸顯其治國才能,極力擺脫經濟困境,同時鎮壓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等異議聲浪。
這位俄羅斯狂人看似贏足了面子,然而《經濟學人》認為長期來看,不管俄軍最終有無入侵烏克蘭,普京的計謀反而已經傷害了俄羅斯的里子,削弱該國國力。為什麼?
團結西方,促使「腦死」的北約復活
就國內外情勢來看,普京其實把自己逼到了牆角。
雖然全球目光都集中在普京身上,卻也刺激到他原本沉睡的對手。以美國總統為首的西方世界,同意要祭出比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還嚴重的制裁方案,曾經被法國總統馬克宏批評為「腦死」的北約,終於找到了機會重新團結,協力對抗俄國威脅。
甚至,瑞士、芬蘭等未加入北約的歐洲國家,由於不滿俄羅斯的蠻橫挑釁,因此公開宣布隨時保有加入北約的選擇權。至於德國仰賴北溪二號(Nord Stream2)天然氣管線,即使立場進退兩難,但不否認來自俄國的天然氣,是德國需要面對的責任。俄國若犯烏,該工程項目恐怕會被強制中斷。
《路透社》報導,面對俄軍疑似在烏東邊境持續集結的狀況,北約持續加強東翼防線,目前在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都增派軍隊,並且正在擬定中歐和東南部的新作戰計劃。
在這場衝突中,主角之一的烏克蘭備受威脅,不過也更加確立了該國民心普遍嚮往西方。近年來,總被國際忽略的烏克蘭,現在可以享有西方在外交與軍事上的大力支持,足以改寫全球地緣政治板塊。《經濟學人》認為,就算俄國撤軍,在患難中建立的這份連結,將會繼續存在。這絕對是普京不樂見的。
「俄國的軍事脅迫反而適得其反,只會促使西方在抵禦歐洲的必要行動上團結一心。這強化了北約聯盟。」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俄羅斯問題專家吉爾斯(Keir Giles)說。
俄羅斯恐丟經濟前景,逼走菁英分子
對普京來說,更大的損失來自俄羅斯國內。因為西方可能施加的集體制裁、承受的軍事損失,打擊原本就脆弱的俄國經濟,損害普京的國內政治地位。
普京試圖建立堡壘經濟,不只增加國內準備金,同時降低美元資產,減少企業對國外資本的依賴,在晶片、應用程式、數據網路上,竭力打造自己的技術堆疊(technology stack,指做產品時選擇的開發工具與程式語言)。此外,為了找到出口大宗能源的替代買家,俄國積極與中國交好。
種種行動降低了西方經濟制裁的潛在衝擊,但不代表能就此根除。對歐盟出口占俄羅斯出口總額仍達27%,中國卻僅有約14%。輸往中國的天然氣管線「西伯利亞力量」,預計將在2025年完工,但天然氣流量卻只有輸往歐洲的5分之1。
若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來自關乎金融交易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或對俄國銀行施加的制裁,將切斷該國金融體系;華為式的進口制裁,亦成俄國科技業的惡夢。普京可以屈服於這種低等國際關係,或向中國伸手求助。但如此一來,無法免於成為中國小老弟的命運,卻非普京所能忍受。
此外,獨裁聯手,恐怕促使普京更仰賴「情治幫」(Siloviki,指俄政府由國安和情報背景政客組成的政治利益集團),進而逼走國家樑柱,如科技菁英與自由資本家。結果,將導致經濟停滯與民怨四起,形成抗爭、鎮壓的惡性循環。
換言之,俄羅斯若攻打烏克蘭,短期內需面對嚴峻經濟制裁,長期則受到封閉經濟與獨裁鎮壓的傷害。但,就算普京現在宣布撤軍,自尊既高又驕傲的他,代表還會有下次衝突,未來這一切,只會不斷重複上演。
《經濟學人》總結,不管如何,可以確定的是,普京都在自找麻煩,並把自己推入窘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