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1藥網科普:奧密克戎會成為流感嗎?新冠大流行即將結束?

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第三個春天,全人類都在期盼一個希望,這份期待就是新冠最新流行的變種——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帶來的。

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已經取代德爾塔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從全球反饋的臨床數據和實驗結果都顯示:奧密克戎變溫和了。

《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發的關於南非疫情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德爾塔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南非導致的住院率為31.6%,比之前下降了一半,重症率從29.9%降至18.5%,死亡率也從19.7%降至2.7%。多國的研究人員還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對肺部的傷害減小了,更多表現為呼吸道疾病。

這就意味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的終局可能是成為一種流感,奧密克戎變異株也具備了流感的一些特徵。

德國生物學家羅蘭·艾爾斯評價這種新冠病毒變異株時表示,「一種主要在上呼吸道系統顯現的疾病正在出現」。新冠變種毒性變弱和流感化的趨勢,給了陷入疫情恐慌長達兩年的人類社會新的希望: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將結束。

新冠變異株會逐漸轉變成流感嗎?

一些國家和媒體已經迫不及待地宣稱將新冠作為流感來對待,網上一度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奧密克戎毒株感染後,症狀比較輕,就像是比較重的感冒,不必過於恐慌。」

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文章表示,疫情將在今年三月出現拐點。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Pedro Sanchez)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可以重新評估新冠肺炎從全球流行病到地方病的演變。」他還號召歐洲國家將新冠肺炎當作流感來處理。

新冠即將流感化的言論,讓不少本就對防疫產生疲勞的人更加想要放鬆警惕。

1藥網了解到,也有很多科學家對此表示了反對,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病毒基因體學和生物信息學負責人大衛·羅伯遜教授表示,「認為新冠變種越來越溫和」和「視新冠變種為流感」都是謬論。

奧密克戎有三大區別於流感和其他變異株的特點。

即使是輕症也會有後遺症

張伯禮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奧密克戎」等於「大號流感」是不恰當的,新冠肺炎的後遺症還是比較多的,遠遠高於流感。

根據國外反饋的數據,有超過50%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確診患者,即使是輕症患者也可能會出現持續性後遺症。

1藥網根據媒體消息,以色列奧密克戎的確診患者康復後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副作用,臨床症狀為偏頭痛、失去意識、肌肉疼痛和虛脫。這些後遺症在女性中最常見,一些孕婦和產後女性患者出現的後遺症更嚴重,會出現抽搐,甚至昏迷的症狀。

以色列衛生部發言人表示,雖然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感染症狀較輕,但出現的後遺症持續時間長,甚至比前幾波疫情導致的後遺症更嚴重。

奧密克戎或將導致終身腦損傷

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感染有輕症化跡象,主要表現在對肺部的損傷減小了,但對神經系統造成的傷害增強了,甚至會造成終身腦損傷。

根據英國方面的疫情監控數據顯示,奧密克戎成為全球流行毒株後,約24%患者在急性期就出現「腦霧」症狀,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偏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神經性疾病。

1藥網提醒:奧密克戎導致的感染病例不分年齡、症狀輕重程度,都可能會出現「腦霧」的後遺症。而且這種後遺症不僅會出現在感染期,還可能在康複數月後出現。

《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研究成果發現,確診患者接受治療後,平均長達7個月以上,都還有可能會出現「腦霧」。雖然目前還沒有研究證明「腦霧」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嚴重,但很多專家擔心,新冠引發的「腦霧」會導致永久性腦損傷。

奧密克戎致人再感染風險是其他毒株的3倍

根據南非研究人員發布的研究成果顯示,新型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二次感染風險是德爾塔變異株的3倍。

研究人員收集了該變異株首次爆發地南非的280萬新冠病例數據,發現其中有35670例病例疑似再次被病毒感染,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

1藥網要提醒大家:雖然奧密克戎變異株具備了流感的一些特點,但其毒性依然很強,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導致其無法被當做流感處理。因為與感冒症狀很像,這增加了傳播的隱匿性,導致感染者容易放鬆戒備,而延遲就醫,造成傳播範圍的擴大。

新冠不斷變異的最終走向是什麼?

被疫情主導的這兩年,全球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傳染病帶給人類身體的痛苦和死亡的恐懼。

每一波疫情流行的時候,就會有人不斷發問: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能結束?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離開人類世界?

1月12日,在世界衛生組織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毫無疑問新冠肺炎將逐漸變為地方性流行病,但現在還處於新冠肺炎大流行中。

新冠或許永遠不會消失,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靠感染獲得群體免疫,不僅要考慮死亡的風險,還有後遺症的困擾。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1藥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5/171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