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情人眼裡出西施」,那些名句的另一半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那麼些詩句是咱們的「老熟人」。

你看,情人眼裡出西施、百無一用是書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光往那一放,是不是張口就來?

但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上一句到底是啥?

卡住了?難道是我們的記憶力出了差錯?還是這背後本來就有故事呢?

俗語加持,膾炙人口

有的「半句詩」能夠深深扎進腦海,其實就靠「三個字」——接地氣。

先揭曉一下上面的答案,全句是——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作者是清代詩人黃增。那麼,為什麼這句詩只火了「半截兒」呢?

原因藏在這首詩的詩名里——《集杭州俗語詩》,也就是說,詩歌中的許多語言都是從當地的民間俗語採擷而來,再換句話說,早在黃增以前,「情人眼裡出西施」就作為大家插科打諢、談今論古的日常「段子」,滿大街流行了。

西施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西施》截圖

「段子」背後,還有一個傳說。春秋時期,越國都城外住著一位樵夫,名字叫秦仁。一天,秦仁在路上遇到了三位慌張逃路的女子,原來西施救下越國,惹得越王夫人嫉妒,派人追殺,西施等三人聽到風聲趕忙逃跑,正好碰上砍柴歸來的秦仁。秦仁不僅搭救了三位姑娘,更猜出了美人西施在三人之中。姑娘們好奇,纏著秦仁指認誰才是西施,秦仁也憑藉自己的智慧順利認了出來,此事傳成一段佳話,變成了「秦仁眼裡出西施」,隨著時間推移,又被漸漸傳成了「情人眼裡出西施」。

到了宋代,在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中,「情人眼裡出西施」已經被「蓋棺定論」,成了一句名副其實的「鄙語」,也就是民間大白話。

反觀日後黃增的創作,更像是一次成功的「熱點」借用,更戲劇的是,全詩的後兩句也成了經典,而且也只火了「半截兒」——

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

無獨有偶,把握此種「流量密碼」的,還有我們從小能熟讀的「一寸光陰一寸金」。此句出自唐末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全詩簡明流暢,通俗易懂——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鹿洞,是今天的白鹿洞書院,位居全國四大書院首位,地處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不僅是許多士子的歸隱居所,更曾以一片書香,成全了無數文人才子的仕途夢與報國心,詩人王貞白就是其中之一。昭宗乾寧二年,王貞白進士及第,此後從軍、入仕、歸隱、執教,縱非一帆風順,但也一生活得精彩。這首有關求學光陰的《白鹿洞》中,「一寸光陰一寸金」廣為流傳,以至於幾百年後的元朝詩人同恕寫作《送陳嘉會》時都忍不住一用——「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

白鹿洞書院。攝影/一壺天涯,來源/圖蟲創意

不過,能讓這句詩「火」到今天,還有一本著作「功不可沒」,便是《增廣賢文》。這本大致編寫於萬曆年間的古書,可以看作是古代兒童啟蒙讀物,專門匯集為人處世的各種諺語,傳授生活道理。也正是這本書里,王貞白的「惜時語錄」被重點摘錄出來,成了大夥最為熟悉的俗語——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白鹿洞書院。

還有一些詩句,本身就直白通俗,形象可感。比如詩人秦韜玉筆下的《貧女》,通篇五十六字,訴說底層貧苦女性的艱難生活。最末一句——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說的是貧家女渴求姻緣,無奈囊中羞澀,雖年復一年地穿針引線,到頭來也只是為他人縫製嫁衣,辛酸苦悶濃得化不開。表達形象不說,還特別有畫面感,自然能喚起人們的感同身受。幾百年後,要是誰再感慨一句,真真是為他人做了嫁衣,或許鮮少有人能想起秦韜玉的《貧女》,可這辛酸無奈的情緒,不經意間,還真是「古今相通」了。

真情灌輸,入木三分

還有些「半截兒詩」,即便不沾俗語的光,千百年過去,也不會褪色半分。

比如,「天涯何處無芳草」。

一年暮春,文豪蘇東坡瀟灑提筆,給我們留下了此句。

全詞原名《蝶戀花》,上闕句句都是春深「殘」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至少從字面上看,這半截兒詩,和當下的「求偶語錄」,壓根兒說得不是一回事兒。

通行的解讀認為,蘇軾創作這首詞時,處境算不得太好,心情更不怎麼樣。儘管如此,看到暮春時節百花凋零的景象,東坡倒是泰然自若。眼前雖是春去花落,可天涯何處無芳草呢?此句一出,也再次證明,東坡的豁達樂觀真不是空名。

蘇軾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蘇東坡》截圖

不過,也有人從中捕捉到了其他情緒。這就得再提起一個人——王朝雲。王朝雲原為歌妓,與蘇軾相識於一場宴會上,彼時蘇軾謫居杭州,後來王朝雲成了蘇軾的侍妾。傳言,平日蘇軾最愛聽王朝雲彈起這支《蝶戀花》。

寫下《蝶戀花》時,蘇軾歲至暮年,回想起自己的原配夫人王弗,這位16歲就嫁給蘇軾的眉州少女,陪伴了蘇軾十一年。王弗病逝後,蘇軾曾續娶夫人堂妹王潤之,兩人也曾舉案齊眉,無奈最後王潤之也先於蘇軾逝去。愛人先後撒手人寰,留給蘇軾的唯有苦澀。

老天也是鐵了心和蘇軾過不去,此後,王朝雲離世,蘇軾再未聽過這曲《蝶戀花》,孤獨終老。再看詞中的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原本的豁達瀟灑或許也沉澱著人生無常的底色。

在後世的流傳中,這句詩也染上了愈發濃重的情感色彩。比如,弘一法師筆下的「杜宇聲聲歸去好,天涯何外無芳草」(《夜泊塘沽》)。再後來,詩句中的悽苦哀怨褪去,「芳草」化身異性,吐露起人們仰慕伊人、期待愛情的心聲。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在西南聯大求學時曾在日記流露這樣的「小心思」——「下午看聯大和南菁中學賽籃球,南菁有幾個女同學很漂亮,天涯何處無芳草啊!」

蝶戀花。

說到這兒,我們再說一個名句的故事,來自唐代詩人羅隱的「牢騷」——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羅隱的家境不錯,但運氣很差。他27歲進京趕考,整整考了12次,愣是沒中,留下了「十不上第」的揶揄聲名。也是在第六次沒考中時,羅隱灰了心,原名「羅橫」的他給自己改了名,準備回家隱居,順手寫了一首《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也不怪羅隱「悲觀棄世」。當時的兩位宰相鄭略和李蔚還專門跑去考察了他的試卷,發現這個屢考不第的青年學子滿腹學識。至於考不中的原因也簡單,試卷里字字句句都是諷刺,無異於指著皇帝鼻子罵,落榜是板上釘釘。

羅隱最終傷心歸隱,留下的這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卻無意間戳進無數懷才不遇的學子內心。

幾百年後,與他有相似境遇的人,說了一句在文人看來更喪的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詩句出自清代詩人黃景仁的《雜感》,原句為: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和現代的戲謔吐槽不同,黃景仁灌進詩文里的,是實打實的悲苦。黃景仁四歲沒了父親,為了生計四處奔走。一次賦詩的機會,憑藉自身的才華名聲大噪,好不容易在乾隆四十一年考取功名,日子剛要好起來,債主就找上門來,最後抱病遠走,客死他鄉。

寫《雜感》時,黃景仁還不滿21歲,雖然小有名氣,但生活沒有好過多少。真正讓黃景仁心態崩垮的,是乾隆三十八年的一個夜晚。年幼的兒女陪著黃景仁坐在燈下,他們看著父親為了寫詩斟酌字句、冥思苦想的表情有些怪異,不自覺地捂嘴笑了起來。這一笑,笑垮了黃景仁的心理防線。在其後寫成的《偶成》中,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痛苦——汝輩何知吾自悔,妄拋心力作詩人。這一句詩,仿佛是把幾年前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加上了強調符號。就算自己才華出眾,可生活依然貧寒,日子照樣艱難,那還花這麼多時間精力遣詞造句幹什麼?不過,根據考證,黃景仁真不是跟「詩人」這個身份鬧脾氣,相反,寫詩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真正讓這一生悲苦的才子痛恨的,是那個混亂官場和黑暗政治。

黃景仁。來源/《兩當軒全集》

巧妙化用,實力「走紅」

如果說上面的半截兒詩,人們只是記得住,那還有一些,大家還用得不亦樂乎。

提起陸游,許多人能想起那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殊不知,這位一生把天下蒼生放在心尖上護著的文人,幾乎在每一首詩里,都灌注了濃厚的熱血。

比如,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陸游52歲。被罷官後,他一病就是大半個月,病情剛好一點,想著國家水深火熱的處境,陸游實在無心入眠,挑燈夜讀起《出師表》,越看越擋不住心中的愁痛,乾脆提筆,寫成一首《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其中的第二句,「位卑」說得便是陸游自己。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自小聰明好學,十二歲便已小成,十七歲就能提筆作詩,不到三十歲就考取進士第一名,原本的登科及第,看遍長安花,卻因秦檜一黨作梗而名落孫山。此後陸游雖然入仕,但官階一直不高,幾經浮沉,還慘遭罷黜。「不忘憂國」說得也是陸游。風燭殘年時,為國家操了一輩子心的陸游深覺自己看不到故土光復的那天,只能在《示兒》中對著後輩認真叮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位卑未敢忘憂國」幾乎是陸游的一生速寫,今天看來仍令人振聾發聵。2018年,現代古風網絡歌曲《赤伶》發行,歌中借用陸游此句,唱為: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有說法是,此曲以民國名角兒裴晏之為原型,講述他曾假意為日軍獻藝,最終甘心同日寇共葬火海的故事。此後,這首歌被多次翻唱,也有幾番改動,唯有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未變分毫。

歌手李玉剛演繹「位卑未敢忘憂國」。來源/2022浙江衛視虎年新春美好夜節目截圖

其實,真要數起來,這樣的「半截兒詩」還有很多——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唐·元稹《遣悲懷三首》)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其六》)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唐·曹松《己亥歲二首》)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斷句》)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歌》)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勵學篇》)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清·陳於王《題桃花扇傳奇》)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清·慈禧《祝母壽詩》)

這些「半截兒」名句能讓我們牢牢記住,不僅是因為膾炙人口,還有字字句句背後的故事擁有著強大的共情力,讓古今的感情常常相通。

你還知道哪些有名的「半句詩」,歡迎留言分享出全句!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7/171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