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天的心路歷程,不可能三言兩語講清楚,但是文章的最後也是乾貨滿滿。
願我的故事能帶給你勇氣。
階段一:心比天高
相信大部分剛剛畢業的年輕人都和那時的我一樣,眼前海闊天空、心比天高,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自信滿滿,仿佛世界就在腳下、仿佛自己無所不能。
帶著自信心爆棚的心態,我回了上海。因為讀研期間了解了一些傳媒相關的行業,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校友們的就業方向,我當時主要想申請市場調研的工作,因為覺得收集數據、定性研究、了解不同的行業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些被我拒絕的工作
回來沒多久,就有兩個「非常誘人」的工作機會:一個是一位學長推薦的基金公司電商營運部的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是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為基金產品寫推文。面試後,部門領導很看重我,但不是很確定我是否能勝任這份需要創意寫作的工作,所以提議我可以先實習一個月試試,一個月後再定。
當時因為各種不確定性和自己的多慮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這裡有必要提醒一下未來找工作的小夥伴們——即使不一定能留下來,這種機會也千萬別放棄!有工作橄欖枝,先接了再說,去做了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如果不喜歡,也可以邊做邊找其他的工作。)
第二個一回國就拋向我的橄欖枝來自我一位很厲害的學姐,說有一個在北京基金公司的工作機會,覺得我很有潛力,可以去試試看做投前。
當時的自己簡直膨脹了!我一個毫無金融會計背景的純文科生,竟然被邀請去做投前?!因為機會確實難得,可以和背景超厲害的領導共事,而且又承蒙學姐和介紹人邀請,於是我惡補了好多投資金融術語,赴往北京面試。
雖然臨時抱佛腳、硬著頭皮看了很多相關文章,但是在部門領導的追問下我很快露出了馬腳。我感覺她的眼裡寫滿了失望,當時我羞愧極了,覺得非常對不起學姐和介紹人。
面試結束後,介紹人說這個職位可能不適合我,但是可以給我一個私人助理的職位。但是我還是拒絕了這個工作機會。
那年夏天,我還費了挺多精力面試過一家做全球物流的公司並拿到了offer。這份工作前半個月可以免費讓我去倫敦培訓,當時心動了一下,可是,畢竟行業太過局限,最後還是放棄了這份工作。
開始實習
之後,秋招正式開始的那段時間我基本天天泡在應屆生求職網上、加了十多個求職微信群、天天刷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求職文章、輾轉於各大線下徵才會。
這個時候,先前在海歸徵才會上投的一家網際網路獨角獸公司邀請我去面試,職位是公關。雖然職位並非完全契合我的求職目標,但因為那段時間網際網路行業很熱門,總是聽說「選擇工作,首先要選對行業」,那麼選擇去網際網路行業肯定沒錯。
9月份,我以實習生的身份,正式開始了這段網際網路公司的試用期工作。當時覺得,試用期嘛,基本上就是入職前的前奏,不太會有什麼大問題。後來發現,大錯特錯!
我當時捕手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需要作出一個新媒體方案,領導要求能夠燃爆朋友圈的那種。我修改了三次方案都沒讓領導滿意。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困難的工作。一位學姐跟我說過,工作後發現,工作忙和工作難是兩碼事。雖然在試用期期間常常工作到半夜回家,可大多數工作並非真的困難,只是占用時間而已;而那些真正困難的工作,不僅占用時間,還占用腦力和心力。
最後在一個周五下班的時候,我的mentor和我說下周不用來上班了。經歷了這一次,我終於明白,很多事情並非你付出努力就有回報,不像讀書;也明白了,曾經的我對於找工作太過樂觀,也太高估了自己。我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社會是現實的。
階段二:心有不甘
10月開始,各大快消公司拉開秋招序幕。快消行業的市場崗位比較符合我的專業方向,也是我的主攻方向之一。然而,那一年快消行業headcounts太少,很多公司的簡歷關我都沒有通過,而那些為數不多發給我網測連結的,我也都死在了網測上。
有時候想想,這樣有意思嗎?秋招似乎更像是為了讓企業自己擴大知名度,而不是為了我們這般焦慮的求職者。僧多粥少的市場行情下,常常是一個崗位就有幾萬人削尖了頭撕破了臉扯破了皮為之廝殺,大多數人忙活了半天也只能當炮灰。
這種時候,我通常會安慰自己,找工作也是磨練自己耐心的過程,通過面試能增加對各行各業的認識和了解,面試還能鍛鍊我的溝通能力,而不是整天一個人在家悶著。就把找工作的過程當作學習好了,只要能學到東西就好,不是嗎?
原來找工作也不是那麼公平
這段時間還遇到一件讓我非常生氣的事情。當時關注了許多網際網路求職平台,有一些是專門針對海歸的。當時這些平台上出現了許多「付錢保offer」的產品,價格至少4萬,根據公司和職位而定,有些甚至高達8萬。
聽說這些錢一部分給仲介平台,一部分給企業內部介紹人。我還看到很多諮詢公司的實習機會也可以通過金錢購買。
當時,自己的三觀簡直碎了一地。我一直以為和高考一樣,秋招找工作也是一件相對公平的事情,可是這些人,仗著自己有錢就可以輕輕鬆鬆踐踏我們這些辛辛苦苦全憑自己實力找工作的人嗎?!
很遺憾,答案是:是的,只要有錢就可以。
家人也跟著一起焦慮
之前為了能夠進入自己中意的市場調研公司,我竭盡全力動用自己的人脈、甚至主動去領英上找公司內部的人員溝通,但遲遲未收到任何回復。我漸漸丟失了回國初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信心了,就連家人都說我身上沒有了剛回國的那絲銳氣和光芒。
更可怕的是,連我的家人也開始逐漸受我的情緒影響變得愈加焦慮,畢竟那個時候,我已經回國快半年了,可是我的工作還沒著落。
那段時間,因為實在焦慮無助,我在知乎上找到一個職業規劃師,付了2980元希望他能夠給我提供一些求職建議,實際上幫助並不大。
怎麼說呢?我交的智商稅還不止這些,我還在這平台上買過excel網課、ppt網課、諮詢行業網課等等,合著該花了超過一萬多了吧。焦慮人群的錢真好賺。
工作也談性格不合?
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毫無優勢的不僅是我的專業,還有我的性格。
某保險巨頭公司是先群面、再網測。我非常幸運地通過了異常激烈的小組辯論式群面並收到了網測連結。然而,當我完成行測題和性格測試後,再無音訊。一開始我以為像其他網測後石沉大海的申請一樣,可能我智商不夠掛了。
後來follow-up的時候我才知道,其實我行測題過了,但是性格測試沒過。(這裡友情提醒一下求職的小夥伴:性格測試還真別摸著良心做題,一定要儘量選擇積極的、樂觀的、外向的選項。)
甜蜜的負擔
隨著面試經驗的穩步提升和面試套路的逐步掌握,後幾次的面試如魚得水。我先後拿到了一個廣告公司的offer,一個定量數據分析的offer,還有一個保險公司的offer。
然而,甜蜜的負擔隨之而來。三張offer都需要儘快確認是否接受,如果確認入職的話,就需要開始辦理入職手續。我這三個offer的入職時間非常接近,三者只能選其一。
定量數據分析,這個職位是最符合我最初市場調研方向的崗位,可是offer的工資開價僅6k,詢問在這做了半年後離職的同學告訴我,這兒加班非常凶,常常霸占夜晚和周末。
廣告公司offer的開價6.5k,加班也很兇。而且因為本科時在廣告公司實習過,我了解AE具體做些什麼,基本上就是被甲方爸爸虐的節奏,需要很強的溝通能力。
保險公司的offer純屬意外,從沒考慮過這個行業,做的事情對我來說全新。面試時老闆說因為部門需要一個英語好的人來做一些涉外工作,比如翻譯保險條款、處理涉外理賠核賠等事宜,所以招了我。offer開價8k以上。
朋友說,定量數據分析和廣告公司里,建議選擇廣告公司,畢竟廣告AE前景還不錯,積累工作經驗後可以跳到甲方做in-house。在甲方做in-house的同學說,他們平時經常接觸的就是我那家廣告公司,覺得乙方很辛苦,被虐得很慘。
家人說,廣告公司和保險公司,建議選保險公司,網上也說保險行業是朝陽行業。行業選對了,工作不用愁。
最後,我還是選擇了保險公司。原因是:能發揮我英文的特長;行業不錯;進去很難得;薪資三者最高。
除了自己,沒有人能替你做選擇
在2018年1月份的時候,我進入了保險公司。入職之後毫不誇張地說,我經常看著看著電腦屏幕里的那些法律條款眼皮就不知不覺合上了。
一開始,我會試圖安慰自己:萬事開頭難,我現在相當於從頭開始一個行業、肯定困難,堅持一段時間就會適應了。可是越堅持我越痛苦,身體不會說謊,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從來不會在工作時瞌睡,可是在保險公司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昏昏欲睡。
在工作快一個月的時候,我每天都如坐針氈、度日如年!終於,我決意離開!
出乎意料,領導非但沒有生氣責備,反而對我未來的職業規劃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更令我感動的是,和領導交流完後,公司HR也找我單獨聊天,和我聊職業規劃、聊未來發展,祝我未來一切順利。
從一家企業對於離職員工的態度,可以看出這家企業的員工文化。我在這裡感受到了溫暖和被尊重。
放棄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擔心下一個工作還不如現在打算放棄的這一個。但是與其讓自己痛苦,不如放過自己。也許下一個會更好,也許下一個不如預期。但無論怎樣,都要有責任和勇氣去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替你做選擇。
階段三:最後的掙扎
一月末的時候,經過熟人內推,我有了一個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的工作機會。按照公司流程,我先以實習生身份工作6個月然後答辯轉正。這時秋招已經結束,春招企業寥寥可數、基本無望,我現在沒有任何退路了,必須認真工作,半年後轉正。
一開始我挺擔心的,怕自己會不會像在保險公司一樣,對工作內容不感興趣、堅持不下來。當時決定入職放手一搏的時候,也是因為聽說金融科技行業比較有前景,反正選對行業總沒錯,那就埋頭好好干、從頭學吧。
我的工作內容是數據產品推廣、兼做一些數據產品功能設計的工作。工作內容和我的專業背景相對契合,還能做一些產品經理的工作,很完美啊!
更驚喜的是,入職後發現,這絕對稱得上是一份得體的工作,似乎挑不出任何毛病。行業有前景、工作環境一流、高薪、壓力適中、同事都是人才,還有比這更完美的嗎?!
可是隨著我對這家公司這個職位的了解愈加深入,我愈加覺得自己其實並不適合這裡。漸漸地,我無法從這份工作中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
我出賣我一天至少1/3的時間和勞動力,為了讓別人能買這家公司的產品,而我卻對這個產品並不感興趣、也並不認同,我並不覺得這個產品會讓世界更美好,除了能讓企業賺更多的金錢以外,我看不到其他價值,或者說,我無法感知也無法認同那些可能有的價值。
我覺得我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了。除了——賺錢。
你可能會說,工作不就是為了賺錢嘛。工作都差不多,哪家錢給的多就去哪兒。生存第一,其次再是生活。再說了,這家公司不僅錢多行業好,而且工作也沒那麼忙,夫復何求啊?!真的是不知足,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不僅家人這麼說,內心裡的小人兒也這麼說。所以像在保險公司一樣,我又一次自我催眠:工作都差不多,別朝三暮四了,追求什麼意義和價值啊,工作就是為了賺錢,有多少人喜歡自己的工作呢?大家都一樣。
工作三個多月後,mentor開始讓我看一些數據產品的文章學習。當我看到文中那些複雜的公式和代碼的時候,我仿佛回到了保險公司翻譯那些天書般的法律條款的日子。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工作著工作著就會情不自禁地走神,不停地反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做的工作嗎?我未來真的想天天和數據打交道嗎?
彼時已經6月初,我在這家公司已經快四個月了。因為內心實在焦灼、進退兩難,我和家人分享了我的困惑,這一次,他們真的崩潰了。他們再也經不起我的折騰了。
兜兜轉轉,還是選擇了老師這份職業
這真是一段最最最痛苦的時光了。我該不該堅持?如果離職的話,我能去哪裡?我究竟喜歡什麼工作?我究竟適合什麼工作?
睜眼閉眼,每天睡前、每天醒來,地鐵上、走路時,工作不下去的時候、發呆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束縛我、折磨我,從未停止。
我開始回憶自己的過往經歷順藤摸瓜,試圖挖掘出自己真正擅長什麼。
我的英文還不錯,畢竟專業出身、還有留學背景;學生時代我非常喜歡做志願者,因為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會讓我發自內心的開心和滿足;我喜歡心理學、喜歡那些深入人心、洞察人性本質的東西,本科和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都不約而同結合了心理學理論做研究。
我想找一個真正有意義、有價值,能幫助他人的工作;我有很多興趣愛好,我想未來工作後依舊有時間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自我探索的空間,而非完全被工作綁架生活、綁架自由;我想在工作中用到英文,不讓我的英語技能荒廢;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和心理學沾邊,未來可能還想往心理學方向轉型。
那麼,有哪些工作能兼顧這些,同時還不讓我餓死呢?
老師這個工作不就是嗎?!老師接觸的對象是學生,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數據和代碼。教育也離不開心理學,而且學校的工作環境相對簡單,還有寒暑假、比較自由。
對啊!為什麼之前不去做老師呢?明明剛回國的時候還投過簡歷呢。萬萬沒想到啊,一年後的我,想法竟然天翻地覆。
我翻出一年前的郵件、找到聯繫方式,給當時邀請我終面的學校HR寫了封郵件,滿懷期待,可是收到郵件的時候,心灰意冷。
若再拖延,只能等到9月開學,屆時金融科技公司這邊肯定已經正式入職,到時候再提出離職就更難辦了。可我又不想裸辭,萬一再找不到工作,我不就失業了嗎?!還是騎驢找馬最穩妥。
幾近絕望之時,我看到了母校暑期海歸徵才會的消息。去年,我就是在這個徵才會上投遞學校老師一職,今年再試試吧。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時隔一年,我又一次踏上了徵才會的征程。
我抱著精心打磨的簡歷,直奔那門可羅雀的學校展台。簡單交流幾句後,我遞交了簡歷。臨別時我問,大約什麼時候會通知面試?招聘官答,可能要10月份左右。10月份都開學兩個月了,即使通過面試,我還不得等到明年的下半學期才能入職?
那試試教育機構吧。去年拿到offer的那家教育機構也在現場!再厚顏無恥地投一次!招聘官似乎對我的簡歷很滿意,說會很快聯繫我。果然,8月初的時候,我又一次順利地拿到了先前被我拒絕過的教育機構offer!一塊大石終於落地,我又有工作了!
沒過多久,我又接到了徵才會上投遞的那所學校的電話,通知我儘快去面試。面試非常順利!我拿到了offer,要求在開學前儘快入職。
8月、不到一周的時間,我本已下定決心去機構,沒想到又拿到了學校的offer,小小糾結了一番,我終還是堅守最初的選擇——去學校。
公司從來不缺求職者,但每一個offer對求職者來說卻非常珍貴,做決定時,求職者一定要做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是在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企業負責。
寫在後面的話
回頭看看,如果我剛回國的時候就選擇教育行業,也不至於中間兜兜轉轉這麼一大圈結果又回到最初的起點。可是,對於這465天內經歷的種種磨難和挫折,我毫無怨念和後悔,甚至心存感激,是這些天的痛苦將我塑造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更加自信。
這是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看似我在向外尋找工作,其實我也在向內尋找自我,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重新認識生長在我體內、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
可能有些人會質疑我、指責我,好多人找一份工作已經夠艱難了,我還那麼作,挑來挑去、跳來跳去,太不懂得珍惜了!
那麼我想問,如果把工作比喻成戀愛對象,相處一段時間後若覺得不合適,你會不會想分手呢?你是打算結婚前提分手、還是結婚後再離婚呢?經濟上總說要及時止損,找工作、找對象也是一樣的。
而合不合適,也要試了才知道。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對於合適的定義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沒有什麼普世的標準去衡量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
找工作就像找結婚對象。人有不同的性格和三觀,工作也是。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也有不同的企業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選擇一個行業,相當於選擇一個與之對應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選擇一份職業,相當於選擇一種與之對應的生活方式。
找工作看似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但其實你是在尋找一種你認同的價值觀和你嚮往的生活方式。這麼重要的選擇,怎麼可以隨隨便便、應付自己呢?
當然,完美的工作並不存在。即使是我現在這份工作,它也沒有我最初想像中的那麼完美。人無完人,工作也是,總有不盡如人意的缺點。但這些缺點你能接受嗎?如果你更在意他的優點,而這些缺點你也可以忍受,那麼,這就是一份合適的工作。
最強幹貨
走過這465天,沒留點經驗教訓對不起我流過的淚、跌過的坑。當然,還是那句老話:些只是基於我自己的經驗教訓,未必適用你。你才是真正掌舵的那個人,牢記!
別自視清高,留學生沒有絲毫值得驕傲的資本。你的優越感大部分來自於你的無知,不要讓它害了你。保持謙虛、清楚自己的優勢但也要明白你的弱勢。
不要輕易相信市面上那些求職輔導機構或仲介平台的付費產品,大多數資源你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那些付費產品大多是販賣焦慮、然後反過來利用你的焦慮賺錢。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花一點時間仔細回憶你的歷史,學生時代你喜歡什麼?總結你喜歡的事物都有些什麼共性。你有沒有什麼比較擅長的性格特點或特長?要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奇妙能力,只是你從未認真審視過自己罷了。
不要刻意追求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網絡媒體都在宣揚走出舒適圈的論調,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走出舒適圈,也不是一直要呆在舒適圈以外。舒適圈是人的安全區域,是提供給你自信和勇氣的基礎。
在一個令你不舒適的環境裡,反而不利於你的成長。如果一份工作完全在你的舒適圈外(在你的能力之外),請不要勉強堅持,它不能發揮你的能力和特長,反而在消耗你的能量。
沒有工作是十全十美的,每份工作都有缺點,主要看你能否忍受他的缺點,並相信這份工作帶給你的優點大於他的缺點。
選擇一份職業,就相當於選擇與之對應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請務必慎重,這是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
有時放棄比開始更加需要勇氣。放棄並不代表懦弱,你只是選擇了另一條路。但你要敢於承擔放棄帶來的後果。
所有建議都是別人站在他們自己的立場、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提出的,未必適合你。不要輕信他人的建議,要有自己的判斷。是否合適,試了就知道。
社會很現實。不要帶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試著從一個企業HR的角度看待作為千百萬求職大軍中的你,很多事情就能想明白。
找工作的時候內心肯定很焦灼,但你永遠要相信前方有綠洲。我在求職的時候一直用下面兩句話激勵我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及「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希望也能激勵你。
相信自己,耐心點、沉住氣,不要輕易妥協。(這句話看似很輕盈,但是當你發現周圍的同學或戰友陸續穩定下來,而你卻依舊漂泊時,會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份職業,都不要抱有stereotype,世界變化很快,你以為的未必是你以為的。試著放下你的偏見,去擁抱未知。
有工作先做起來,不要總想著下一份會更好就輕易放棄掉眼前的工作機會。
待業在家的時候,請預留足夠的生活費。我因為住在家裡,可以節省租金,而且家人也會給我經濟上的幫助。如果你需要在一座城市單打獨鬥,我不建議你待業太久。騎驢找馬可能更合適。
最後,祝努力上進的年輕人們都能在荒漠中找到心中的那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