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賠上聲譽還被制裁?中國企業對俄羅斯的沉默可能令其損失慘重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2019年6月5日在中俄領導人習近平普京的見證下代表華為與俄羅斯簽下5G合同。

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任何與俄羅斯相關的領域都成了西方跨國企業的公關禁區。與西方公司潮水般退出在俄業務相比,大多數中國企業都保持著與俄羅斯的聯繫,有的甚至加碼對莫斯科的支持。

不願沾染親俄標籤西方企業退出俄羅斯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研究團隊整理的一份跟蹤統計清單顯示,截至3月17日,已經宣布部分或全部退出俄羅斯市場、暫停對俄羅斯投資的國際企業和協會組織數量已經超過400家,它們大多數是歐美和日韓企業,

本月初,麥當勞和星巴克宣布將暫時關閉在俄羅斯的數百家門店,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也決定暫停在俄業務。

雪梨大學亞太政治經濟事務專家、社會學副教授巴博斯(Salvatore Babones)認為,許多西方公司退出俄羅斯的原因是出於公關壓力。巴博斯對美國之音說:「我們過去從未見過這種針對衝突的公關反應。過去,公司會因為員工受到威脅而關閉辦公室,但在俄羅斯,顯然沒有員工受到威脅。風險在於聲譽。」

他說:「就西方公司而言,我認為主要是民間社會的壓力。俄羅斯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市場,目前公眾對俄羅斯的反應非常強烈。許多公司與這場衝突無關……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已經退出了俄羅斯市場。它們是在回應消費者的壓力,或者說是對它們所認為的一種好的公關的回應。」

中國國內輿論挺俄華為加碼支持莫斯科

與數百家西方企業對俄羅斯的抵制相比,那些在國際上知名的中國企業不同程度地暗中保持對俄羅斯的支持,有的則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保持沉默。

據英國媒體3月6日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通訊技術巨頭華為公司選擇支援俄羅斯政府,幫助俄羅斯進行網絡維護,對抗俄羅斯受到的網絡入侵。華為烏克蘭分公司3月7日曾在官方臉書頁面「闢謠」,稱有關消息不屬實。但這條聲明隨後被刪除。

另外,華為還同時計劃委託在俄羅斯的5家研究中心,為俄羅斯培養5萬名技術專家。

一些中國公司因為國內民族主義輿論壓力,扭轉其俄羅斯業務上的公開立場,或者選擇沉默。

例如,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曾在烏俄戰爭爆發前,通過其官方社交媒體帳號宣布將於3月4日退出俄羅斯市場的消息。路透社說,滴滴這一決定在中國國內遭遇公眾強烈反彈,社交媒體用戶指責滴滴屈從於美國對莫斯科的壓力。2月26日,滴滴出行表示在俄羅斯當地的業務不會關閉。

東歐媒體Nexta2月25日報導,總部設在香港的聯想集團決定暫停向俄羅斯發貨。這一消息同樣受到中國國內輿論的討伐。中國左派學者司馬南在微博上發文說,聯想「步步緊跟美國節奏的商業行為」令人「嘆為觀止」。

少數國際化程度更高的中國科技企業和被中國公司收購的國際品牌則選擇將部分業務撤出俄羅斯。

中國字節跳動公司旗下的短影音平台抖音的國際版TikTok加入主流國際社交媒體陣營,3月6日宣布暫停其在俄羅斯的上載新內容和直播服務。此前,俄羅斯頒布了一部嚴苛的審查法規,威脅將傳播有關俄羅斯軍隊的「虛假信息」和數據的個人判處長達15年的監禁。

被中國吉利控股集團收購的沃爾沃汽車2月28日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市場出售汽車,稱原因是擔心美國和歐盟的對俄制裁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熟悉美中商業環境運作的美國律師丹.哈里斯(Dan Harris)說,華為與TikTok代表了對俄態度問題上中國公司的兩個極端。他對美國之音說:「這兩家公司很有趣,因為它們是兩個極端,也就是說,TikTok在美國取得了很大成功,雖然也是一家受中共控制的私營公司——因為(中國)所有私營公司都是受中共控制——但遠不及華為,華為在我看來就等於政府。」

日經亞洲(Nikkei Asia)3月9日引述一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企業「不會發表與政府有衝突的意見」、同時「希望避免發表對俄羅斯友好的聲明,以免在西方市場引發採購抵制。」

中國小米公司的一名前高管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像蘋果和三星那樣,公開宣布暫停在俄羅斯市場的銷售在政治上很敏感……但從商業角度來看,靜觀其變可能更有意義。」

中國國內幾乎一邊倒的挺俄大內宣讓即使有意願或有必要縮減俄羅斯業務的中國企業有極少的公關空間。

雪梨大學的巴博斯說:「當然,中國政府壓制任何(類似於西方批評俄羅斯)的討論……在共產黨控制所有媒體的當前條件下……我無法想像在中國我們會看到那種對俄羅斯的大規模譴責從而導致中國企業面臨退出市場的壓力。」

中共官方反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8日在與法德兩國首腦舉行視頻峰會時說,「制裁對全球金融、能源、交通、供應鏈穩定都會造成衝擊,拖累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世界經濟,對各方都不利。」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5日的記者會上重申了這一立場,稱制裁「不僅造成經濟上雙輸或多輸的局面,還會干擾影響政治解決的進程」。

對俄沉默或影響中國品牌形象?

長期保持對俄羅斯的緊密關係,可能讓中國的跨國公司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以華為公司為例,該公司與莫斯科的牽連已經引起外界反彈。

英國下議院保守派議員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3月3日在英國議會提出質詢,要求英國政府調查華為是否在協助俄羅斯。《每日郵報》援引他的話說:「現在應該進行全面調查,因為如果我們要制裁那些幫助普京的寡頭,我們應該關注那些也在幫助普京的公司。」

華為英國公司的兩名董事——英國人安德魯·卡恩(Andrew Cahn)和肯·奧麗薩(Ken Olisa)於3月9日辭職,原因是華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問題上的沉默態度。

此外,波蘭運動員、德國足球甲級聯賽俱樂部拜仁慕尼黑前鋒羅伯特·萊萬多夫斯基(Robert Lewandowski)3月8日宣布與華為提前解約。雖然他沒有說明具體原因,但波蘭媒體報導說,這一決定與華為幫助俄羅斯政府的網絡維看護作的報導有關。

美國通訊行業資訊網站Light Reading主編莫里斯·洛爾(Morris Lore)在一篇分析中說,華為挺俄是出於政治考量,因為俄羅斯市場對華為來說並不重要。

該文章說,華為在俄羅斯的無限接入網(RAN)產品銷售額每年最多達到4.2億美元,只是華為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290億美元)、全球市場(1000億美元)銷售額的一個零頭。洛爾說,如果卡恩、奧里薩和萊萬多夫斯基這些個人會擔心他們與這家中國企業的聯繫,那些推動華為海外銷售額的外國合作夥伴也應該對此感到擔憂。

哈里斯律師對美國之音說:「華為基本上已經進入了西方國家的禁止交易清單,這意味著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已經表明遠離華為。因此,在一些國家,如果華為繼續與俄羅斯做生意,可能會傷害華為。例如,我認為有些……中歐和東歐國家在華為問題上還捉摸不定。(華為與俄羅斯的聯繫)可能會讓他們決定立場,說我們不會與華為交易了。」

恐遭美國制裁波及中國公司騎虎難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英國、歐盟、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等都對俄羅斯實施了全方位的制裁。其中,美國一連串的出口管制措施尤其嚴厲。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說,這些被稱為「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的管制措施不僅適用於美國向俄羅斯出口的產品,也適用於那些在世界各地生產、使用了美國技術製造的商品和軟體的對俄出口產品。對於半導體等先進產品來說,避免美國成分是幾乎不可能的。

分析認為,比起在消費者中的聲譽問題,美國制裁的威力讓中國公司更加擔憂支持俄羅斯引禍上身。

美國官員多次向北京傳達了這樣的警告。3月8日,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警告中國實體不要為俄羅斯供貨。她對《紐約時報》表示:「俄羅斯必然會向其他國家尋求支持,以因應我們的制裁與出口管制。」在談到如果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如果對俄出口、美方如何反應時,雷蒙多的回應是:「我們基本上可以讓中芯國際停擺,因為我們可以阻止他們使用我方設備與軟體。」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3月14日在羅馬與中共最高外交官員楊潔篪會談時,警告北京不要對普京提供援助,否則會有嚴重後果。

美國律師哈里斯說:「美國基本上是在警告中國,如果你離俄羅斯太近,我們也會讓你好看。」

分析認為,西方國家對俄制裁如果殃及中國企業,這將是北京所不願看到的後果。

《紐約時報》3月15日的一篇報導指出,雖然習近平的政府譴責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暗示,為了保護中國在西方的經濟利益,中國公司也許會遵守這些制裁。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對《華盛頓郵報》表示,中國的大多數大型機構都不願意冒與美國制裁相衝突的風險,因此,任何違反制裁的行為都可能由損失不那麼大的小型機構來完成。」。他說:「總體而言,中國應該會抱怨,但會遵守(制裁)。」

律師哈里斯對美國之音說:「你已經看到了對於俄羅斯所發生的事情,這些制裁令人難以置信,甚至連沒有受到制裁的公司都說,因為聲譽原因,我不幹了,或者因為……向俄羅斯出售區區10萬美元的商品是不值得我去費心思、冒風險和惹麻煩,退出更容易、更安全。所以他們選擇退出。」

他說:「如果中國繼續支持俄羅斯,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中國身上。」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18/172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