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歐盟沒俄國恐無法生存!石油、天然氣高度仰賴進口 能源價格暴漲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英、美天然氣價格飆漲,天然氣供不應求,圖為德國盧布明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接收站。(圖)

自從俄羅斯烏克蘭發起「特殊軍事行動」後,以美國、歐盟為首的西方社會對俄羅斯祭出經濟、金融方面的嚴厲制裁措施,而美國、英國、歐盟更宣布限制進口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導致全球燃料價格節節攀升。過去歐盟進口的天然氣中,俄羅斯就占4成以上,這也開始出現了是否能由綠色能源代替的聲浪。

BBC》、《Energy Industry Review》在報導中分析,其實美國過去就不斷向歐盟警告,切勿過度依賴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因為如此壟斷式的進口會助長莫斯科當局將能源視為政治威脅的手段;而即便石油能以其他國家的貨源來取代俄羅斯,但天然氣恐怕難以在短時間尋找物美價廉的替代源,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肯定比從俄國以管線運輸進口還要貴。

從2020年的統計數據來觀察,身為能源大國的俄羅斯是全球第3大產油國,每天生產約1070萬桶原油,僅次於美國的1650萬桶、沙特阿拉伯的1100萬桶,其中俄羅斯對外出口的原油為500萬桶,銷往歐洲的原油占所有出口原油的一半以上,歐洲約4分之1(27%)的進口原油來自俄羅斯。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表示,「若拒絕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則將會導致『全球市場的災難性後果』」。

至於天然氣,歐盟所進口天然氣中,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就占了約45%(1550億立方米),其中以德國(426億立方米)、義大利(292億立方米)、白俄羅斯(白羅斯,162億立方米)、荷蘭(157億立方米)等國的進口量占最多;而英國所進口的天然氣中,俄羅斯僅占5%。

自從烏克蘭、俄羅斯關係開始緊張後,今年1月起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暴漲144%,英國上漲142%、美國則上漲37.3%,儘管英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僅占5%、美國則不曾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但由於世界其他地區供應短缺,才導致英、美天然氣價格仍大幅上漲。

▲德國嚴重依賴進口石油、天然氣、煤炭,大多數石化燃料也從俄羅斯進口,圖為位於德國林根的萊茵集團天然氣發電廠。(圖)

而其實,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歐洲國家長期以來靠著管線直接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不過若因制裁手段、或是俄羅斯主動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則歐洲國家恐怕得向美國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價格將比從俄羅斯進口還要更貴。

歐盟此前曾啟動歐盟委員會的計劃,至2030年以前全面結束從俄羅斯進口石化燃料的依賴,而第一步將是在1年以內將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減少3分之2,而在俄羅斯發兵入侵烏克蘭以前,歐洲政界人士就已開始計劃再生能源的發展。

能源政策分析師麥克威廉士(Ben McWilliams)認為,「一旦俄羅斯決定停止對歐洲出口石油、天然氣,未來我們恐怕得實施配給制度。不然目前一部分的討論焦點是,我們能否把所有家用暖氣低1度,這樣可以省下不少天然氣。」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 ETtoday新聞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2/172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