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郭於華:以舉報為業者和唯舉報是從者

作者:

告官、告密、構陷、借刀之事自古有之,歷史與文學中不乏其例;但不知起自何時,舉報成了一些人的事業,以此為職甚至以此為榮;而不問青紅皂白地有舉報即處理成了一些部門的常規作法;準確地說恰是因有後者才有前者。這就不得不想一想、說一說了。

前幾天我訂閱的一個很不錯的公眾號不止一次被舉報,文章被刪除,號主還遭到攻擊謾罵。其實這個年輕人的公眾號以歷史、文學、藝術、思想的介紹、分析為主要內容,間或談及時政和熱點話題。而且非常理性、溫和、客觀,有較強的學術性和可讀性,受到許多讀者的關注和喜愛。

舉報者直言不諱地說:「我們一起舉報的你。哈哈哈哈哈被封了吧?」辭去工作專門以寫公眾號為生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謂在生存的物質層面和心理層面都會受到打擊,我只希望並相信這位年輕的作者不會因此而沮喪,而是在舉報和封禁的壓力下越寫越好。

另一位我認識的號主原本是寫作者,遭遇一些坎坷後以小本經營為生,兼寫一些時評類文章。舉報者居然明確指出:「你放心,不砸了你的生計我們是不會罷休的!」

我自己也曾不止一次遭遇惡意滿滿的舉報,並因此轉世八十次最終退出。

這讓人不禁要問:需要何等的仇恨、惡毒才會做這樣令人不齒的事並且以對他人的傷害為榮,為讓別人發不出聲音而自鳴得意?殊不知,受到傷害的可不止被舉報者,或許舉報者的損傷更重:心靈殘缺,終生污點,來日捫心自問(如果還有的話)會不會羞愧自責?又如何向後代講述這些業績?君不見:那位曾大義滅親將母親送上刑場被樹立為革命典型的張紅兵到晚年是如何悔不當初、痛不欲生,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羞恥和自責令他生不如死。(見https://v.ifeng.com/c/86B78PyIwGx)

接到舉報一方當然是牛掰部門,手握生殺予奪的權力。可如此牛掰卻為何只聽一面之詞、唯舉報馬首是瞻呢?不調查不研究不分是非對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及時處理」,例如已經發生多起的有關高校教師言論的事例。人們事後發現,一些教師所言並無不當之處(退一萬步講,即使言說、觀點有不妥,也不應不加審視不負責任地「及時處理」)。為開脫責任竟如此不顧事實,不合法規,不講道理,不要臉面,讓公眾無法理解地公然偏袒、枉法,只會突顯權力的顢頇醜陋,必然導致權力合法性喪失,領導威信掃地。正如舉報者肆無忌憚地聲稱的:「知道為什麼舉報你麼?因為國家現在鼓勵舉報。我們會一直舉報到像你這樣的人都消失,所有的平台上都只有一種聲音為止」。面對這樣的叫囂,接到舉報的部門不該反思嗎?

對世間大事小情有不同看法本屬正常,不同觀點之間存在爭論是為常態。討論也好,爭辯也罷,應該本著公平公正的規則:有法依法,有理講理,就事論事,不服來辯,依據事實和邏輯,不得人身攻擊。只有在道理虧、判斷錯、無邏輯、無證據而又不死認輸的時候,才會訴諸舉報,藉助強權之手壓制甚至消滅對方;這明顯是不合法、不講理、不要臉的下流作法。而權力一旦支持了這種下流,出手行不公不義之舉,受害的就不僅僅是被舉報一方,也不僅僅是上述惡意舉報的一方,它還會污染了整個言論環境,瓦解了有機的社會。因為其昭示並宣揚了不問事實、不辨是非、不講邏輯、不分善惡的強權獨大「原則」。

作為莘莘學子和廣大公眾,表面上似是和舉報-處理沒有多大關係,既無所得,亦無所失,這類事屢見不鮮,不足為怪,亦不須憤怒。可是深究一下,如果人人不能說真話,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表達真知灼見,不能傳遞真理良知,是誰的損失呢?不僅如此,構陷告密舉動每每得逞,權力不問是非不辨善惡甚至顛倒是非揚惡懲善,結果必定是小人得志,惡行猖獗,整個社會變成污濁惡臭的沼澤,成為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創造能力的屠場。長此以往,教育和學術氛圍會何等糟糕?整個社會生態會如何惡化?生存於其中人性會如何墮落?人的心智會怎樣地殘缺和麻木?人的創造和創新動力又在哪裡……想一想,令人不寒而慄。

我們所有人,需要一個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2022年3月25日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於華看社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7/172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