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批「清零」消音:鍾南山、人大學者劉小兵文章被屏蔽

上海封城亂象引發的民意反彈加劇,但中共當局的消音功能亦毫不遜色。身兼中國人大代表的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昨在微博建議科學防疫,呼籲縮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確診或疑似便整幢樓全封的文章,大半天被屏蔽;另外,防疫專家鍾南山指動態清零不能長期維持,中國需要有序重新開放的學術文章,亦遭學術期刊下架。相反,主串流媒體連日報導為「動態清零」辯護的專家聲音,防疫專家吳尊友昨更表明,要為防疫準備長期鬥爭,迎戰可能出現的「規模化疫情」。

身兼中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2022年4月19日在微博建議科學防疫,呼籲縮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確診或疑似便整幢樓全封的文章,大半天被屏蔽;©網頁截圖

上海封城亂象引發的民意反彈加劇,但中共當局的消音功能亦毫不遜色。身兼中國人大代表的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昨在微博建議科學防疫,呼籲縮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確診或疑似便整幢樓全封的文章,大半天被屏蔽;另外,防疫專家鍾南山指動態清零不能長期維持,中國需要有序重新開放的學術文章,亦遭學術期刊下架。相反,主串流媒體連日報導為「動態清零」辯護的專家聲音,防疫專家吳尊友昨更表明,要為防疫準備長期鬥爭,迎戰可能出現的「規模化疫情」。

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上海需要在今(20日)天之前達到武漢肺炎病毒不在隔離區以外傳播的「社會面清零」目標,但該市昨天單日的新增個案雖跌破2萬宗,但仍占了中國大陸個案的九成半,達到18901宗,當中2494宗是確診個案,16407宗則屬無症狀感染。而過去一日新增的7宗本土死亡病例更是全部來自上海,使中國因疫症死亡的病例累計增至4655宗。

上海疫情未算受控,但已實行約三星期的封城措施已令當地市民相當不滿,而批評和質疑防疫措施的聲音更是在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之後響起。繼早前上海長征醫院副院長繆曉輝質疑「清零」及封城政策後,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昨(19日)早亦發表題為《關於進一步提高全國防疫工作科學性的建議》帖文,文章雖未反對動態清零,而是說要真正理解,但仍然不能過關,帖文當晚便被人發現屏蔽,點開後出現「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的字樣。

而據《明報》報導,劉小兵在文中指出,Omicron病毒潛伏期已縮至三到四天,但「封控期仍機械地照搬以往,有的部門還層層加碼」;排隊做核酸,導致病毒更易傳播;一人確診或疑似就對整棟樓、整個小區甚至整座城市封控,做法「加劇恐懼心理」,引發大量人道主義災難。他更抱怨,「人們需要的緊缺物資送不進來,什麼蓮花清瘟卻每戶不缺送到,緊缺的運輸力被其過度占用。」劉提出多項建議,包括重視防疫政策可能帶來的次生災害、「賦予下級決策者和執行者因地制宜、權衡利弊的權力」、縮短封控期、優先採取抗原檢測虐、對無症及輕症實施居家隔離、「嚴查發國難財的個人與組織及其背後的保護傘,阻止利益集團的形成,消除調整與改進防疫政策的障礙與阻力」。

為終結清零鋪路?鍾南山質疑「動態清零」期刊文章下架

另外,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聯同廣州專家在本月上旬上架的英文版「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文指出,動態清零不能長期維持,中國需要有序重新開放,讓社會及經濟發展恢復正常,並適應全球重新開放。文章又為有序重開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以省時省力省資源的抗原快速測試作為社區檢測的首選,以及加強全國疫苗接種率和加快研發針對性的藥物等。

有關文章被部分外媒視為是中國政府為終結「清零」鋪路,但文章公開後,旋即被期刊下架。以時序看來,期刊文章一般需要長時間的審閱期,有關文章可能是在黨總書記習近平在3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針對這一波疫情重申堅持「動態清零」之前提交,刊出時成了與主旋律不同調而遭下架。習在會上強調,「堅持就是勝利」,要求當局採取更加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另一邊廂,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其他防疫專家連日為「動態清零」辯護,中疾控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昨天表示,部分人對繼續堅持「動態清零」失去信心,但他認為,這政策符合中國實際,是「中國防控最佳選擇」。他又說,中國各界對病毒的認識仍然很有限,未來疫情發展方向非常複雜,「要從思想上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迎戰可能發生的規模化疫情。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0/173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