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這個出口大國突然宣布:禁止食用油出口

面對正在逼近的糧食風暴,瑟瑟發抖的不僅僅只有進口國,就連傳統的糧食出口國都開始勒緊口袋,先保住國內口糧。

據新華財經報導稱,4月22日印度尼西亞突然宣布禁止食用油出口。

印尼總統Joko Widodo周五宣布,所有食用油和棕櫚油產品的出口禁令將於4月28日啟動。

Widodo在電視廣播節目中表示,這些措施旨在確保在食用油價格大漲後,國內市場仍有充足的供應,他對此指出:

我將監督和評估這項政策的實施,促使國內市場的食用油供應充足且價格合理。

印尼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和食用植物油出口國,地位舉足輕重。所以出口禁令一經發布,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油脂市場被火速點燃。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豆油期貨價格直線飆升並刷新歷史新高。國內夜盤開盤後,三大油脂全線上漲,棕櫚油一度漲超7%,豆油、菜油盤中一度漲超3%。

面對大漲行情,不僅有多頭的喜出望外,不少業內人士也難掩擔憂。

彭博社報導,經濟公司Pelindung Bestari的董事Paramalingam Supramaniam表示:

這個消息肯定會造成混亂......最大的生產商禁止出口棕櫚油產品,將給全球本已緊張的植物油供應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在俄烏衝突之下,全球食用油市場都被大肆攪動。黑海地區原本作為全球糧食籃子,在葵花籽植物油出口方面的全球占比高達78%。然而在衝突爆發之後,物流的中斷讓農產品難以運輸,高昂的附加保險費讓船主望而卻步。

除了印尼下達禁令之外,包括阿根廷在內的主要食用油出口也已經提高了食用油的出口稅。與此同時,摩爾多瓦、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已禁止部分糧食出口。

而如果這個形勢延續下去,各國都開始抓緊「囤糧」,後果是什麼?

惡性循環開始了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司偉已經對「囤糧」後果給予了詳細分析:

農產品貿易收緊會互相傳染,產生傳導效應,需求小麥的國家得不到小麥,加劇農產品市場整體恐慌,觸發糧食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將糧食留在國內。與工業品貿易相比,全球農產品自由貿易程度並不高,這場危機會進一步加劇這一趨勢,各國尋求自保,產生惡性循環。

司偉解釋說,糧食貿易和工業貿易不同,涉及到的農業利益錯綜複雜,不但涉及到本國農民的利益,還可能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因此並不能像工業品那樣是比較完善的自由貿易。

工業貿易是按照貿易比較優勢原則進行分工,進行資源最優化配置,例如將工廠外包到勞動力資源便宜的海外國家,但農產品不能如此,受到自身資源限制,取決於資源稟賦限制。

世界最主要糧食出口國的資源稟賦都有一些共性,例如國土面積大,耕地豐富,糧食進口國則是貧窮國家和中國這種人多地少且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因為農業事關生存問題,各國比較謹慎,每年真正能夠實現全球農業自由貿易的糧食份額並不多。

在地緣政治衝突之下,原本不多的農業自由貿易也受到衝擊,貿易保護主義已經初現端倪。

而糧食價格疊加能源價格飆升,將給全球高企的通脹進一步「火上澆油」。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4/173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