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首批人民幣支付的俄國媒炭和石油即將到貨中國

首批用人民幣支付購買的俄羅斯媒炭和原油將分別於4月和5月抵達中國。有中國媒體因此評論美元國際地位已「岌岌可危」,專業人士認為,不會衝擊到美元國際地位。

中國網媒「金投網」4月上旬發表評論文章,介紹首批人民幣支付的俄羅斯媒炭即將到貨,用美元付款「不香了」。該文章稱,中國汾渭能源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表示,有幾家中國公司已於3月份用人民幣購買了俄羅斯煤炭,首批煤炭將於4月抵達——這是俄羅斯因俄烏戰爭被歐美經濟制裁後,首批以人民幣支付的俄羅斯大宗商品抵達中國。

除煤炭外,中國買家還可用人民幣購買俄羅斯的原油,首批以人民幣購買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原油將於5月份交付。

4月23日,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就此對記者表示,「不會衝擊到美元的國際地位,因為這僅是中俄的雙邊貿易,而不是更多國家參與的多邊貿易。」宋維駿在中國金融行業有27年的從業經驗,專注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方面的研究。

中共海關總署4月中旬公布的信息顯示,中國進口媒及褐煤的數量在同比下降,3月份同比下降39.9%,第一季度進口同比下降了24.2%。但俄羅斯煤在中國3月份的煉焦煤進口中不僅保持首位,並同比增加逾一倍。煉焦煤當月在中國煤炭進口總量中的占比為22.9%。

就歐盟於4月7日發布將對俄羅斯實施的第五輪制裁,包括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等。「金投網」的評論文章稱,人民幣正「嶄露頭角」——除和俄羅斯用人民幣購買煤炭和石油外,中共正在和沙特阿拉伯談判,擬用人民幣為部分原油定價。

宋維駿認為,「一國的主權貨幣被更多國家認可,才是最主要的,雖然中共也聲稱人民幣走國際化的道路,但這麼多年來國際支付份額只有3.2%,因為人民幣是被管控的貨幣,無法自由兌換,本身就信用不佳。」

俄羅斯被歐美國家經濟制裁後,允許中國買家用人民幣購買俄羅斯的煤炭和石油。圖為2019年4月25日,俄羅斯遠東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港口煤炭碼頭。(Kirill Kudryavtsev/ AFP)

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商品總額同比增加了31.0%,僅次於印尼的31.4%,排名第二。中共海關總署4月13日公布的信息顯示,中國從俄羅斯第一季度進口額已增至217.3億美元。但俄羅斯新聞機構俄羅斯商業諮詢(RBC)於4月20日報導,中國銀聯(UnionPay)因為擔心會被連帶制裁而拒絕與俄羅斯的銀行合作,俄羅斯因此少了個信用卡供應商的選項。

「中國銀聯不與俄羅斯銀行合作,也是擔心受到二級制裁,因為中共需要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獲得美元,不然依賴出口賺取外匯的途徑就被堵住,」宋維駿說,「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貿、投資和消費都已經處於頹勢,再遭受制裁的話,是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作為對俄羅斯發動俄烏戰爭實施經濟制裁的一部分,維薩卡(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已停止為俄羅斯銀行提供服務。中國銀聯旗下有銀聯國際(UnionPay International)負責營運中國銀聯的國際業務,目前銀聯卡在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6/174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