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有沒有掏耳朵的習慣?多久掏一次?你知道如果清理耳朵方式不當或工具不合適,會帶來什麼樣的危險嗎?
還有,如果有人告訴你:耳朵可以不單獨清理,你能接受嗎?
比較注重衛生的人,對於「髒東西」的一貫做法就是清理乾淨,這是一個值得提倡的生活習慣,只是有時候需要分情況,清理得好,對身體有益,清理得不科學,對健康有損傷。
前不久就有一個案例引起了廣泛重視:
張女士今年50多歲,早年間她用傳統金屬樣式的挖耳勺掏耳朵,後來聽人說用棉簽相對安全一些,所以改用棉簽掏耳朵。
一開始沒發現有什麼不妥,但是最近幾年忽然出現了間歇性耳聾、耳鳴等症狀,她以為這是年紀大了,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小問題,就沒太在意。
可是萬萬沒想到,後來她在用棉簽掏耳朵時感到耳朵裡面很疼,而且能聽見一種混沌的聲音,家人說話、她自己說話,都聽不真切了。
家人帶她去了醫院,初步檢查判斷為耳內感染,醫生開了藥讓她回去吃,但是症狀非但沒有減輕還進一步發展了,甚至會有深色液體從她的耳朵里流出來。
這下一家人都嚇壞了,又給張女士轉了耳鼻喉科,聽力測試結果為張女士患有中度耳聾,根據醫生建議隨後做了一個腦CT,結果令人震驚:
張女士的耳道出現了細菌感染,同時她的顱內也被感染。
她耳後的一小塊頭骨變得薄如蟬翼,醫生當時就說再晚幾天恐怕就不太好了。
後來醫生很快給張女士安排了手術治療,手術過程中,醫生幫張女士從耳朵里清理出超過5年的棉絮殘留,耳道部分組織已經出現潰爛,還有一股臭味。
張女士的術後恢復很順利,但很可惜,她的聽力再也回不到從前。
可能你會感到奇怪,掏耳朵不是人人都會做的事嗎?怎麼偏偏就張女士不走運,遇上這種看似概率極低的事?
實際上,一不留神傷到耳朵的例子,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只是你可能沒有留意過。
一名3歲女孩兒自己在家學著大人的樣子掏耳朵,結果導致股膜穿孔,聽骨鏈、內耳都有損傷,手術後醫生告訴家長,孩子的耳朵恢復之後,聽力損傷是不可逆的;
一位劉女士從網上買了一套采耳工具,到貨就給自己母親用上了,誰知老人咳嗽兩聲,身體隨之動了兩下,劉女士沒留意,耳朵就被采耳工具戳傷了,去醫院一檢查,結果為鼓膜穿孔;
來自武漢的趙先生耳朵不舒服,隨手拿了一支中性筆的筆芯掏耳朵,結果筆尖上的黑色小塞子掉在耳朵里出不來了,情急之下趕往醫院處理,發現耳道、鼓膜已經出現紅腫;
長沙的曾女士約上朋友一起去做SPA,等朋友的空檔她準備做個采耳,沒成想采耳師操作不當,工具掉進了她的耳朵里,當時用明顯疼痛感,去醫院檢查,發現鼓膜穿孔……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的耳朵真的是很脆弱的。通過這些人的經歷是不是能夠引起大家對耳朵保護的重視呢?
那麼,耳朵癢、不舒服到底要不要清理呢?
我們得先了解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耳屎」是怎麼一回事。「耳屎」學名叫耵聹,其實就是耳道內的耵聹腺分泌的物質。
「耳屎」本身不是什麼「髒東西」,它不僅能夠起到潤滑耳道的作用,保護耳道的皮膚,還能阻擋外界細菌、小蟲子的侵入,如果洗澡不小心耳朵進了水,耵聹還可以擋住並吸收水分,降低耳內炎症的發生概率。
一般來講,醫生是不太建議咱們經常自己隨便拿不專業的工具掏耳朵的。
一個是操作不當、用力過大可能會誤傷耳道、鼓膜,引起耳道炎症、耳鳴甚至顱內感染;
一個是自己在看不見耳朵里情況的時候亂掏耳朵,容易把耵聹退到更深處,堵塞耳道,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
再一個就是采耳工具不衛生、不專業的話,一旦發生耳道感染,出現炎症,就不是疼幾天那麼簡單了,還可能造成耳道炎症,想想也是很受罪的。
「耳屎」其實不需要我們「專程」清理:
首先,我們的耳朵有自主清潔的能力,所以基本是不需要我們經常掏的;
其次,前面咱們提到了,耵聹對耳朵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它不是一個「壞東西」,硬掏反而容易傷耳朵;
耵聹積累多了是會隨著我們的一些活動(比如張嘴吃飯、打哈欠)自己掉出來的。
實在不舒服的話可以用質量較好的兒童醫用棉簽,以順時針方向或者逆時針方向輕輕畫圈,帶出部分「耳屎」,從而緩解不適。
如果不小心掏傷耳朵,或者掉進異物,出現一些不適症狀,比如頭暈、耳朵疼、耳堵、聽力下降等,建議立即去醫院耳鼻喉科掛號就診。
如果耳朵經常發癢是不是病呢?
還真不一定。我們先說正常情況下,「耳屎」積累較多可能會刺激到耳道的皮膚,令人感到發癢。再就是蟎蟲滋生也可能引起耳朵發癢。
蟎蟲通常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存和繁殖,比如我們的毛髮、肌膚,還有衣物、床單、被套、枕頭,都是蟎蟲的好去處。
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蟎蟲的,因為蟎蟲的個頭比我們的毛孔還要小百倍。如果個人衛生沒搞好,蟎蟲一多,爬到了耳朵里,就容易引起瘙癢。
如果我們做好了個人衛生,同時飲食起居規律也已經做到了科學和講究,卻依然無法緩解耳朵發癢的情況,如果發癢的同時還伴有其它症狀的話,我們還是建議儘快去醫院耳鼻喉科進行診治。
這是因為,耳朵發癢的原因有很多,我們需要通過專業的檢查排除疾病因素,比如下面這幾種情況,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過敏引起的耳朵發癢相對常見。有的人可能接觸了過敏原,或者飲食不講究導致耳部肌膚過敏,或者患有過敏性鼻炎間接引發耳朵發癢,出現紅腫、發熱、發癢等症狀。
2.外耳道受細菌感染也比較容易出現發癢甚至疼痛、流膿的症狀,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3.還有一種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發癢。外耳道長時間處於潮濕狀態或受過損傷的話,就比較容易引起真菌感染,比如毛黴菌、念珠菌、麴黴菌等,進而出現發癢、悶脹感、外耳道皮膚充血、霉苔等問題。
4.中耳炎、外耳炎或者過敏反應引起外耳道局部皮膚濕疹,也會使耳朵發癢,更有甚者可能出現紅疹、滲出淡黃色液體、皮膚潰爛等症狀。
5.部分糖尿病患者如果飲食上不太注意,作息不太規律,血糖沒有控制好的話,也容易引起皮膚發癢包括耳朵發癢。
排除疾病因素,我們平時怎樣清理耳朵既安全又有效?
這裡需要給大家一再強調的一點是:耳朵發癢時,一定不要隨便拿個工具就往裡掏,很危險。耳朵里的皮膚很脆弱,一旦刮傷比較容易引起感染,再者用力不當還可能損傷鼓膜。
我們可以參考較為科學實用的辦法來清理耳朵。
前面咱們說過,耵聹不能算是一種「髒東西」,它有它的用處,並且耳朵一般會有自主清潔的能力,所以不需要頻繁藉助工具去清理。
日常清理可以把手洗乾淨,輕輕揉一揉耳朵,頭側過去朝地面,用手掌輕輕拍一拍,乾燥的「耳屎」會隨之掉落一部分,緩解發癢。
如果「耳屎」比較多,或者長時間沒清理耳朵讓你感到不舒服,可以先將雙手洗乾淨,然後把醫用消毒棉簽蘸取溫開水,擠干水分後同一方向打圈,輕輕擦拭外耳道,「耳屎」會粘在棉簽上被帶出來,不要探入太深,以免傷到鼓膜。
至於金屬挖耳勺、留長的指甲蓋、筆頭、火柴棒等工具,不建議用來掏耳朵,因為不夠衛生,有的還比較尖銳,一旦損傷耳道或鼓膜,引起炎症,很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
耳朵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幫助我們接收外界信號以及監聽身體健康狀況,這些信號及時傳遞給大腦,能夠讓我們作出正確判斷,採取正確措施,以此維護自身健康及安全。
如果耳朵受到損傷,從而引發了疾病,受影響的可能不僅僅是我們的聽力,還有我們的反應能力、記憶力等,更有甚者可能誘發中風、腦炎、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
如果發現自己的耳朵出現某些症狀且短時間內沒有好轉,比如疼痛、奇癢無比、有液體滲出、流膿、悶脹感、紅腫、聽力下降等,不要盲目清理或用藥,應該立即去醫院就診,讓醫生用專業工具幫助清理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