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這10個行為,看似很爽,其實很傷身體!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一些讓自己「暗爽」的小癖好:累了一天,直接癱在沙發上葛優躺刷手機;熬夜後睡到中午,把早飯和午飯合併在一起變成一頓。以及在許多人心中都成就感滿滿的:嘴唇乾燥時,撕下來一塊完整的嘴皮。

殊不知,這些事情看起來很爽,實際上,對身體的損傷卻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1.飯後馬上午睡

許多人在進食之後都會犯困,這是由於,米飯等主食會令血糖上升,從而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促進褪黑素的形成。許多助眠藥物中,都有褪黑素這一成分。

但若是此時入睡,則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在睡眠狀態中,消化道的蠕動、排空以及吸收過程都會變慢,對於腸胃功能本來就不太好的人而言,食物滯留在胃裡可能還會發酵產氣。也就是俗話說的,容易放屁。

同時,進食之後,隨著胃腸的蠕動,血液循環也會變快,若此時立刻午睡,則會讓大腦和全身供血量強行減少,加重身體不適,有些人午睡了一覺醒來反而昏昏沉沉,就是這個原理。

最好午飯時少吃米飯、饅頭等精製碳水,等待一些時間再午睡。另外,午睡最好不要太久,半小時以內最好。多項研究結果顯示,午睡超過一個半小時,會有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

2.指甲剪得光禿禿

把指甲剪到底,完美貼合趾頭的曲線,不但看起來美觀,也能拉大下一次剪指甲的間隔。但此舉,對手指本身並不是什麼好事。

人的手指和腳趾都包括了甲板與被甲板蓋住的軟組織,兩者相互制衡,如果指甲剪得太過於深入,軟組織就會毫無忌憚地生長,當指甲再長回來時,兩者就會犯沖,擠在一起,從而形成嵌甲。兩者相碰,必有一傷,足夠堅硬的指甲會把甲溝扎破,當細菌侵入,紅腫化膿,也就形成了甲溝炎。

所以,剪指甲時最好不要剪太短,兩側不要太深,要保證指甲和軟組織的覆蓋。

3.在沙發「葛優躺」

「葛優躺」是一種介於躺和坐之間的姿勢,雖然很舒服,但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容易造成腰肌勞損和脊椎病。

當「葛優躺」時,身體和沙發的座椅、靠背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形,後背處於懸空狀態,此時,肩部和腰部就成了受力點,很容易給腰部脊柱周圍的肌肉、筋膜和韌帶帶來損傷。如果這個時候給自己拍個照,你會發現,此時的頭部其實是呈現前傾的狀態,有研究證實,彎曲角度越大,頸椎受到的壓力也越大,長期「葛優躺」會加速頸椎間盤的退變,帶來肩頸背酸痛、頭暈噁心等不適。

為了長遠打算,最好還是儘量避免一下這種短暫的舒爽。

4.關燈玩手機

睡前看手機,是大多數的人習慣,但這種習慣卻會從方方面面給眼睛帶來傷害。

首先,它會破壞由角膜上皮、結膜上皮和淚膜組織組成的眼表結構。由於屏幕和周圍的光差較大,若長時間在黑暗中使用手機,淚膜的穩定性會遭到破壞,還會出現角膜乾燥、結膜充血的情況。

其次,會影響眼壓穩定性。暗環境下,許多人會近距離盯著屏幕,此時,瞳孔縮小,眼球內聚,眼壓會小幅增高。而長期盯著屏幕滑動,眼球肌肉也在保持運動,進一步增加了眼壓。

最後,它會給眼睛健康帶來長期的損害。人的眼球中有一道感官組織,能提供給人90%以上的視覺信息,也就是位於視網膜的黃斑,手機屏幕會釋放藍光,若高強度的藍光長時間進入眼睛,就會加大罹患黃斑疾病的風險。

另外,許多睡眠不好的年輕朋友習慣在睡前看助眠視頻,但這只是飲鴆止渴。手機里的信息會刺激大腦,若看得入迷,破壞了晝夜節律,就不只是睡不著這麼簡單了,還會影響第二天的生活規律。

5.經常掏耳朵

每個家庭都會常備掏耳勺,有些人還可能會去采耳,每當看到一大塊耳屎被挖出來,別提有多爽了。不過,大多數人其實都不必掏耳朵。

耳屎有個學名,耵聹,它並不單純是耳朵的排泄物,而是耳朵的保衛工,可以保護耳道,阻擋異物,也能維持酸鹼平衡,不讓細菌滋生。平時,它會隨著人體的咀嚼、運動自然脫落。如果長期過度掏耳,則會刺激分泌,讓耵聹越來越多。不正確的掏耳姿勢和力度,還有可能損傷耳道,甚至捅穿耳膜。

目前,市面上的采耳店對采耳工具的保管和消毒都並不到位,去了采耳店從而讓耳朵染上真菌感染的新聞也比比皆是。如果確有需求,比如老人、小孩或油耳,最好去正規醫院。

6.久坐不起

當代年輕人,待得最久的地方大概就是椅子了,無論是辦公、吃飯還是休息。但久坐不起,同樣是有風險的。

比如,它會讓你患上「臀肌失憶症」。就好比一塊彈性很強的橡皮,按了一下,它會復原,但如果拿重物一直拿著它,即使把重物拿起來,它也會保持被壓迫的樣子。臀部同樣如此,如果久坐,臀部會變得扁平、鬆弛,同時還會影響臀部周圍其他部位,比如讓大腿變粗、腰背經常疼痛。

同時,人如果長久保持屈曲的姿勢坐在椅子上,腰椎的受力會比站立時增加百分之百,從而加大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不止於此,人體膝蓋的半月板本身不存在血管組織,主要依靠關節腔的壓力來汲取營養,如果久坐不動,沒有壓力差,半月板結構無法獲得充足影響,就會日益退化,出現膝關節炎症。

當然,想避免以上這麼多問題,也很簡單,那就是運動。每坐一小時,起來運動三分鐘就可以很大情況上改善健康。

7.經常用手指摳鼻

摳鼻這個動作,不但有實用價值,也有內涵意義。點開你表情包,就能看到這同款黃豆表情,不過,從什麼意義上考慮,都不建議你長期做這個舉動。

鼻屎並非是鼻子的排泄物,它的來源是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用來濕潤鼻子,粘住灰塵以及細胞碎屑。用手指去摳鼻,會刺激到鼻腔黏膜,令其分泌更多黏液,造成惡性循環。

同時,鼻內的微血管卻異常豐富,稍有不慎就會出血。另外,人的指甲縫往往藏污納垢,用它來摳鼻,其實是在輸送細菌。

當然,還有一個最大的危害,那就是,你的手指頭遠比鼻孔粗,常常探進去,日積月累,鼻孔可能會變大哦。

如果實在想摳,最好輕柔一些,最好用柔軟的棉簽沾上乾淨的水滾動清潔。

8.晚睡晚起後早午飯連著吃

人體存在晝夜節律,也就是生理時鐘,每個器官會記住這個規則並以此作為工作依據。如果平時都是正常進食,忽然有天熬夜後早午飯一起吃,則會讓它們適應不來。

到了早晨,該吃早餐的時候,胃部會自動分泌胃酸,若胃裡空無一物,胃酸就會直接腐蝕胃部。而到了中午,由於早午飯的總量會比平常的一餐多出很多,胃部分泌不出這麼多的胃酸,就會造成積食。

同時,在飢一頓飽一頓的狀態里,你的血糖會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在這個過程中,胰島素接受不了刺激,可能就撂挑子不幹了。

所以儘量按時作息,按時吃飯,營養均衡。

9.小手指甲剔牙

如果給迷惑行為排名,小手指甲剔牙絕對位列前三。無他,這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小手指甲的厚度遠遠超過普通人的牙縫,根本清理不乾淨。但它卻很鋒利,醫生做口腔檢查時往往會拿著鏡子仔細看,但大多數人自己清理牙縫時卻都是憑感覺,一不小心,脆弱的牙齦就會被破壞。

最重要的是,它可能前一秒還在掏耳朵,下一秒又在挖鼻孔,這一刻,就又進入了嘴中。誰能想到,用小手指甲剔牙,指向的會是食品衛生安全呢。

想要剔牙,其實有很簡單的辦法,最好常備沖牙器和牙線,能在呵護牙齒健康的前提下清除大部分殘渣。

10.撕嘴皮

終於來到了許多人都有的「怪癖」。怪癖一詞並不只是調侃的說法,這指向的也許是一種輕微自殘行為,醫學上把它稱為「強迫性皮膚剝離症」。

其實,起嘴皮可能不只是因為喝水少或缺乏維生素,也可能是因為唇炎。撕掉這層嘴皮,並不能解決問題。

平時若總是頻繁撕掉它,還可能帶來負面作用。嘴唇的皮膚很薄,也分布了很多微血管,用手撕扯很容易疼痛或流血,另外,嘴唇上的死皮撕掉其實相當於一道防護,反覆扯掉這道防護、刺激嘴唇,就容易讓細菌侵入,長此以往,可能會有口角炎。

正確的做法是,用熱毛巾熱敷幾分鐘,待死皮軟化,再用柔軟的刷子刷去死皮,塗上潤唇膏進行保濕呵護。

參考文獻

[1]Wilke HJ, Neef P, Caimi M, Hoogland T, Claes LE.New in vivo measurements of pressures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n daily life.Spine(Phila Pa1976).1999 Apr15;24(8):755-62.

[2]O』Loughlin, J., Casanova, F., Jones,S.E. et al. Using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methods to understandwhether diurnal preference is causal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MolPsychiatry26,6305–6316(2021).doi.org/10.1038/s41380-021-01157-3

[3]Mayeaux EJ Jr, Carter C, Murphy TE. Ingrown Toenail Management. Am Fam Physician.2019 Aug1;100(3):158-164. PMID:31361106.

[4]Gupta A, Dhingra A. Chronic Rhinotillexomania Leading to Unilateral External Nare Stenosis[J]. Cureus,2018,10(8).

[5]Okuda I, Bingham B, Stoney P, Hawke M(June1991)."The organic composition of earwax". The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20(3):212–5. P.

[6]C S Berkey, H R H Rockett, M W Gillman, A E Field& G A Colditz.(2003). Longitudinal study of skipping breakfast and weight change in adolesc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volume27, pages1258–1266.

[7]Kylie J Smith, Seana L Gall, Sarah A McNaughton, Leigh Blizzard, Terence Dwyer,Alison J Venn.(2010).Skipping breakfast: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the Childhood Determinants of Adult Health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92, Issue6, December2010, Pages1316–1325.

[8]Waongenngarm P, van der Beek AJ, Akkarakittichoke N, Janwantanakul P. Perceived 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ostural shifts during4-h prolonged sitting in office workers. Applied Ergonomics.2020;89. doi:10.1016/j.apergo.2020.103225.

[9]Socransky SS, Haffajee AD(2002)."Dental biofilms: difficult therapeutic targets". Periodontology2000.28(1):12–55.

[10]李俊儀,段渠,白啟錦等.剝脫性唇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醫藥前沿,2012,02(1):346-346.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2.01.439.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科普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18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