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丁咚:詳解安理會首份涉烏聲明,俄國轉入戰略守勢

作者:

示意圖

聯合國安理會在北京時間今天凌晨三點首次通過一份關於烏克蘭局勢的主席聲明。

聲明指出,安理會對維護烏克蘭的和平與安全深表關切,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都承諾按照《聯合國憲章》擔負起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的義務。

聲明強調,安理會支持秘書長為尋求和平解決方案所作的努力。

這份剛剛通過的聲明具有以下特點:

自戰爭爆發以來,聯合國安理會首次就烏克蘭局勢發表正式的聲明文件。

戰爭伊始,美國就推動安理會通過一項涉烏決議,但由於俄羅斯投反對票而告吹;此後,安理會通過特別程序,召集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並將前述決議略作添加後付諸表決,結果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常任理事國無權一票否決聯合國大會的決議。

第二,美國是聯合國安理會5月份的輪值主席國,聲明背後受到美國推動顯而易見,但它是由挪威和墨西哥起草,它們都不是站在一線反俄的國家,特別是後者,雖然地處美國「後花園」,但沒有附從其對俄發起制裁,從最終發表的聲明來看,措辭比較平和中允,沒有旗幟鮮明譴責俄羅斯的內容,因此是一個妥協的文本。

但其重要性在於,安理會作為安理會最具實權的機構發表涉烏聲明本身就意義重大,而且聲明強調了對烏克蘭的和平與安全的關切,強調了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都有遵守聯合國憲章,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因此儘管沒有挑明俄羅斯在烏髮起戰爭,但實則隱含了批評之意。

第三,聲明是由聯合國安理會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意味著安理會的所有成員國,甚至俄羅斯也沒有對聲明進行反對。

聲明通過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在華盛頓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同意實施一項改革:

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的任何一個或多個在安理會使用否決權,聯大將在10日內自動召開會議,所有成員國可以對行使否決權的行動進行審查和評論。

這項改革雖然沒有強制性,但對行使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將形成道義和規則方面的無形約束,使其受到聯合國和全球輿論的監督,因此是其聯合國成立以來最為重大的改革之一。

安理會主席聲明同樣不具強制性,但它反映出在這場戰爭已持續70餘天后,戰爭的發起方明顯陷入戰略守勢。

俄方進入戰略守勢的第二個表現是,它越來越頻繁地抱怨,由於北約的阻撓,俄烏和平談判正停滯不前。特別是在早前,莫斯科多次以核子戰爭和世界性大戰對基輔的支持者發出威脅,但俄方正在收回它們。

就在俄羅斯外交部信息與出版司副司長扎伊采夫5月6日提出這一新的指控之際,美國及西方仍在不斷加碼對烏軍事援助。

俄國總統普京掌權時間比史達林都長。圖為普京2008年在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參觀博物館,背景是沙皇肖像。

白宮宣布了一項新的1.5億美元的追加援助,使美國的援助總額接近40億。與此同時,總統拜登還催促國會加速審批高達330億美元的一攬子援助,以「加強烏克蘭在戰場和談判桌上的地位」。

德國新的7門自行榴彈炮剛剛交付給烏克蘭,並啟動一項緊急訓練。

針對輿論關切的動用核武器的事,扎伊采夫作出保證稱,莫斯科無意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因為這不符合俄方「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

莫斯科就核子戰爭作出的新的承諾是在美國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反威懾的情況下進行的。華盛頓向俄方強調,假如莫斯科動用核武器,將必然面臨後果,有關方面對此進一步引申說,在莫斯科的核武器抵達目標之前,莫斯科就將受到先發制人的打擊。

戰場上無法快速取勝,大後方深受制裁、限制和孤立的影響,莫斯科的戰爭能力和韌性正受到越來越大的考驗,這應該是其必須採取守勢的重要內因。

原本被克里姆林宮視為後備的最後的終極手段已被」破功「,失去其威脅效應,這恐怕是俄方不得不進入戰略守勢的另一個重要內在原因。

俄方進入戰略守勢的第三個重要表現,同時也是重要外因的是,俄烏雙方的談判地位發生逆轉,戰爭之前和之初,莫斯科是堅拒方,也是發牌方,但談判形勢正在改變,烏方擴大和提高了談判的要價,從弱勢的一方變成強勢的一方。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5月6日在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發表視訊講話時表示,目前與俄羅斯進行溝通的所有外交渠道都已中斷,俄方應恢復至2月24日衝突爆發前狀態,即把俄軍撤回到衝突前軍事接觸線或邊界線位置,在此情況下雙方才能恢復「正常」談判。

澤連斯基在這場演講中再次對俄作出反威脅:如果俄羅斯消滅了亞速鋼鐵廠的烏克蘭守軍或平民,那麼烏方將結束與俄羅斯方面的任何談判。

事實上,更早前,烏方表達了將俄烏邊界恢復到2014年前,即烏方擁有克里米亞半島的狀態。

從這一系列表態可以看出基輔當局在談判中的強勢地位愈益加強。要知道,在戰前和開戰之初,澤連斯基幾乎是無條件地哀懇克里姆林宮給予談判途徑,但不久隨著俄軍的遲滯不前,情況開始改變,烏方的談判地位越來越強,直到最近,其提出的是克里姆林宮在徹底戰敗前不可能接受的條件,比如以俄軍撤回到2月24日前的位置才啟動「正常」談判。

俄羅斯在戰爭中的戰略守勢地位的形成,是與戰場形勢,莫斯科的戰爭能力和韌性及其從戰略上威懾超級大國的能力日益削弱,美國、北約和西方加強團結、協調一致地制裁、限制和孤立莫斯科,同時美國聯合盟友收緊全球對俄制裁、限制和孤立網絡,從戰略上摒除克里姆林宮潛在的支援者,以及抗俄的全球聯合陣線愈益廣泛分不開的。

聯合國大會有針對性地一致同意約束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以及安理會首次通過烏克蘭局勢的正式聲明,就是後者的鮮明反映。一些具體的跡象表明,沒有任何國家會同克里姆林宮站到一個戰壕里「並肩戰鬥」,或者向其提供實質性的、持續性和戰略性的援助。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已經在克里姆林宮周圍紮緊了籬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08/174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