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中國方艙數量一個月翻5倍,能解決問題嗎

密永超告訴「偶爾治癒」,今年 4 月 7 日接到任務後,他和團隊趕到現場進行勘查。此前團隊就設計過多個臨時性方艙醫院、隔離點,他們對於流線控制、規劃布局駕輕就熟,在當天晚上就做出了一份規劃方案。按照最終規劃,這個永久性方艙隔離點工程主要分為方艙區、潔淨區、緩衝區、隔離區 4 個區域。方艙區設置方艙醫院 2 幢、垃圾處理點 1 幢;潔淨區設置綜合樓1幢、公寓樓 1 幢、物資庫 1 幢、餐廳 1 幢;緩衝區在潔淨區和隔離區之間;隔離區設置隔離單元 8 幢,項目總建築面積達到 67668 平方米。

4月30日,上海正在改造成方艙醫院的江灣體育場

5月16日,第10期《求是》雜誌刊發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出,未來需要提前規劃準備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永久性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

「永久性方艙醫院」隨之登上熱搜。

觀察本輪奧密克戎疫情,方艙醫院已成為社會面清零攻堅戰中的重要硬體保障,以至於上海官方把方艙里「床等人」作為總體形勢穩中向好的標誌之一。

截至4月25日,全國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方艙醫院近400家,近一個月前,這一數字還是82家。

對普通民眾而言,各地如火如荼大規模上馬的方艙醫院項目在未來能發揮怎樣的作用?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方艙醫院?現有的方艙醫院存量是否滿足公共衛生的需求?都成為人們當下密切關注的話題。

不再是「人等床」,而是「床等人」

5月初,山東臨沂市的一處建築工地,數幢外觀呈長方體的大樓,覆蓋著綠色防塵網。大樓一旁,一座塔吊聳峙於灰濛濛的天空中。

這裡在建造的,是一個永久性的方艙隔離點工程。工程的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在封頂儀式當天,樓上懸掛著多條字幅,樓頂有四個紅底黃色大字——「封頂大吉」。

山東省天元集團設計研究院院長密永超,就在參加封頂儀式的人群之中。他戴著一個藍色口罩,頭上是一頂白色安全帽。他的身份,是這項工程的規劃設計總負責人。

這是當地首個永久性方艙隔離點工程。

密永超告訴「偶爾治癒」,今年4月7日接到任務後,他和團隊趕到現場進行勘查。此前團隊就設計過多個臨時性方艙醫院、隔離點,他們對於流線控制、規劃布局駕輕就熟,在當天晚上就做出了一份規劃方案。

按照最終規劃,這個永久性方艙隔離點工程主要分為方艙區、潔淨區、緩衝區、隔離區4個區域。方艙區設置方艙醫院2幢、垃圾處理點1幢;潔淨區設置綜合樓1幢、公寓樓1幢、物資庫1幢、餐廳1幢;緩衝區在潔淨區和隔離區之間;隔離區設置隔離單元8幢,項目總建築面積達到67668平方米。

規劃設計方案圖顯示,這個永久性方艙隔離點建成之後,其隔離單元共有1032個房間,方艙醫院能提供1592個床位。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方艙醫院被視作公共衛生防疫體系重要一環。

4月26日,上海集中隔離點醫療救治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介紹,「上海現有方艙醫院120個,床位數約27萬張,還有50個中轉平台,床位約6萬張,加起來共30多萬張床位」。

當天,上海出院出艙人數達到33173例,終於實現「床等人」。同一天,該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在發布會上宣布,疫情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5月13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非常快,且起病隱匿,發生疫情後,感染者數量會在短時間內有所激增。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將感染者收入醫院,同時保障正常醫療資源不被擠占,新版診療方案提出分類收治,把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收入方艙醫院。

她說,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省市已經按照要求,設置了一定數量的方艙醫院,也為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疫情做好了一定的床位儲備。下一步,將要求各省份以地級市為單位,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常規建設或者改造一定數量的方艙醫院,相關水、電、廁所、淋浴、通風等基礎設施,要提前布局改造到位。

三天後,第10期《求是》雜誌刊發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的署名文章,其中進一步提到,各地應該「提前規劃準備定點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永久性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把防控的人力、物質資源備足備齊,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迅速啟用」。

「偶爾治癒」查閱發現,當前,各地都在建設方艙醫院,從省到縣。申請建設方艙醫院項目單位有多種,有公立醫院,有旅遊服務公司,也有地產開發公司。上級主管部門也未有統一明確,多是當地衛健委、人民政府或者住建局。

在新冠疫情中上陣

公共衛生防疫體系上一次得到如此重視是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

當時,一些綜合醫院逐漸恢復傳染病科,部分傳染病醫院獲得新的發展機遇——但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長久維繫。

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148家傳染病醫院中94所虧損,2003年後傳染病醫院在總醫院數量中占比一度達到0.79%,但在2017年這一數字下滑到0.54%。大型綜合醫院還是醫院建設和發展的主流類型。

中國傳染病醫院占醫院總數比值。圖源:《區域聯動戰略儲備平戰雙軌——基於歷史和現實超大規模疫情的當代傳染病區醫院設計》,龍灝等

2020年,武漢暴發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人們突然發現,我們的防疫體系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由於床位短缺,數千名輕度甚至中度的新冠肺炎患者不得不被送回家進行隔離和觀察。在當時,武漢「需要一種方法來快速、大規模地擴大其隔離和護理輕度至中度患者的能力」。

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提出建立「方艙醫院」來進行應對。2020年4月,他和團隊在《柳葉刀》發文,記錄了新冠疫情暴發初期方艙醫院的概念和發展。

文章這樣介紹:

「方艙一詞,在中文裡聽起來很像諾亞方舟,這是從軍隊野戰醫院借來的。指的是一個新概念:通過將體育場館和展覽中心等公共場所改建為醫療保健設施而建造的大型臨時醫院,將患有輕度至中度傳染病症狀的患者與其家人和社區隔離,同時提供醫療保健、疾病監測、食物、住所和社會活動。」

中信建築設計研究院總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偉是《方艙醫院設計和改建的有關技術要求》編制和審核專家。他告訴「偶爾治癒」,新冠肺炎暴發時期,武漢一共建立了32個方艙醫院,主要是對大型場館、院校、空置廠房、客運大廳等進行改造。

肖偉提到,方艙之所以適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有三點:

一個是快速建成,將現有的物理基礎設施改造為方艙醫院。王辰在論文中也提到,武漢首批三座方艙醫院是在29小時內完成改造,提供4000張床位。改造內容主要涉及空間的內部重新設計、購買和安裝床、醫療設備和用品等。

其次是規模大,能夠在患者激增、定點醫療機構乏力應對時,能夠容納大量患者。在超大規模疫情面前,寄希望於改造傳染病醫院病區數量,增加床位,這並不現實,也會導致日常冗餘。

同時,方艙醫院的建設和營運成本低。「一旦疫情消退,可以將這些結構恢復原有的用途」。

方艙醫院主要特點和功能。圖源:《方艙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新理念》,王辰等

在肖偉看來,方艙醫院的設計考量,有醫療的因素,也有社會學的因素。

在武漢,早期方艙醫院的設計以「救治病人為主」,近幾年,武漢方艙醫院的設計和建造的方向是凸顯人性關懷:改善醫務人員和病人的洗澡設施,增加網絡設施、公共圖書館,加設心理安慰流程,增加並完善導引、坡道等無障礙設施。

「早期大量集中收治病人,可能是50張病床在一個區域,現在可能就是四人一個隔斷區域,儘量保護病人的隱私」。

方艙醫院面臨諸多挑戰

在此次疫情之前,方艙醫院曾被用於應對汶川大地震等緊急醫療救援任務,但在新冠疫情暴發後,這是其首次將方艙醫院用於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的救治。

對於肖偉而言,初期的設計和改造方面,「沒有教科書可以參考,完全是自己摸索」,在早期,為了應對重大災情,邊設計、邊施工、邊調整、邊修改。

即使是將現有的大型建築改造為方艙醫院,也會面臨諸多難點。

肖偉稱,根據規範要求,大型的公共建築,都會有彈性設計方面的要求,即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調整,建築能夠彈性適應不同的使用空間,根據規範,在地震、洪水災害等都有明確要求。然而,「新冠疫情百年一遇,在這點上彈性設計沒有明確」。

因此,在具體操作中,肖偉發現,當疫情暴發時,設計人員被隔離在家,前期檔案資料的收集過程會遇到困難,「一些建築可能已經運行五年甚至十年,對建築的現狀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不可控的因素很多。」

此外,方艙醫院要按照傳染病醫院的流程流向和設計標準來進行改造,包括「三區兩通道」的設計——病人居住的污染區、一個是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的半潔淨區和一個接收物資的潔淨區——兩個通道,一個給病人,另一個給醫護人員。

武漢方艙醫院的區域和通道。圖源:《方艙醫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新理念》,王辰等

同時,將公共建築變成醫療建築,排污廢水、通風、醫療廢物的處理方面都需要特別考慮到。

在新冠疫情早期,對於如何改造方艙醫院並沒有現成的設計規範,肖偉和其他專家花了5天聯合編寫《方艙醫院設計和改建的有關技術要求》,共有十個部分。包括如何選擇建築、改建內容、分區隔離、消防、排水、電力、排污等內容,甚至細化到廁所巡查等細則。

改造只是方艙醫院面臨的難題之一。

過去兩年多,多位業內人士相繼提醒,方艙醫院在感染防控、營運管理、物資保障等方面都會遭遇挑戰。

江漢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首批投入使用的三家方艙醫院之一,在疫情暴發時救治了1848位患者,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託管。該院張義丹等人分析總結了江漢方艙醫院的營運管理實踐,指出方艙醫院在管理模式、物質儲備等方面需要提升改善。

張義丹等人指出,他們所參與的方艙醫院採用政府主導、委託公立三甲醫院營運管理的模式。方艙醫院類似託管醫院的「大科室」,在此模式下,醫院的管理經驗和營運資源能夠快速被複製。

同時,作者指出,在後續營運管理的過程,轄區政府和託管醫院的權責需要進一步明確。他們提出建議,在安保、餐飲配送、醫療廢棄物處理、防護物資、轉運車輛等保障工作應由政府承擔;患者篩查、診療等工作由託管醫院負責。

此外,物資短缺也是方艙醫院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由於受疫情影響、產能、交通、供給受限,因此,作者建議科學制定應急儲備物資目錄。

相比醫療機構,方艙醫院集中收治患者且人員密度大,受到原始布局限制,早期一些方艙醫院難以按照傳染病醫院的要求,實現充分的物理隔離。因此,感染防控面臨巨大挑戰。

張義丹等注意到,在第一批方艙醫院建設中,受制於投用時間的要求,普遍存在通道不規範等問題,「需要邊收治邊建造邊完善」。醫務人員來自三級醫院,也有來自基層醫療機構,對傳染病院內感染防控知識掌握程度存在差異。

2020年2月,國家醫管中心發布《方艙醫院工作手冊》(第三版),其中包括方艙醫院院感管理方案。

兩年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一疾病預防控制處姚希等人亦撰文建議,需要根據方艙醫院的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感染防控制度與實施流程;做好強化培訓;配備足夠的感染控制專業人員(原則上按照每100張病床配備1名專職人員);加強醫院感染的各項檢測等。

建設永久方艙,還面臨哪些考題

新冠疫情暴發兩年多後,對於方艙醫院的建造、使用、管理即便有了一些經驗積累,但在一些緊急情況下仍不盡如人意。

今年4月中旬,多位被隔離在上海市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的人士告訴「偶爾治癒」,方艙醫院衛生條件差,在離移動廁所不遠的地面,溢出了一大片黃色糞水,「畫面不忍直視」。此外洗手池的水沒法及時消退,也不是每個水龍頭都能流出水。

4月中旬,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廁所內散亂堆迭著廢棄手紙。圖源:受訪者供圖

山東省天元集團設計研究院密永超院長告訴「偶爾治癒」,類似這種以體育館、會展中心為基礎改造的臨時性方艙醫院,其排水排污能力,通常不足以應對大量人員集中居住隔離的情況。

「體育館、會展中心建造的時候,並不是按照傳染病防治醫院的標準來做的,所以排水排污很難達到要求。可以設想一下,上千人居住在裡面,排水排污管道的粗細、化糞池的數量、管網的設置和布局,肯定是不一樣的。」他說,「而且利用既有建築改造也比較麻煩,會存在一些必然的限制,成本也比較高。」

那麼,建設永久性方艙醫院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在密永超看來,臨時性方艙醫院、臨時隔離點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貨櫃式的組合屋氣密性不好,隔音效果差、震動感比較強等等。而建設永久性方艙醫院,就可以從長遠角度考慮,處理遇到的許多問題。

密永超告訴「偶爾治癒」,在設計山東臨沂這個永久性方艙隔離點工程時,他們著重考慮了流線控制。

比如,對於可以用作隔離點的宿舍樓,每幢樓都設計了雙通道,原有走廊供醫護人員通行。另一條通道,是將每間宿舍的陽台打通,貫穿起來,形成一條外挑的走廊,供被隔離人員進出,「這樣就能避免醫護人員和被隔離人員在流線上形成交叉。」

兩個可以當作方艙醫院的倉庫內設計了衛生間,並且鋪設好了排污管道。隔板、床鋪都儲存在倉庫里,以便需要之時能迅速搭建出方艙。另外,倉庫外面的空地也提前鋪設好了電路,方便移動 CT、移動 PCR實驗室等設備搬運過來使用。

「在用電方面,如果是普通的宿舍樓、倉庫,其實只用一台變壓器就夠了。但考慮到作為方艙醫院的時候用電量大,我們在整個園區設置了5台變壓器」,密永超說。

臨時性方艙醫院與永久性方艙醫院的主要區別,在於其使用年限。

密永超介紹,臨時性的方艙醫院,多是由貨櫃式的組合屋建成,其使用年限大約是3到5年,「優點是建造起來速度快,但時間一到,就會達到它的結構壽命」。

而永久性的方艙醫院,設計建造的使用年限是50年,著眼於能長期使用。

以前述山東省臨沂市這個永久性方艙隔離點工程為例,建造隔離單元、方艙醫院所用的材料,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永久性方艙醫院的選址原則、預留空間、機電設備、管線接口等設置,也和臨時性方艙醫院有所不同。

肖偉告訴「偶爾治癒」,一些省市出台了相應的方艙醫院設計規範,要結合地域的既有特點、醫療資源的分布、當地居民的情況。

「方艙醫院的建設是要在一個大的標準下,每個區域以人口的布局、地理位置、氣候都要做區分。比如北方要注意防寒,南方要注意通風和防潮」。

相比臨時改造,永久性建築設計可能考慮反覆使用等問題,「比如隔斷,要考慮到耐固性、防腐防潮等功能,這也需要關鍵技術。」

400家方艙醫院上馬

事實上,在馬曉偉提出「永久性方艙」概念前,國內多個地區早已建成或在建相關隔離設施。只是名稱各不一樣,有的是建立或改造「平戰兩用」項目,有的是建立方艙醫院。

比如南京媒體報導的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被稱為「火神山醫院的南京升級版」。這個項目採用了「永臨結合」(兼顧臨時性和永久性)的方式,防滲地基基礎、污水收集系統按50年設計使用年限,一次性實施到位。今後只需稍作改造,就可作為永久性建築使用。

香港,中央援建香港特區的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4月19日交接完成。項目總設計師張毅曾公開表示,這是一個永久性的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與早前已經交付使用的6間臨時性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不同,永久性隔離設施考慮的需求要更加全面,將來還可以轉化為過渡性房屋使用。

自3月以來,國家衛健委相繼對外發文發聲,要求以地級市為單位,按照平戰結合原則,常規建設或改造一定數量的方艙醫院,每個省需要至少準備2~3家方艙醫院,人口規模超過800萬的城市至少設置2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新冠肺炎方艙醫院設置管理規範(試行),每個方艙醫院應滿足200~3000床位的規模。每個床位淨使用面積不少於6平方米/床。每20張床作為一個單元設置必要的隔斷措施。每100張床配備5~10個衛生間廁所。

肖偉和他的團隊在武漢對16個大型公共建築進行「平戰兩用」的項目改造。

「我想,衛健委的思路可能也是這樣——按照要求,先把永久性的基礎設施,比如污水處理、電力等設施先做好,隔斷等臨時措施可以先在庫房存放好,當需要緊急應對時,可以迅速安裝。」

湖北省平戰兩用新建、改造公共設施規劃布局圖。圖源:《湖北省大型公共設施平戰兩用設計規範》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3月30日,馬曉偉撰文稱,全國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的方艙醫院82家,分布在19個省份的46個地市,床位總計11.55萬張。

一個月後,在國務院新聞辦4月25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截至當日,全國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方艙醫院近400家,床位總數約56萬餘張。

華創證券2022年4月23日研報稱,方艙醫院的成本分為改建和新建兩種。改建的成本參考湖南婁底,將全民健身中心綜合體育館改建為方艙醫院,單個床位成本為3.8萬元。如果是新建,參考最近福建古田、莆田、湖南長沙、浙江溫州、山西朔州等地數據,大概單個床位成本為9.5萬元。

4月9日,據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海已建成方艙醫院100多個,一半來自改建,一半來自新建。

華創證券該份研報中稱,「上海方艙醫院的投入大概在160億左右。2021年上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71.8億元,這意味著方艙醫院的投入占其財政收入的2.06%左右。」

據查閱,方艙醫院資金來源主要有幾種:財政支持、企業自籌資金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

肖偉告訴「偶爾治癒」,「永久性方艙」的建設可能會參考「平疫(戰)結合」的策略,即按照方艙醫院建設,空間、通風、排污、網絡鋪排等按照方艙醫院的要求來做,但「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可以多用途,要考慮它本身的營運成本」。

「偶爾治癒」查閱資料時也注意,各地在申請方艙醫院項目時,都會考慮空置時如何經營,比如通過會務出租、建立康養、醫養結合場所等。

部分方艙醫院項目非疫情時期收入規劃。圖源:山東威海東浦灣健康驛站項目(方艙醫院)實施方案

泰安市方艙醫院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疫情讓人們開始重視城市建築的「抗疫設計」,但我們關注的又不應該只有這些。

作為公共衛生防疫系統的一環,方艙醫院被寄予厚望,當出現緊急情況時,物資、專業人員、藥物是否能夠同步跟上,以應對需求?如何與其他防疫體系進行銜接配合?沒有疫情的時候,永久性方艙醫院需要如何營運維護?

時代的潮水湧來但終會退去,大規模上馬的方艙醫院,在未來,尚不知道會以何種面貌存在。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偶爾治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0/175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