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真金白銀砸進去能救活虧了842億的中國民航業嗎

今年五月中旬,中國民航局發布了《2021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全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529.2億元,比上年增長21.5%;虧損842.5億元,比上年減虧187.1億元。

雖然看起來,2021年比起2020年,虧損有所收窄,但全行業對此的態度,卻並不樂觀。在今年上半年多重疫情衝擊下,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運輸生產影響的深度和持續性超出預期。」

#數據慘澹的背後,是損失慘重的民航

據統計,021年,民航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4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5.5%。其中2021年,國內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4.3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7.6%,復甦穩定。但在跨境飛行方面,基於全球疫情發展狀態的不穩定,2021年4月民航局對熔斷政策進行了調整,全年熔斷航班量共計529班次。《公報》指出:港澳台航線完成59.25萬人次,同比下降38.4%;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147.72萬人次,同比下降84.6%。

截止2021年,全行業共計虧損842億,其中航空公司就虧損671億元,占比超過78%。

除了航空公司的虧損,機場也「傷亡慘重」,2021全年虧損超246億元。《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9.0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5.9%,僅僅恢復至2019年的67%左右。年旅客吞吐量百萬人次以上機場從19年的106個降至96個。

長期的虧損,下降的客流,民航業的黑暗,還沒有到頭。

#補貼扶持組合拳,能為民航續命多久?

慘傷嚴重的民航來到2022年,日子並沒有好過太多。上半年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的疫情,對民航的打擊也頗為慘重。再加上「3·21東航客機事故」對民航業籠罩上的一層陰霾。

2022年一季度,三大航(國航、南航、東航)合計虧損超200億元。其中國航淨利潤虧損89億元;南航淨利潤虧損44.96億元;東航則淨利潤虧損77.6億元。同樣,上市機場的業績慘澹,上海機場、白雲機場、深圳機場均有不同程度虧損。

根據民航局數據疫情發生以來,民航全行業累計虧損達2111億元,其中航空公司虧損1706億元,機場企業虧損540億元。民航分析人士指出:「2015-2019年五年時間裡,航空公司也才賺了1600多億元。兩年的時間,已經把過去五年的利潤全部虧掉。」

再耗下去顯然也不是辦法,補貼和扶持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日前,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在穩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提到了增加1500億元民航應急貸款,支持航空業發行2000億元債券。有序增加國內國際客運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員往來措施。

此外,近期的扶持政策中還包括對國內客運航班直接的現金補貼。對於近期的航班現金補貼,一位民航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以往稅費減免的紓困政策,此次更加直接的現金支持可以讓民航「喘息」一陣。一方面可以為旅客保障出行的航班量,另一方面對於航司而言,也能通過航班量保持與提升機組與飛行員的飛行技能。

補貼政策從5月21日起的2個月直到7月20日結束。41家國內航司的國內客運航班,平均每日在4500班,如果收入沒能覆蓋可變成本,每個航班將得到國家財政部70%以及地方30%的現金補貼支持,補貼每小時不超過2.45萬元。

也就是說,補貼原則是保證航司執飛的國內航班成本不虧損,即某一班的收入覆蓋不了可變成本,兩者的差額由民航局資金來補。這也意味著,在民航業陷入空前低谷期的緊急關頭,國家開始真金白銀注資救市。畢竟,由於4月來疫情導致行業陷入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谷,4月整個行業虧損了大約300億元,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月虧損。

民航專家林智傑分析稱,這一政策的實施主要有三個作用:一是保經濟往來,能夠保證國內航班不斷線,需要出行的旅客有的飛;二是保運行安全,對於機組的狀態和技能保持,提升安全裕度有幫助;三是穩員工收入,保護機組人員有基本收入。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重創,全國民航客運航班量斷崖式下滑。據中國航協最新披露的運輸數據,2022年4月,中國境內航線日均執行航班量約為2930班次,月度總體航班量不足2019年同期的30%。

從業績數據來看,一季度,國內上市航空公司均告虧損。其中,國航虧損最為慘重,前3個月淨虧損89億元,疫情前(2016年-2019年),國航每年淨利潤在64億-74億元之間,2022年一季度的虧損已經超過巔峰時期的盈利紀錄。

但,現金虧損救得了一時,卻救不了全部。無論是補貼還是應急貸款,都無法在當下的情況中長久得為航司和機場托底。整個民航業虧損的巨坑,要靠恢復的客流和航班,才能抹平。

一時的帳面可平,但更重要的還有市場恢復的信心需要挽救。未來的困難將如何繼續應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28/175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