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通膨拉警報 華郵指白宮失誤 拜登、鮑爾、葉倫都要負責

過去兩年,美國物價面臨通貨膨脹威脅,從本來就高消費的房地產、汽車,到民生必需的汽油、雜貨甚至衣服的價格節節飆升,當然這與疫情、供應鏈問題和烏俄戰爭確實有關,但華盛頓郵報回顧自2021年2月開始白宮執政團隊抑制通膨的作為,指出通膨惡化成至今地步,與聯邦政府在通膨初期錯誤的經濟政策有關。

2021年初,雖有經濟學者批評在市場上投入大量熱錢可能造成通膨,但拜登總統表示「面對受疫情打擊的經濟狀況,寧願多做一點也不要因為做太少而延宕經濟恢復的時機」,因此在國會積極推動1兆9000億元紓困預算;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當時就說:「政府花在刺激經濟和疫情救助的錢不會造成經濟體系的負擔,我真的不認為通膨的問題會上升到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步,這根本不是個議題。」

同樣「粉飾太平」的還有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她說:「疫情期間需求崩潰,平均物價可能會出現一定漲幅,但這些變化不太可能持續存在;去年春天疫情高峰之時,物價就大幅下跌,因此我預計隨著春夏兩季經濟漸漸復甦,部分物價雖可能再次上漲,但這只是價格的暫時性變動。」

然而,激進的做法連同黨學者都看不下去,歐巴馬總統時代白宮經濟顧問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就投書華郵,呼籲財政部必須加息以控制市場上流動貨幣,否則2022年年中必將出現通膨。

即便如此,行政團隊仍繼續向市場投入資金、維持低率政策並宣稱通膨不會惡化,直至去年5月4日葉倫才首度鬆口「可能會調升利率以確保經濟不過熱」,但聯準會及白宮團隊仍然遲至今年3月16日才宣布加息25個基點(一碼);從通膨跡象初顯到政府採取實際作為已超過一年,但此時通膨率已飆升到40年高點,雖不至於回天乏術,但已使民眾承受太多本可避免的痛苦。

面對這種事實,鮑爾本月初才首度承認錯誤說:「或許我們提早一點提高利率會更好。」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31/175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