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英美衰敗論」:一個錯不起的大判斷

摘要:腓特烈大帝說過,「殺死一個俄國兵需要兩顆子彈,一顆將他放倒,再朝他腦袋上補一槍。」所謂的英美衰敗同樣如此,你必須親眼目睹美國徹底崩潰了,否則就那很可能是致命的假象——因為挑戰者民族沒有容錯的機會。

1939年德意志的「英美衰敗論」

對於大德意志帝國來說,1939年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年份。

"偉大"的元首在這一年迎來了自己的五十歲生日,而德意志則在這一年的3月份吞併了捷克——一個自神聖羅馬帝國以來就隸屬於德國君主的土地。在做出這個重大決斷的前夜,元首的密友、最高決策者一員的阿爾伯特斯佩爾在貝希特斯加登的鷹巢別墅中,聆聽元首發表了這樣的表述——「那些所謂的民主國家已經衰敗不堪了,這是歷史的機遇,我必須爭取抓緊時間」。

的確,從1929年到1939年,西方民主國家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大蕭條及餘波,羅斯福的新政曾被視為對西方經濟救贖的良方,但1937年的經濟危機再次爆發使得這種想法隨之破滅。現在,整個世界,只有德意志帝國的經濟、領土和威望在突飛猛進,沒有人會懷疑德國將贏得未來。

事實上,當時的情勢也確實是如此,在德國吞併捷克之後,西方的報刊發出了令人心碎的哀嚎,但英法隨即默認了德國對捷克的吞併,並承認了德國扶植的獨立傀儡國斯洛伐克。整個德國無不佩服元首的果斷和勇敢,並更加確信西方國家的怯懦和不堪一擊——德意志民族的雄心壯志愈發旺盛,並試圖贏得更多。

在吞併捷克並脅迫立陶宛割讓默默爾之後,元首決心瞄準下一個目標,波蘭的但澤,對此他志在必得——元首深信,他深信西方國家絕不敢因此對德國決裂。

在他的回憶錄里,斯佩爾重現了元首在該年8月22日對德國將軍們的動員講話,「英國人不想打仗,我很清楚,張伯倫眼裡只有和平,法里漢克斯厭惡波蘭,美國的經濟再次衰退,也許他們將永遠糟糕下去,我不相信敢與我們交手」,「只要英美不與德國開戰,法國人就會接受現實」。正是這一天,德國外長里賓特洛普出訪蘇聯,爭取與俄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元首身邊的軍人們都是忠勇愛國之士,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對這種泛濫德國社會的說辭深信不疑。英國不想打仗,討厭波蘭,法國人怯懦不堪,美國只是曇花一現,而俄國人則被德國外長抓在手裡——大德意志的崛起不可阻擋。

就這樣,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越過波蘭邊境,戰爭爆發。2天後,英法對德國宣戰。

1940年6月墨索里尼的「英美衰敗論」

1939年1月,英國首相張伯倫與外長法里漢克斯訪問義大利,當溫文爾雅的英國首相走下汽車,滿懷討好表情走過來的時候,墨索里尼卻扭頭對身邊的女婿義大利外長齊亞諾小聲說道,「這就是世界征服者德雷克、克萊武的繼承人嗎?真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恥辱啊」(《齊亞諾日記》)。

德雷克,16世紀英國海盜頭子、征服者,率領自己的私人船隊征服北美,劫掠西班牙的黃金船隊,並在戰爭中打垮西班牙無敵艦隊;

克萊武,18世紀英國商人、征服者、冒險家,率領東印度公司的少量私人部隊擊潰孟加拉的數萬大軍,打垮莫臥兒帝國,征服印度;

「富裕的城市在我的腳下,強大的國家在我的手中,我卻只拿了二十萬鎊。直到今天我仍感奇怪,我竟是個如此克制的紳士?」?——克萊武征服孟加拉的自我嘆息。

到了1940年5月,隨著德軍不斷順利推進,英法軍隊不堪一擊。這個時候,為了防止義大利人倒向德國,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緊急給墨索里尼寫信,以近乎卑微的語氣懇求他三思而行,不要與英美決裂。墨索里尼拿著羅斯福的信札給自己的女婿看,說,「美國經濟已經衰敗十年了,卻還想干涉我們的事情,真是不自量力」。

「十多年來,西方一個又一個重大失敗,使得領袖深信民主國家不堪一擊,他對德國的實力不再懷疑,並相信義大利將加入一場輕鬆獲勝的戰爭,從而以最小的代價成為戰勝國」(《齊亞諾日記》)。

就這樣,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

1941年7月大日本帝國「英美衰敗論」

1941年4月,是軸心國勝利的新高潮。

在4月初開始,隆美爾統帥的德國精銳在義大利軍隊的支持下,從利比亞西部突然對原本屢戰屢勝的英軍發動進攻,16天之後,崩潰的英國軍隊就被驅趕到埃及邊境,整個北非戰場近乎無望;

同樣,從4月6日開始,德軍發動對希臘的戰爭,希臘、英國聯軍迅速崩潰,整個巴爾幹被德國控制。

目睹接二連三的大潰敗之後,在寫給美國總統邱吉爾的信件中,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暗淡地表示,「勝利怕是沒有希望了」。

這個時刻,美國與大日本帝國的談判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當時,美國政府向日本提供了極為優厚的談判條件,其中包括允許日本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和時間從中國撤軍,允許日本從南洋購買不受限的石油,唯一的條件就是日本退出印度南部,不要與泰國結盟。

當時,日本內閣實際上已經決定接受美國的條件,如果歷史這樣運行的話,那麼今天的東亞依然是旭日帝國統治,然而,歷史對大和民族開了個痛苦的玩笑。到了4月份,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從歐洲回國,作為最堅決的反美民族主義者,他對任何與美國的妥協都無法容忍,松崗猛烈反對日美妥協,宣稱,「德國正在崛起,英美走向衰敗,日本必須與德國合作,堅決打擊衰敗的英美」。

松崗以決然的態度強行終止了日美妥協,他一方面面見天皇,痛陳對美妥協毫無必要;另一方面發布輿論戰,調動日本人民群眾猛烈抨擊內閣妥協派。就這樣,在松崗的上下攻勢下,日本對美妥協的唯一可能性失敗了。

「英美正在衰敗,德國正在崛起,大日本帝國就像初生的太陽,肩負解放大東亞的重任,南洋是大日本的生命線」;

「英美是個人主義國家,不堪一擊,日本武士只需要拔劍,他們就會屈服」;

於是,1941年7月23日,大日本帝國進軍印度,隨後,英美荷宣布對日本進行石油制裁,並凍結日本資產,這迫使日本民族走向珍珠港。

總而言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英美是否立即衰敗,只有一次判斷對錯的機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丹姐聊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5/175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