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開戰百日,靠「軍事考古」,俄羅斯還能撐多久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些都只是權宜之計,唯一的問題只是:俄羅斯還能這樣「權宜」多久。

轉眼,俄烏戰爭已經打了一百多天了,有朋友最近常問我:小西,你最近怎麼不說俄烏戰局了?是的,出於號的安全和文章新意這兩方面考慮,我不太想像很多號一樣天天給大家寫俄烏戰局日記。

原因我在這場戰爭開戰之初寫的《當年的阿富汗,今天的烏克蘭》一文中其實已經提過了,此次俄烏戰爭,弄不好會成為普京版的蘇聯侵阿戰爭,雖然戰爭的結果對北極熊來說也許是致命的,但這個過程可能相當漫長。一篇篇追蹤下來,會相當漫長乏味。

請想像一下,若一個俄羅斯人能穿越回1980年的莫斯科,吼一嗓子「對阿富汗的進攻將讓我們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請趕快收手!」我想不僅克格勃會找他的麻煩,他還會遭到路人的嘲笑。

原因是蘇聯當年打阿富汗可比如今俄羅斯對付烏克蘭利索多了。1979年12月24日開戰,轉過年來1月2日東西兩路蘇軍就在坎大哈會師了,正規戰蘇聯人其實只打了一個月,比20年後美國人侵阿打的還漂亮。接下來的十年時間都是清繳地方武裝的「掃蕩戰」——如今的普京如果能在烏克蘭復刻蘇勛宗這個戰果,估計做夢都能笑醒了。

但即便如此,又能怎樣呢?即便阿富汗打的如此順風順水,貌似強大的蘇聯最終還是被這場戰爭拖垮了。

更別說此次俄羅斯在烏克蘭還硌到了牙,仗打了一百天。戰局到底怎樣,你看看國內俄粉們的表態就行了——他們最初吆喝的是「72小時拿下基輔」,如今卻都在反問「莫斯科被打下來了麼?」「俄羅斯沒有亡!」

實話實說,一個軍事力量排世界第二的國家,主動發動這麼一場不對稱戰爭,如果最終目的只是自己不崩潰,那開戰的目的是啥呢?

哦,一個渾身是塊、身上左青龍右白虎的帶頭大哥,主動跟村口一八歲孩子打架,掐吧半天洋洋得意的回來說「我沒挨揍!我沒吃虧!」

這好像也不太露臉吧。

就像我之前文章說過的,甭管過程怎樣,此次俄烏戰爭所通向的結果,在百日前開戰之初起就已經註定了——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的信譽與力量的雙重透支。

唯一的一點懸念只有烏克蘭的抵抗過程到底將是怎樣的——是像阿富汗那樣先被占領再慢慢反擊、趕走侵略者,還是在正面戰場上就抵擋住巨人的進攻,上演一出大衛擊敗歌利亞。雖然後一種可能性,以拼綜合國力的現代戰爭的常識看,本來是微乎其微的。

不過總結百日後的一些新動向,卻讓人感覺到,後一種可能性,似乎真的有了實現的曙光——照顧一下挺俄朋友們的感情,本文不引用烏克蘭和西方的「歪曲報導」,就從俄羅斯近期的兩條新聞,分析一下俄方現在處境如何、又在想什麼:

首先是6月2日晚,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親自出面,再次「語重心長」地談論俄羅斯動用核武的問題。

「那些宣稱核子戰爭是不可能爆發的人,他們真的錯了。我們人類在歷史上已經使用核武器了——美國人向日本投擲過核武器。我們知道核子戰爭會帶來什麼,因此必須採取一切措施,確保核崩潰永遠不會在地球上發生。」

梅德韋傑夫還進一步威脅說:

「在這裡我不想嚇唬任何人,俄羅斯可以使用核武器來回應對俄羅斯的核打擊;敵國打擊俄羅斯的關鍵基礎設施後,俄羅斯也可能使用核武器來進行回擊;如果俄羅斯遭受敵國常規武器的攻擊,俄羅斯也擁有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的權利——但這種攻擊的性質應該是威脅到俄聯邦的國家存在。」

梅德韋傑夫的上述發言,簡單、省流的總結一下,就是核訛詐。

其實核訛詐這個事兒吧,自俄烏戰爭開戰以來,普京、拉夫羅夫等人都說過,但說的這麼直白的,梅德韋傑夫還是第一個。他說「如果俄羅斯遭受敵國常規武器的攻擊,俄羅斯也擁有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的權利」嚴格意義上說,其實已經涉嫌違反俄羅斯的相關國內法了——按照繼承自蘇聯時代的相關核武使用條例,俄羅斯原本是承諾只有在「受到有核國家核威脅,或本土遭到侵略時」才會動核武。可是按照梅氏的解釋,俄羅斯似乎現在立馬動核,也是合理的。

所以這話一出,當然輿論譁然,因為這屬於掀桌子。

但老梅為什麼要這樣講呢?看下俄烏目前的戰場形勢,你就會瞭然。

正如我在《俄烏之戰,為什麼打到普京要用核威懾了》一文中曾分析過的,2月普京在發動「特殊軍事行動」時,想的其實是給烏克蘭來一場「腦死戰」,在腦死戰計劃流產之後,俄羅斯又覺得自己有實力對烏克蘭搞全面進攻。後來因為有生力量被烏軍大量殲滅,全面進攻計劃也流產了,俄羅斯被迫進入「重點進攻」的階段。

從4月份開始,普京大量撤換了一線指揮人員,俄羅斯轉而開始集中優勢兵力,尋求拿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目前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已經收縮為給戰爭一場體面的收尾。

但這種轉換在短時間內會一種錯覺,既進攻一方的實力好像增強了,戰爭開始出現「轉折」。

比如解放戰爭時,蔣某人全面轉重點之後,也有過一段「短暫的春天」,西線的延安、東線的蘇北等地一度都被其拿下了。

俄羅斯現在基本也處於這個階段,進攻方向的收縮讓俄羅斯終於能正經打一打「鋼鐵洪流」式的推進了。所以很多挺俄派現在說烏克蘭在北頓涅茨克「撐不住了」要「總崩潰」,普大帝的「剿匪大計」將結出碩果等等。

……怎麼說呢,這些結論體現的樂觀精神,跟1947年8月國民黨中央社的那些報導,那是一樣一樣的。

但「全面進攻」轉「重點進攻」,有一個致命的軟肋,那就是非重點戰線上的進攻一旦停歇,防守方就有可能轉而進行局部攻擊,一旦防守方將戰爭打到進攻方一側去,攻敵必救,那你的攻勢不就被消解,「優勢在我」的神話不就被戳破了嗎?

1944年艾森豪請求朱可夫加強東線攻勢,以化解德軍的阿登反擊戰,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化解老蔣的重點進攻,用的都是這一手策略。

是的,把防守打成對攻,這是破解對方「重點進攻」最有效的方式,也是軍事上的一個常識。

而從俄烏戰局上看,如果雙方打的真是一場對等的常規戰爭,烏克蘭採用這種戰略的機會本來也是極大的。

因為俄烏之間有漫長的邊境線,俄軍轉向重點進攻以來,除烏東局部外的多條戰線上都陷入了沉默狀態,因為兵力被過度抽調,不僅無力進攻甚至防守都猶嫌不足。這個時候烏克蘭別說組織正式進攻,就是用遠程火炮朝著俄境內搞一輪齊射,將造成的俄國內輿論壓力都夠普京喝一壺的了。

那面對這種顯而易見的隱患,俄羅斯怎麼辦?辦法就是梅德韋傑夫的那個表態——

我可以打你,但你不許打我!我打你是「特殊軍事行動」,但如果你敢攻擊我境內的設施,我就動核武器!

這招有沒有把澤連斯基嚇怕,我們不知道,但顯然把西方人嚇的夠嗆,你看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就緊急表示,說:美方會履行諾言,向烏克蘭提供包括火炮在內的重武器,但烏方必須保證,這些武器只能用於收復失地,不能用於對俄羅斯境內目標進行攻擊。

換句話說,這就是讓一個巨人和一個孩子打架,賽前還約定巨人上場隨便打,但孩子卻只能自衛,看到巨人渾身的破綻也不能主動攻擊。

挺不講武德的是吧?但這就是現實。梅德韋傑夫的這輪發言,公道的說,目的還是達到了的,西方被嚇住了。

但通過核訛詐來禁止烏克蘭「圍魏救趙」,此舉對國際格局未來產生的影響,一定是小國都更加期盼擁有核武器,將來國際的核安全局勢會更難以控制。

不過俄羅斯這一手目前看還是成功的。俄烏雙方現在在烏東進行的,成了一場類似一戰的消耗戰,雙方在有限的戰場寬度上拼傷亡,拼耐力。這樣打,俄羅斯贏面還是比較大的——至少理論上說是這樣。

可是這裡面又有另一個問題:俄羅斯現在常規戰都打的這麼拉胯了,它用以威懾的核武器,真的還堪用嗎?

於是俄方的另一套更奇特的「接化發」就來了:

當地時間5月23日,俄羅斯官方宣布他們成功試射新一代的遠程武器——「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

普京還特別強調,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具有最高端的戰術和技術特性,能夠克服所有現代的飛彈防禦手段。目前世界上沒有跟它類似的武器,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類似的武器出現」。

在寫給軍方的賀信當中,普京還說:「這種真正超絕的武器,將增強我們武裝部隊的作戰潛力,可靠地確保俄羅斯安全能免受外部威脅,並使那些在挑釁言論中試圖威脅我們國家的人,三思而後行。」

聽上去這個「撒馬爾特」飛彈似乎很厲害,但事實上,你會發現這個飛彈其實就是蘇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研發使用的R-36M彈道飛彈(西方稱之為「撒旦」飛彈)的改型而已。俄羅斯此次只是把這款飛彈稍微改了改,上了一遍新油漆,就拿出來嚇唬人了。

當然,唯一的可嘉之處,是R-36M彈道飛彈原本有一些部件是在烏克蘭工廠里生產的,蘇聯解體後俄烏一直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生產。俄烏戰爭一打,這事兒肯定就沒影了。此次俄方似乎意在證明——離了烏克蘭人,我們也能生產這款老產品!

但這款已經用了半個世紀的古董級飛彈,究竟能嚇唬的住誰,其實是個很存疑的問題。

普京在演講中強調「目前世界上沒有跟它類似的武器,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類似的武器出現」——必須承認,他說的這是實話。因為撒旦飛彈所採用的液體燃料推進方式,是一種在上世紀70年代起就已經開始被淘汰技術,連蘇聯自己都在80年代開始轉而研發固體燃料飛彈了。

蘇制ss-20固體燃料中遠程彈道飛彈

因為相比使用固體燃料,使用液體燃料的飛彈缺點實在太多,燃料灌注需要時間,發射後產生的熱信號過於明顯,極容易被對方反導系統識別並攔截,飛彈彈體笨重、不靈活,連累整個己方發射系統喪失機動性和隱蔽性……

所以普京說「撒馬爾特」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這當然沒錯。

但照這個邏輯,如果俄軍肯在自家博物館裡用心再扒拉扒拉,找出16世紀沙俄射擊軍用的那種帶軍斧的滑膛槍出來,他們也可以說這些玩意兒「目前世界上沒有跟它類似的武器,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類似的武器出現」——

反正無非就是落伍50年還是落伍500年的區別唄。

只要沒人敢提醒「大帝,時代變了」,這話俄羅斯人關起門來怎麼宣傳都沒錯。

這種把蘇聯時代舊武器刷上新油漆重新秀一遍的宣傳方式,我願稱之為「軍事考古主義」,遍覽全球,確為俄羅斯所獨有。

而且你發現,隨著俄烏戰局的惡化,俄方最近尤其願搞這些玩意兒。從打馬里烏波爾時硬要用一把蘇聯時代就已被證明華而不實的「高超音速飛彈」,到這兩天曝出把壓倉庫的T62坦克修吧修吧就拉上前線,再到配發給頓涅茨克「義勇軍」的莫辛納甘步槍被成批繳獲……

俄烏戰場上現在能看到的古董武器越來越多,目前已經達到「精蘇狂喜」的地步了,下一步怕是要「精沙(沙俄)狂喜」了。

再進一步說,俄軍的這種「軍事考古主義」,又何止只局限在武器上呢?烏東戰場上現在那種乏味、殘酷而進展緩慢地一戰式的大炮轟、步兵沖的戰法難道不是嗎?梅德韋傑夫的冷戰式核威懾,難道不是嗎?

但俄羅斯為什麼要這樣「軍事考古」呢?其決策者難道不知道這些古董武器、古董思路不僅扭轉不了戰局,長遠看還會添亂嗎?

他們顯然是知道的。

但實話實說,普京可能也沒辦法——長期的經濟疲軟、軍備研發和生產都投入不足,已經讓俄羅斯沒有能力再拿出太多真正亮眼的新式武器了。可是按照普京的執政風格,肌肉是要秀的,尤其是目前俄烏戰爭打成這個樣子,更是不得不秀。

搞「軍事考古」,雖然註定貽笑大方,但騙幾個「無涯過客」,讓不懂行的大眾誤以為「俄軍依然很強大」,內部穩定局勢,外部威懾一下西方輿論,還是暫時管用的。

更或者說,除了這一招,他也沒什麼別的辦法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些都只是權宜之計,唯一的問題只是:俄羅斯還能這樣「權宜」多久?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海邊的西塞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8/1759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