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體制的運作規律為啥沒常理

作者:

在疫情防控中,有些指令是口頭傳達的,沒有正式文件,下面辦事的人憑經驗做事,分寸拿捏到位了,把上面交代的事情就辦妥了,若分寸失當就翻車了,有的還引起了輿論事件,比如,雖遠必朱。

人們感覺體制的運作規律並不符合直覺和常理,但又有其內在邏輯。曾經有位大V講過一個故事,可以管中窺豹,看看它的運行邏輯。

他說在中部某地,有一個很漂亮的景觀,當地和外地企業都喜歡用這個景觀搞活動。為此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所有申請都必須在這裡進行審批。

有一次,一個外地房企要在這個景觀舉辦活動,張貼大幅海報與橫幅,還有投影。申請遞上去以後,卻石沉大海,沒有動靜。眼看活動日期將近,活動負責人再三催促,哪怕你們說一個不行的理由也行,我們按照要求整改就行,但管理處卻始終不予回應。

負責人很著急,以為對方是故意為難,打算疏通一下管理處里的關係。但那邊態度很堅決,一不受賄,二不赴宴,三不解釋。幾經周折,負責人才搞明白,這事和規矩沒關係,也不是故意針對他們。主要是活動時間恰好趕上一個敏感期,對方擔心會有風險,但這事又不能明說,乾脆留中不發,等過了日子再說。

活動負責人急了,再等下去,時間節點就過去了。他提交了所有的活動細節,保證沒有問題,但對方還是不答應。現場活動不比影視劇,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不想冒這個風險。負責人到處找關係,最後找到一位老領導。老領導表示理解,讓秘書給處里打了個電話。但這個電話打得很有分寸,只說‌‌「某某企業有個想法,反映到了某某領導那裡,請你們關注一下,酌情處理。‌‌」

處里接到電話之後,很是無奈。這句話很微妙。第一,它是一種背書,領導希望你們解決問題,這個面子不能不給;第二,它又不是背書,既無正式文件,也無文字留存。萬一真出事了,上頭是不背鍋的。我只是讓你關注這個事情,沒說要一定促成這個事情。讓你酌情處理,你怎麼沒酌好?

活動負責人很快接到了處里的口頭通知,注意,是口頭通知,允許他們舉辦本次活動。而且提了一個要求,從活動布展到撤展這兩天期間,負責人必須來他們辦公室呆著。什麼都不用做,呆著就行,手機電腦隨便用,只是不許離開。

這裡有意思的是讓負責人留下來當‌‌「人質‌‌」,既不是故意為難,也不是為了保持及時溝通,而是一個預防措施。

活動如果一切順利,就罷了。萬一出現什麼問題,比如被人投訴,上頭打電話到處里,處里可以從容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也已經及時發現了,他們的負責人就在辦公室,我們正在積極處理。‌‌」

萬一出現最極端的情況,比如哪位操作員一時糊塗把自家硬碟里的XX內容投影出去,這事也不是沒發生過。處里也可以表示:‌‌「這次活動我們沒有批准過,申請書還在走流程呢,我們及時在處理違規操作的活動負責人。‌‌」

不過還好,活動順利結束,沒出任何意外。在辦公室呆了兩天的負責人離開時,還帶走一份新鮮出爐的批准舉辦活動的通知書,日期填的是兩天前的。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體制運行的邏輯是一體兩面,一面是明文規定,另一面是不成文的潛規則,而且後者的慣性更強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江山·戴老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18/176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