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暴力和性侵威脅、叛徒指控、外貌侮辱…北京「數字跨國鎮壓」

—北京被指「數字跨國鎮壓」,報導中國的亞裔女性記者成為新目標

暴力和性侵威脅、叛徒指控、外貌侮辱......這些是報導中國政治和人權事務的亞裔記者——尤其是女性新聞工作者——每發表一篇文章就有可能面臨的一連串網絡攻擊。

資料照片:記者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一場記者會上舉手提問。(2019年6月15日)

暴力和性侵威脅、叛徒指控、外貌侮辱......這些是報導中國政治和人權事務的亞裔記者——尤其是女性新聞工作者——每發表一篇文章就有可能面臨的一連串網絡攻擊。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一個報告說,報導中國的知名記者和其他中國問題分析人士正面臨推特上「持續的、相互協調的大規模網絡信息攻勢。」報告說,其中亞裔女性面臨的謾罵詆毀最嚴重。

這家總部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的智庫發現,這場行動背後的推特(Twitter)帳號很可能是另一個「偽裝垃圾郵件」(Spamouflage,又稱垃圾郵件龍)。2019年,推特認定這個親中國共產黨的網絡來自北京

分析人士對美國之音說,目前這場行動的目的是要讓國內和國際觀眾認為這些女性記者的工作是不可信的。這與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所揭示的北京更廣泛的全球大外宣相契合。北京試圖通過影響有利於其形象的報導以及壓制批評,來改善其全球聲譽。

在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任傳播長的方鳳美(Mei Fong)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女性活動人士和記者遭遇的那些水軍口出惡言,聯合攻擊,導致她們中的一些人要麼完全不上社交媒體了,要麼進行某些程度的自我審查。」她還表示,這個行動的目的是「以惡毒的方式讓那些對強權說真話的人噤聲。」

方鳳美是ASPI報告中列出的遭到最近這輪騷擾的女性之一。

報告的作者、ASPI研究員張羽楊(Albert Zhang)說:「這場行動顯示,中國政府很可能提高了騷擾這些女性的行動的精密程度。我無法想像自己成為這類活動的目標會是什麼樣子。」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對美國之音說:「中國譴責騷擾女性群體,同時反對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將此事與中國政府聯繫起來。」

他說:「中國始終歡迎各國媒體和記者依法依規在中國從事採訪報導工作,並為其在華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我們反對的是針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反對的是借所謂新聞自由炮製假新聞,反對的是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

推特一位發言人表示,ASPI報告中發現的活動是「偽裝垃圾郵件」網絡的一部分,公司已經以違反平台政策為原因封了400多個相關帳號。這位發言人說,調查還在進行當中。

與眾不同

ASPI的報告說,這場抹黑行動中的目標包括一些世界知名的中國問題分析人士,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魏玲靈(Lingling Wei)、《經濟學人》(Economist)的蘇奕安(Alice Su)、《紐約客》(Jiayang Fan)的樊嘉揚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肖慕漪( Muyi Xiao)。ASPI報告中提到的一些女性以安全擔憂為原因,拒絕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

人權觀察的方鳳美對美國之音說:「即便是公開說出這個問題也會面臨招致更多網絡辱罵的風險。」

張羽楊說,中國問題專家面臨的網上騷擾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其中一些騷擾活動與中國政府有關聯。

但是最近這場行動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看起來只針對亞裔女性——而且是有意為之。

ASPI發現,有數百個推特帳號創建的目的就只是為了攻擊這些女性。

人權觀察中國部研究員王亞秋(Yaqiu Wang)在採訪中對美國之音說:「這一次他們特別針對亞裔女性群體。」她說,如此有意為之地專門針對這樣一個亞群體「是一個新的現象。」

王亞秋說,多年來,由於她的工作,她也一直面臨網絡騷擾,包括性騷擾。

她說:「厭惡女性內在存在於虛假信息宣傳機器當中。詆毀女性更容易。你說一些厭惡女性、性別主義的話,總會有聽眾,比你攻擊男性要容易得多。「

墨爾本大學新聞專業高級講師林慕蓮(Louisa Lim)說,把攻擊目標聚焦於女性凸顯了「中國當下似乎普遍存在的一種厭女愛國主義。」她說,中國最近的去「娘炮」運動就是這種厭女愛國主義的一個例子。

英文和中文的網絡抹黑行動主要指控那些女性提供反華報導或假新聞。但是ASPI的報告說,這場行動有些方面也針對個人,比如有#TraitorJiayangFan(賣國賊樊嘉揚)這樣的標籤,攻擊的是《紐約客》專職作者樊嘉揚。

攻擊謾罵還包括「賣國賊不得好死」和「賣國賊沒有好下場」這樣的言論。

反網絡暴力聯盟(Coalition Against Online Violence)6月10日發表聲明譴責這種抹黑行動。這個組織是一個幫助解決女性記者面臨的網絡騷擾問題的聯合團體。

熟悉的模式

ASPI報告中所列的那些騷擾,對柏林的獨立記者陳嘉韻(Melissa Chan)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她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報告當中,但是她對美國之音表示,多年來,她因為報導中國而遭受過這類騷擾。

「強姦威脅、死亡威脅、背叛種族的指控——全部這些我都遇到過。就算不是每天都會遇到的話,基本上也是每星期都會發生。」她通過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一些騷擾來自匿名帳號,但也有不少是來自真實用戶的攻擊——通常是華人用戶,他們可以上推特,想來他們是住在美國或其他地方。

陳嘉韻說,中國政府和許多中國網民把批評北京的外籍華人視為背叛和誹謗「祖國」。這與ASPI報告當中的發現一致。

她發現,某些話題往往會引起騷擾,尤其是有關美國對華政策、香港、台灣、中國人權和她自身身份的社交媒體帖子。

但是對於陳嘉韻來說,騷擾成為她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

她在郵件中寫道:「如果有什麼的話,網絡騷擾只會讓我加倍致力於報導中國等威權國家,報導無法發聲之人的聲音,包括維吾爾人、藏人還有其他那些由於反對北京大一統願景而面臨生存威脅的群體。「

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說,近年來,中國政府讓外國記者在中國報導中國變得越來越困難。

ASPI的報導將這場特別的推特行動稱為「數字跨國鎮壓」(digital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的一個例子,指出北京目前正在試圖阻止中國之外的記者撰寫那些讓北京不能接受的有關中國的報導。

報告說,雖然「這個活動正在升級」,不過ASPI發現推特已經移除了一些但不是所有這批帳號。

陳嘉韻和方鳳美說,像推特這樣的平台有責任採取更多行動來保護用戶。

ASPI的張羽楊說,雖然很難衡量這個噤聲記者的戰略多麼有效,但是「我們的定性分析顯示,這個戰略確實對亞裔女性記者乃至西方記者談論中國造成了相當嚴重的衝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21/176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