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從20樓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美景。從2樓往下看,看到的都是垃圾。」

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成功美滿,就在於他的人生是否有高度。

而孩子的人生高度,多半來自父親的格局。父親有大格局,孩子才能夠發展得更好,站得更高。父親的大格局,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不動產,也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如果父親的格局不夠大,孩子的發展也將會受到嚴重的限制。而父親的格局如果很大,那麼孩子的前途將會「一切皆有可能」。

父親的大格局,才是孩子的「天花板」,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就

父親的大格局,影響著整個家族

在五代時期,有一個叫做竇燕山的父親,他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以至於他的所有兒子都科舉成名,而他的孫子輩也有八人成就斐然。

全家在竇燕山的影響下,一直都是和睦相處、幸福美滿。

在五代時期,人們的普遍思想並不歸於教子,但是竇燕山並沒有「隨大流」,而是堅定了自己教子的信念,最終將自己的子孫教育得無比出色。

而在現代最出名的教子老爸,應該是蔡笑晚了。

蔡笑晚有孩子的時候,周圍的教育環境並不好。當時全國範圍內普遍流行「讀書無用」的說法,覺得讀書根本是荒廢時光的做法,讀書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在勞力為主的時代根本就是「廢物」。

但是,蔡笑晚並不這麼看,他覺得,知識就是力量,孩子不僅要身體好,還需要有深厚的知識基礎。

於是,蔡笑晚就十分注重對孩子的培養,雖說當時一家八口人擠在30多平的破房子裡面,雖說蔡笑晚只是個診所醫生收入微薄,但是他仍舊非常堅持自己教子之心。

在蔡笑晚的家裡,到處都貼著名人肖像,並且他經常會給孩子們講名人故事,讓孩子們從小就建立一種積極向上的志向。

每天晚上,當別人家都在休閒娛樂的時候,蔡笑晚卻帶著孩子們一起閱讀、學習。

但是,蔡笑晚並不是一個書呆子,他也不想將孩子們培養成書呆子,所以他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出去四處旅行,讓孩子們長見識、擴張視野、提高見聞面、增強格局與思維高度。

就這樣,他一直堅持著,最終他的6個孩子中,一共出了5個博士、1個碩士。

蔡笑晚對此表示:人的智力水平相差無幾,真正讓人們獲得成功的,恰恰是那些智力以外的因素。

他的大格局,不僅讓自己的六個孩子都功成名就,甚至還影響了孫子輩。

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父親的格局雖然看不到,但是卻能夠滲透到家族後代的骨血之中,成為一種無形的紐帶,牽動著整個家族的發展。

父親的格局大小,決定著家庭的走向

常言道:「男主外,女主內」。

賈榮韜一開始,就比較信奉這一條傳統理念,認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出去賺錢養家,而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交給「主內」的妻子和學校。

他曾經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在這樣的安排下,自己的家庭也定將走向幸福美滿。

但是,事實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當他在努力工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孩子成績不斷地下降。他認為妻子和學校能夠將孩子的成績挽回,但是很可惜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對網路遊戲上癮了,且在校多次參與群毆,甚至受到了學校的嚴厲批評。

面對這樣的狀況,賈榮韜十分生氣,也因此多次和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

另外,賈榮韜對於妻子的教子行為也非常不滿,多次和妻子產生情感危機,嚴重的時候甚至差點離婚。

子不受教,妻不攜手,這樣的家庭氛圍讓賈榮韜產生了質疑,於是賈榮韜開始了自我反省。

結果發現,並不完全是妻子錯了,也不完全是孩子錯了,更不完全是學校錯了,而是自己錯了。自己只顧著「主外」,卻忽視了一件事:教子方式錯誤。

「事業可以東山再起,孩子的成長卻不可耽誤」,賈榮韜終於明白了教子的重要性。

於是,他毅然將自己的工廠關閉,轉而專心陪孩子讀書。

並且,為了彌補自己在教子方面的缺陷,他在之後的兩年時間中,讀了兩百多本各種對自己家教理念有幫助的書籍,並且寫下了八十多萬字的筆記和心得,將自己教子的重點都記錄下來,每天「三省吾身」審視自己的教子行為是否值得改進等等。

最終,賈榮韜的格局得到了海量提高,而這個家庭也在賈榮韜的大格局影響下,重新回歸幸福和睦,一瞬間,幾乎任何家庭問題在賈榮韜這裡都不再是問題了。

比如孩子沉迷遊戲,賈榮韜並不像以前一樣不是批評就是呵斥,而是幫助孩子發展健康愛好,讓孩子主動轉移注意力。

在賈榮韜的影響下,孩子的成績也在不斷地攀升,最終一向學習不理想的孩子竟然考上了重點大學。

而他的孩子因為受到賈榮韜的影響很深,甚至在畢業之後也成為了和父親一樣的家庭教育家。

可見,父親的格局,決定著家庭的走向,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結語

一個家庭有個格局大的父親在前方引領,整個家庭都會越來越好,願天下父母都將自己的格局打開,這樣整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能得到滋養,收穫更多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C媽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4/177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