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不向喪屍低頭,張學友是個好榜樣

前幾天有個網友的留言讓我很難過,她說最近已經不看公眾號和新聞了,雖然你寫得很好,但是好像沒什麼好消息。想了想,最近寫的「負面」確實有點多,但我自忖,我並沒有變成集臭癖患者,只是碰巧那些「負面」是每天最值得寫的,最能反映當下氣候的。

我也深知,每個人的心力是不一樣的。在一個很多人已經「麻了」甚至已經加入喪屍陣營的環境裡,堅持做一個清醒的人是很累的。我們要識別形形色色的喪屍,因為有些喪屍還帶著活人的面色,我們要耐心考察環境裡真正有害的部分,不能為了驅趕野獸,放火把整片林子燒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尋找其他的倖存者。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會增加我們的希望和勇氣,如果他們還能向我們展示對抗喪屍的技巧,就更難得了。

昨天晚上看到「張學友回應」,才知道又發生了一樁荒唐的鬧劇。

事件本身非常無厘頭,因為張學友在VCR里說了一句「香港加油」引發一些網友的過度解讀和大肆攻擊。他們認為張學友在影射什麼,還質疑他為什麼不說某些詞。這種欲加之罪的話術,我們早不陌生了。

但是張學友的回應聲明,文本太好了。在近年來的名人聲明里,這是最有擔當最體面的一份。下面來一起學習。

張學友在聲明開頭說「本人覺得我是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中國人。作為藝人不涉政治是我的基本原則。」他在此時強調「不涉政治是我的基本原則」,設想他的處境,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但這句話有錯嗎?

藝人不涉政治不等於不愛國,只是認為自己的主要職責是做好分內事。這個道理各行各業莫不適用。口號喊得震天響的人,真的比那些兢兢業業的人更可敬嗎?

我們這個社會要鼓勵什麼,阻止什麼,不應該由喪屍說了算。喪屍的腦子是二極體,靠嗅覺做判斷,聞風而起如蟻附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我們好好談談什麼叫政治。有個著名的說法永不過時,「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喪屍們幹的是什麼事?把頭腦清醒有良知的人統統推向對立面,揮舞一桿光禿禿的大旗,只能聚攏道德與能力一樣低的鍵盤俠。

張學友接著說,自己在香港出生香港長大,也希望在香港老死,見證了香港最黃金最輝煌的時刻,此處這句「跟現在的香港相比實在是差強人意」是個無傷大雅的病句。重點是,張學友提出了香港這幾年的困難局面,這是他喊「香港加油」的背景。

喪屍的邏輯或許是,如果張學友擁護正能量,那麼他就不該說「百業蕭條,人心惶惶」,不該認為香港「須要努力加油」,他應該高喊「香港很好非常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可是如果名人睜著眼睛說瞎話,連實際情況都不敢講,只會把更廣大的人心推得更遠,這本是常識。

張學友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在喪屍的叫嚷之下,他沒有像許多爭議中的名人那樣,乾巴巴地念幾句口號,表示自己有多麼清白。真正清白的人是不需要反覆自證清白的。張學友只是平實地講述自己為什麼認為香港需要加油。

下面這段更是雄辯有力:

我聽過「北京加油」、「武漢加油」、「上海加油」……,但「香港加油」卻因為一些犯了錯誤的人用過,「黑色」「黃色」被一些別有用心犯了罪的人穿過,變成了愛國不愛國的標準,成為了「禁語」「禁色」,我個人無法理解。

不光張學友無法理解,任何有起碼常識和理智的人都無法理解。有些人把折騰自己人當作「正能量」的證據,起到的正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作用。

我還要說,喪屍猖狂不是喪屍的責任。張學友喊「香港加油」本是接受某電視台的採訪,但是觸發了喪屍的敏感神經之後,該電視台竟然把視頻刪除了事。這是息事寧人?不,這是火上澆油。這不是向喪屍提供炮火是什麼?這樣一來,張學友就被晾在了戰場上,獨自面對喪屍的進攻。

我們這些不想把家園全部讓給喪屍的人,又怎麼可以不為張學友提供一些支援,發出一些聲音呢?

張學友說:「本人更希望我們中國人是理性的,是以理服人的,在世界人面前展現中國人的風範。」

這才是正確的標準。只有當理性成為堅強不可撼動的存在,喪屍才會有所收斂。

最近看到一句話,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力量:「當世界崩壞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重新建構。」世界的建構,是從人心開始的。喪屍的底氣就在於「人多勢眾」,只有當沉默的大多數奮起,才會顯出他們只是一小撮自己過不好也不希望別人過好的可憐蟲。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4/177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