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面對西方「三管齊下」,普京坐困愁城

西方的意圖無疑是,在對烏援助、對俄制裁同時,確保沒有任何武器、資金等戰略性援助能夠輸入莫斯科,支持擴充克里姆林宮日益匱乏的武器庫和國庫。西方為此不遺餘力,包括加強內部團結和聯合,對外以一個聲音說話,確保莫斯科無法獲得戰略性援助。克里姆林宮很久沒聽到好消息了,在相當長時間都不會聽到。

俄烏戰略相持局面仍在持續,彼此均有攻有守。俄方在頓巴斯一線進展緩慢,包括營級戰鬥部隊的進攻,遭到烏方激烈反擊,對斯拉維揚斯克的炮擊持續進行,早就揚言要攻克這一關鍵樞紐城市的計劃未能實現,而烏方也利用美制「彈簧刀」無人機對位於俄方一側的布良斯克地區的兩名聯邦情報局(FSB)成員進行了定點清除。

但雙方都未取得任何重大突破,彼此陷入消耗戰、疲勞戰,比拼各自實力、韌性和抗擊國內危機能力。

就戰場形勢來說,俄方不能取得勝利就等於輸,烏方能夠儘可能地拖住俄軍,維持戰線基本穩定,總體上就會為未來時機到來時展開有效的戰略反攻創造條件,增加贏的希望。

圍繞俄烏戰爭更大的戰線正在展開,對莫斯科形成「三管齊下」之勢:

第一部分是美國和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和援助,目前焦點轉向美國和西方能否經受住戰爭「持久化」的考驗,繼續維持對烏克蘭的武器、財政和物資援助,並保證只要戰爭繼續,它們就不會終止,而且,西方是否有足夠的意願,保證戰後對烏克蘭的重建給予支持,確保其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抵禦莫斯科的進攻。

俄方通過輿論戰工具散布消息稱,西方將經受不起戰爭持久化帶來的巨大消耗,不會對基輔予以持續的支持和援助,總有枯竭的時候,特別是寄望於隨著冬季來臨,歐洲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西方援烏抗俄聯盟將面臨破裂的前景。

這樣的聲音傳得多了,一度在國際輿論中引發混亂。但基輔的西方支持者正在採取措施,或發表聲明,擊破莫斯科的計謀,向世界展現持久支持基輔的決心。

西方六月下旬齊聚歐洲舉行一系列會議披露的信息表明,它們決意排除萬難、堅定不移地為深受戰爭之苦的基輔持久提供支持和援助。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7月23日表示相信,在已批准的400億美元創紀錄援烏資金用完之後,國會將不吝提供補充援助。他強調,俄羅斯當局應當認識到,希望美國和歐洲大國對烏克蘭衝突失去興趣並減少對烏支持是徒勞的,美國政府和國會對烏克蘭戰爭仍持續保持「深度和可持續的準備狀態」,以「需要多少就做多少」,同時,主要歐洲國家同樣如此,儘管歐洲在能源領域面臨種種困難。

在沙利文的表態前一天,美國剛剛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新一批價值2.75億美元的軍援,使拜登擔任總統後對烏援助總額達到了82億美元。

美方新一批軍援中包括了公眾關注的功能強大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4套,美國一個不久前訪問基輔的一支議會代表團為基輔派發定心丸,華盛頓決心最終使基輔當局如願以償得到其所要的幾乎全部該款軍備。

剛剛看到的新聞稱,美方計劃在9月底前再向烏克蘭提供45億美元援助。克里姆林宮聽到這一消息,恐怕會天旋地轉。

專門為俄烏戰爭而設的機制「援助烏克蘭問題國際聯絡小組」常態化運作,一周前再次舉行例行線上會議,討論對烏進一步援助事宜。這一聯絡小組中的30多個國家參與對烏軍援,其中美國、英國、德國和波蘭提供了遠程火力打擊武器,由此可見對烏軍援的聯盟有多麼強大。

儘管圍繞戰前德國綏靖主義政策問題,烏克蘭和德國之間鬧了一些不愉快,但在總理朔爾茨到訪基輔而烏方免去駐德大使職務後,雲霧已經消散,事實上,德國是烏克蘭主要的援助者之一,在烏克蘭戰場上發揮神威的武器和裝備很多來自柏林。

朔爾茨在6月下旬的七國集團峰會後代表G7對外表示,需要制定新的「馬歇爾計劃」來重建烏克蘭。眾所周知,該計劃在歷史上對戰後歐洲的重建和經濟恢復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

戰爭還在進行,西方核心俱樂部目光已經看到戰後了,因此克里姆林宮指望西方在某些因素激勵下放棄或削弱對烏克蘭的支持和援助,是無法實現的目標,註定要落空,越來越弱的俄軍將面對受到西方持續援助日益加強的俄軍及更強大的後方。

第二部分是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擴大和深化。朔爾茨曾說過,只要烏克蘭不能在戰爭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會終止對俄羅斯的制裁,這反映了西方的整體意見,跨大西洋聯盟對此意志堅決。

制裁已經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經濟,遠非俄羅斯各級官員所輕描淡寫的那樣。受制裁影響,上半年俄羅斯企業的消亡率同比增長17.5%,從3到6月,共有11.35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天高達千家;截止4月底,企業欠稅達713億盧布,比戰前水平高出66%,其中,石油和天然氣企業的拖欠稅款增加了45倍,煉油廠的欠稅增加了2倍;企業對國家的債務總額,包括欠繳的養老基金、醫療義務保險基金和社會保險基金達到了1019億盧布;6月的通貨膨脹率在16左右;上半年破產公民增加了40%。俄羅斯經濟部門預測,今年經濟將下滑8%——這還是保守數字,為戰爭準備的經濟儲備在第三季度將用完。一系列經濟數據觸目驚心,體現了俄羅斯經濟在制裁下迅速惡化。

而按照朔爾茨所稱,只要俄羅斯不停止對烏克蘭的戰爭並達成利於基輔的結果,西方就不會放鬆對俄制裁,隨著戰爭的持續,西方將不斷追加制裁,使其不斷擴大、升級和深化,意味著西方制裁的效果才剛剛開始。

第三部分是針對莫斯科開展全球限制和孤立。

有關限制和孤立行動,集中體現在聯合國有關組織驅逐俄羅斯成員國身份,西方在G20峰會期間排斥俄羅斯參與以逐步削弱其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以及以二級制裁作為威懾,制止俄羅斯的友邦對克里姆林宮的支持。

在西方強大的施壓行動下,莫斯科的外交空間已極為狹窄,其元首、政府首腦和外交官出訪目的地大為縮小,在普京戰爭開始後進行的兩次出訪活動中,除了極少數國家——比如伊朗對莫斯科的處境進行了一些空洞的表態以外,其獲得的實質性支持乏善可陳。

 

 

會見現場連俄羅斯國旗都看不到。

西方的意圖無疑是,在對烏援助、對俄制裁同時,確保沒有任何武器、資金等戰略性援助能夠輸入莫斯科,支持擴充克里姆林宮日益匱乏的武器庫和國庫。

西方為此不遺餘力,包括加強內部團結和聯合,對外以一個聲音說話,確保莫斯科無法獲得戰略性援助。

克里姆林宮很久沒聽到好消息了,在相當長時間都不會聽到。

普京不得不滿足土耳其在敘利亞的某些胃口,但自身卻收穫寥寥的對伊朗的落寞訪問結束後,一場至關重要的峰會舉行了,雙方在當前的利益交集是穩字當頭,各自確保自身優先戰略議程的落實。

莫斯科缺乏戰略外援的情況不會有任何改變。當冬季來臨時,克里姆林宮看到的將不是自己想要的景象。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29/178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