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家長的權威感」這個話題。
網絡上曾經曝光過「媽媽被親生兒子當街毆打」的視頻,引起眾網友氣憤,直問這樣的孩子如何教育?
那名孩子也不過十歲左右,但揮向媽媽的拳頭卻非常暴力。
類似的視頻還有很多,一名十五歲的女孩,就因為母親不給她買手機,當街對母親拳打腳踢。
對父母動武動粗,其實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
孩子如此表現,除了反映出孩子缺乏教養,性格不好外,父母對孩子沒權威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孩子面前有權威感的家長,孩子縱然有很大的不滿,也不至於頂撞,甚至對家長動粗。
所謂家長的權威,並不是簡單指孩子懼怕家長,而是孩子對家長的尊重。
網上有一句被高度認可的話:父母的「權威」不是在立規矩,強迫孩子的基礎上建立的,而是在長期有效陪伴孩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中建立起來的。
權威感,不是孩子對你的懼怕感,而是孩子對你的信任感。
要讓孩子信任你,家長應「正人先正已」,下面這三種做法,家長一旦中槍,要樹立權威還真的很難做到。
言行不一,家長說的和做得完全不一致。
任何家長都想把孩子培養成德才兼備,出類拔萃的優秀人才,於是從孩子很小起,就把各種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灌輸給孩子,並要求孩子遵照執行,然而恰恰疏忽了身教。
一位母親帶孩子出門時,總對孩子說:「對人要有禮貌。」也總要求孩子主動跟人打招呼。
但她自己在家裡,進進出出卻沒有跟長輩打招呼,甚至不尊重長輩,一有問題就大呼小叫,根本沒有「禮貌」可言。不知不覺中,她讓孩子跟外人主動打招呼時,孩子也愛理不理,完全憑自己的心情和興致。
她的禮貌教育完全失效。
一位父親為了孩子好好學習,無數次對孩子說:「有空要多看書,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看電視和刷手機上。」
而他自己手機不離手,還痴迷手機上的遊戲。甚至在吼叫孩子去學習時,自己還刷著手機。
孩子曾經問他:「你說刷手機不好,可你為什麼成天抱著手機?」他無法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回應,只粗暴對孩子嚷嚷:「我是大人,你是小孩。」
但不看書、玩手機只對小孩不好嗎?大人就可以隨意玩嗎?孩子無法理解,當然也無法按家長的要求做到。
家長對孩子說的話,一旦跟行為或事實不相一致,孩子肯定很難對家長「聽話」。
孩子不睡覺時,為哄孩子睡覺,糊弄孩子:「你再不睡覺,警察會來抓你。」當孩子確實睡不著,警察沒有來,孩子下一次會相信嗎?
孩子不想吃飯,為讓孩子好好吃飯,對孩子說:「你再不吃,大灰狼要進來,連你一起吃掉。」孩子還真沒吃飯,可大灰狼來了嗎?孩子以後可能相信嗎?
如此等等,像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但這樣的家長,怎麼可能讓孩子信任?既然不信任,孩子怎麼可能聽家長的?家長又怎麼可能在孩子面前有權威?
不守承諾,家長總有意無意欺騙孩子。
生活中家長不守承諾幾乎到處存在,有時是為了應付孩子、讓事情容易處理;有時是因為各種客觀原因導致,可家長沒有給孩子解釋和道歉。
認識一位母親,她被孩子的同學背地裡叫「騙子」,而給她這個不好的別稱的,正是她的孩子。
從孩子開始粘她,為擺脫孩子,她每次出門前都會給孩子一個承諾,如對孩子說:「你乖乖在家,我出去辦個事,回來帶你去遊樂場。」結果晚上很晚才回來。
孩子有時忘記,有時會繼續糾纏。面對不甘心的孩子,這位母親又對孩子說:「現在天黑了,遊樂場關門了,你乖乖睡,明早我帶你去。」
可明天孩子還沒醒來,母親已溜之大吉。
這位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習慣於給孩子「虛言」,讓孩子暫時安靜,自己獲取輕鬆。然而一次又一次,孩子漸漸不再相信,並疏離了她。當孩子進入小學後,孩子愛對同學說:「我媽是個騙子,總騙我。」說多了,「騙子」的別稱就出現了。
有些時候,家長給孩子的承諾,確實不是自己主觀不去兌現,而是客觀原因造成。
如本來安排好周末帶孩子去郊遊,但單位突然來了緊急任務需要加班,郊遊事項只能泡湯。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好解釋工作,而不能因孩子小而簡單處理,一句「沒辦法」就應付了事,一定要對孩子說明為什麼沒辦法去,並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彌補,或者重新安排時間,或者給出其它可以讓孩子高興的。
不守承諾,在孩子眼裡就是欺騙。家長偶爾發聲並給予合理解釋或許沒有問題,但不守承諾的事件一旦多起來,家長在孩子心中就會成了不可信任之人。而一個不可信的家長,又怎麼可能在孩子面前擁有權威感?
家長亂變規矩,讓孩子無從把握。
一位父親原本跟孩子約定不再購買玩具,因為家裡玩具太多,而且孩子準備上小學,但當孩子看見一件心儀的玩具,要求購買,還在眾人面前不顧一切哭鬧時,父親為了面子,沒辦法給孩子購買了。自此,他跟孩子的各種「約定」,都輕而易舉成了「廢話」。
像他這樣的家長,生活中很多。家長總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亂變規矩,還以為孩子小,不太放在心上。
一些家長對孩子定的規矩,完全是依照自己的心情隨意改變的。
一位母親,原來跟孩子定好每天只看半小時電視,但孩子有時想再看一會兒,這位母親的操作,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情來。自己心情好時,欣然應允;自己心情不好時,則對孩子吼上一頓。
孩子摸不著規矩,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什麼時候不可以,只能通過對母親觀顏察色行事,如此母親,何來權威感?
既然對孩子定下規矩,原則上就應按照規矩要求孩子。
當然生活難免會有特殊情況或變化,但縱然有改變,也應有改變的理由,並且這個理由應該讓孩子理解和接納。
按照自己的心境,隨意改變規矩,並且簡單粗暴的家長,一定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家長的權威也勢必會在自己的「胡亂改變」中喪失。孩子還可能依樣學樣,沒有規矩,隨心所欲。
生活多變而又複雜,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起權威確實不容易,但只要家長不抱一種「孩子小可以糊弄」的態度,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對孩子充滿愛心,敢於正視自己的「做不好」和「做不到」,並勇於改正,家長在孩子眼裡依然可以具有權威感,因為孩子看到家長的努力和改變,而且這種不完美的權威往往更加具有意義。
說到底,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做一個有權威的父母,不是讓孩子懼怕,而是給孩子更有愛、更有效的教育和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