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好好讀書,就是在賺錢

在「今天消費降級了嗎?」小組看到一個帖子,博主發文感慨:打工女孩最好的省錢方式就是減肥、運動和讀書。

減到合適的體重,會感覺自己穿什麼都好看,也不用買那麼多衣服了;

運動也不必非要辦健身卡、請私教,只要你想動,運動可以是免費的,還減少了刷手機、逛購物網站的時間;

而讀書則會讓自己靜下來。

她感慨,經常刷短視頻、碎片化的閱讀,會讓人變笨,網絡上消費陷阱又很多,刷短視頻就不小心買了好幾次東西。

同樣的時間花在讀書上,你會更能靜下來思考生活、思考世界,不會隨便被誘惑的說辭牽著鼻子走,購物也更理性。

最近總能聽到很多人感慨「生活不易」,大廠裁員、一些行業面對市場的衝擊、考公「上岸」成為年輕人看似最安全的選擇……

事實上,危機和挑戰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沒有一個階段是完全安全、可以放心躺平的。

放棄成長,就是最沒有勝算的冒險。

堅持閱讀,則是對未來成本最低的投資。

前幾年有位朋友打算去歐洲旅遊,工作三五年,有了一點積蓄,就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結果突發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最近問她還有沒有出去玩的計劃,她的願望忽然變了。

她說,為了準備旅遊,買了一些遊記和介紹當地文化的書,看得越多越發現,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沒有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匆匆出去玩,就只是看看風景而已。

而且出去玩一趟的錢,要存一兩年,如果只是看風景、拍照片、發朋友圈,就太不划算了。

先讀萬卷書,再行萬里路,那些路會走得更有價值。

去年,31歲的陳直以「讀哲學的農民工」身份受到關注,他在各地流水線打工,也在空閒時間閱讀和翻譯哲學,他把自己翻譯的《海德格爾導論》發到網上尋求出版的機會,結果就火了。

高中時,陳直從村里去縣城讀書,身邊許多同學比他富有、比他自信,他痛苦地自問:「為什麼別人可以生在很有錢的家庭?為什麼我是出生在這種家庭?」

直到他在大學圖書館裡看到了哲學,他第一次知道了康德、黑格爾、尼采,知道了形上學、現象學和存在主義……

他說,哲學讓他短暫脫離過平庸的生活,擁有過精神上的純粹,也從其中感受過快樂,他嚮往哲學構建的「人生意義」,但他無法超脫。

被媒體報導後,陳直辭去了電子廠的工作,有一家學校邀請他去面試,說可以根據他的情況安排一份合適的工作。

《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曾感慨,自己年輕時,手頭很緊,花八角錢買一本書也會猶豫。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太多,一本書即便是四五十元,也不過就是一場電影票的錢,可是年輕人卻不願意讀書了。

這讓他感到遺憾——有那麼多好的書、好的文章,給讀者帶來各種美好的可能性,你為什麼偏要往那麼低下的方向走呢?

他說:「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讀一本好書,就會對你產生影響。

只要你曾經花過十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去讀好書,無論做什麼,都有自信。」

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從走出校園的那一天就結束了,工作忙、壓力大,有無數理由讓他們放棄閱讀,但讀書成長的習慣,不僅會影響讀書時的成績,同樣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家庭幸福。

最近各地高考成績出爐,湖南衡陽的一家人讓所有父母都羨慕了。

家裡三胞胎同年高考,都在650分以上,兩人被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一人被北大預錄取。

媒體報導,三胞胎的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母親是一名工程師,同時擔負著教育三個孩子的重任。

孩子喜歡奧數,母親會先自學一遍,然後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問題,既能把三兄弟的生活照顧得井井有條,還是孩子最好的伴讀。

有人說,父母本無差距,手機看多了,孩子陪伴少了,也就拉開了差距。

但是陪孩子做什麼,不同能力的父母有不同的選擇。

有人可以陪孩子玩兒,但不能陪他讀書;

有人可以陪孩子讀書,但無法指導他的作業……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不斷成長。

你在成長,孩子就會相信,學習是有價值的。

畢淑敏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愛上讀書,就是愛上一種用理性、用經驗解決實際困擾的思維方式。愛讀書的孩子,不害怕寂寞,因為書里有他的朋友;他們也不怕迷茫,因為讀書會幫他找到答案。

讀一本書,就是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開的窗多了,他的視野大了,心胸就會寬廣。

讀書帶給他的專業能力提升和精神財富的厚重,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這比任何家產都寶貴。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3/178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