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如果到美國短期旅遊觀光一下,看看美國破敗的基礎設施,再想想中國漂亮的城市建設和高鐵,難免會有一種自得的情緒。但如果你生活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跟老百姓打打交道,甚至哪怕你遠在中國,但是你注意到一些細節,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比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機發生的重大事故。飛機起飛不久,左側發動機就爆炸了。機長很好地操控了飛機,用一個發動機又飛了40多分鐘,迫降,結果只有一名乘客死亡,七人受傷。事後乘客紛紛對機長表示了感謝,說她有「鋼鐵般的神經」。
我想說的是這件事兒的一個細節。這個機長叫塔米·舒爾茨(Tammie Jo Shults),她是一位56歲的女性。舒爾茨曾經在空軍服役多年,飛的是F/A-18戰鬥機,而在參軍之前,她大學本科學的是生物學和綜合農業。
舒爾茨能在關鍵時刻鎮定自若,也許是因為她經歷過很多事情。她有不同領域的綜合經驗,她有能力處理複雜問題。
像這樣的人物在美國可以說是車載斗量。再比如2009年,全美航空的一架空客A320客機,也是起飛後不久就發生事故,而且是兩個發動機都著火報廢,飛機在完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居然奇蹟般地在紐約哈德森河的河面上迫降成功,機上155人無一傷亡。而這個飛機的機長叫薩倫伯格,當時是57歲。
薩倫伯格之所以能迫降成功——甚至他之所以能*想到*在河面上降落——很可能是因為他早年飛過水上飛機。薩倫伯格也在空軍服役多年,專門負責調查飛行事故。而加入空軍之前,他擁有科學、心理學和行政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因為這個事故出名了以後,薩倫伯格又成了電視節目的安全嘉賓、演講家和暢銷書作家。
美國有很多這樣經驗極其豐富的高水平中年人,而且他們都在第一線工作。
像這種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特色的離奇事跡,似乎發生在美國比較多。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原因是中國的飛機都比較新,本身就不容易出事故。
但是不可忽視的另一方面是,中國的人也都比較新。我以前搞物理的時候就有個突出的感受。在美國做個報告,你會發現下面聽講的一大片都是中年人。回中國做個報告,聽眾幾乎全是年輕人。當然這說明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但是這也說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還比較……嫩。
以我接觸的經驗來看,美國中年人的水平非常高。他們不但很能接受新事物,而且玩的比年輕人還好——而且他們本身就是新事物的創造者。他們才是科學研究和各大公司技術研發的主力。當我看到一個年輕人和一個美國中年人在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我更多的是看到年輕人向中年人請教。但是在中國,恐怕更多的是工作都是年輕人做。
大概十年前,有個退休的知名物理學家,已經很老了,而且還得了帕金森症候群,他不願意在家裡呆著,每天都到我們物理系上班。物理系給了他一間辦公室,但是僅此而已。他沒有經費也沒有學生,更沒有助手,顫顫巍巍行動非常不便。我的辦公室跟他很近,我看大家都很尊敬他,但是也沒什麼人主動找他,畢竟各人都在忙自己的項目。
有一天,老頭找到我,說看到我貼在樓道牆上的海報很感興趣。我們就討論了一下,他說他有些想法。很快他又來找我,他推導了好幾頁的公式,而且還整齊地排版列印成了書面的形式!後來我們幾個人合作了一篇論文。老人家現在已經去世了,他一直到死,都是一線物理學家。
有這樣的人到老都要在第一線做事,你想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而且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年」很多時候是相當於中國人說的「老年」。六十多歲別人根本不當你老,該幹啥幹啥。
我妻子以前在IBM公司工作。有一次我們去她的一個同事家做客,這是一個六十多歲的工程師——他一直都是工程師。聊天聊到讀書,我說Kindle是個很好的閱讀工具,結果這位工程師和他的妻子都還沒用過Kindle。我心想看來你們真是有點老了,還把我的Kindle拿給他們看。
但是聊到專業技術的時候,我感覺他一點都不老。他是研究印表機的,給我講了幾個技術細節、一些研發的故事,我也沒記住。但我記得非常清楚的是,他講到他們搞的一種印表機,列印出來紙張往外排的速度之快,相當於一個人全速奔跑都跟不上。他講到這時候眼睛裡就好像有光一樣。
像這種幾乎成了精的老工程師,中國能有多少。而且這位工程師的妻子也挺厲害。按中國標準她應該算是一位家庭主婦,但是我聊天中就發現她談吐不凡,結果是個非常愛讀書的人,基本上各種事兒都知道。
我家有個鄰居,五十來歲了,還在搞技術發明,正在跟中國合作,準備創業開公司。我還認識一個人,本來是個中學老師,中年被查出癌症不得不停止工作。結果癌症治好之後再次進入職場,重新學習,這回不當老師了,居然成了一個大公司的部門經理。我兒子以前在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的家長,也是個工程師,但是居然對物理學很感興趣,問過我一些特別專業的問題,還把物理新聞發給我看,我還跟他有過一次關於全球變暖的辯論。我剛到美國的時候上物理課,《量子力學》,班上有兩位老人,下課後還問我作業題。我就問他們你們也是學生嗎?他們說不是,我們是來旁聽的——我們想學習量子力學。
所以美國是真沒有「中年油膩」這個說法。
美國的人口出生率大約是2.0,比中國大城市的人口出生率還高一點,但我的突出感受是,美國是一個由中年人運行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做事就比較靠譜,老百姓情緒就比較理性。
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車,正好坐前排就跟司機聊了幾句。司機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說是啊。司機說,聽說中國人搶走了很多美國的工作。結果他剛說完這句話,還沒等到我回話,旁邊一位中年女性馬上就說,「那是美國自己的原因。」
我想這樣的老百姓大概不會搞什麼抵制中國貨的運動。我這麼多年來幾乎就沒見過美國人在公開場合情緒失控的。
去年我兒子要上三年級了,我一看學校網站上的老師介紹,我兒子老師以前的專業居然是體育。我當時心中有點不滿,這不真成了「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了」嗎?可是跟這個老師一接觸,我發現她還真是個好老師。她非常知道給孩子全面的教育,搞了很多跟真實社會有關的教學內容。有一次講城市建設,她居然還請來了一個真正的城市規劃師。但是這位老師仍然在搞體育,她專門請假一周去參加滑雪比賽,還讓孩子們上課在網上看直播。
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解決複雜的問題。在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技術進步的同時,人也必須變複雜才行。美國社會的寬容度高,人們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經歷,然後哪怕年齡大一點,仍然有機會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事實上因為經歷豐富能力複雜,年齡大不但不是劣勢,反而還是優勢。
美國有五十多歲的工程師從頭創業,五十多歲的女飛行員迎來人生第一個英雄時刻,五十多歲的癌症患者謀求新行業的一個高薪職位,六十歲的物理學家跟年輕人切磋技藝,六十多歲的工程師埋頭攻關,六七十歲的市民開始學習量子力學。
據說曹操有一次接見匈奴使臣,覺得自己身材矮小相貌醜陋,就讓一個長得漂亮的人假扮自己,他本人裝作是個「捉刀人」站在旁邊。結果事後人問匈奴使臣魏王這個人怎麼樣,匈奴使臣說,魏王的確長得不錯——可是我看他身後站著的那個捉刀人,才是真英雄。
所以我們看美國強不強不能光看它的機場和高速公路是不是光鮮照人。美國的高科技、大公司和各種先進東西背後站著的那些中年人,才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