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10個顛覆你人生觀的厚黑心理學技巧,堪比外掛

大家好,我是小鍇,心理學是一門最接近普通人的哲學學科,它主要關注的是人的情緒、感受和需求。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厚黑心理學技巧,讓它幫助我們達成某些目的,或者更好地應對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從而擁有向上的動力,在優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01.浪子回頭金不換

「張三以前雖然經常打架鬥毆,但是前段時間他已經洗心革面了,所以他還是個好孩子」。「李四他之前很勤奮的,經常主動幫我們做事情,但他現在竟然對我們發脾氣而且不主動做事情了,真懶,以前真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慣常地用「好」和「壞」去衡量一個人。

但好人一直都那麼好,不懂得拒絕,就會把自己放到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周圍的所有人都會不自覺地提高對好人的期望值,並覺得對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突然某一天,好人開始對某些過分的要求稍稍地拒絕了,他的印象就會突然在眾人面前跌落到谷底。這也是我們俗話說的「升米恩,鬥米仇」。

而一個人如果之前一直都在做壞事,突然某一天他洗心革面開始做好事了,他的印象就會瞬間在眾人面前得到拔高,這就叫浪子回頭金不換。

02.沉沒成本

「親,能幫我點讚助力嗎,還差一點就能拿到拼夕夕的100塊紅包了」。「親,能再幫忙點讚一下嗎,還差5毛錢就可以助力到100塊了」。

以上場景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也是商業世界裡使用到爛大街卻十分有效的營銷手段。比如拼夕夕的邀請朋友助力領取紅包,當你操作半天之後,手機上顯示的紅包數字一直停留在99.99,這會令你很生氣,覺得套路太深。然而,由於之前投入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加上還有一些僥倖心理,讓你遲遲不願意直接放棄。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沉沒成本」。

這一效應指的是,人們前期投入越大,後期就會忍不住投入更多。

現實生活中,理解和用好這一心理學效應,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達成某些目的哦。比如在購物消費時,和商家討價還價的過程中有目的地給對方製造沉沒成本,有利於得到一個心目中的優惠價格。

03.登門檻效應

A:「親,能幫我拿張傳單嗎?」 B:可以 A:「親,能幫我進去填一份表格嗎?很快的,不會耽誤您很多時間。」 B:。。。

要想讓別人答應一個較難的請求,不妨先讓對方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後再一步步地提出最終請求,為了使得自己抱有前後一致的印象,且出於幫人幫到底的心理,又或者因為前期有了沉沒成本,他們答應的概率會更大。

04.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又稱為霍索恩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

比如在親子關係中,小孩子會因為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讚賞而變得自暴自棄,突然某一天父母誇讚了他之後,他就會去改變之前的不良行為,以期待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讚美。

又比如,一個內向的人去聽一個座無虛席的講座,走到過道上,內心會不自覺地覺得周圍人的目光在看著自己,從而更在意自己的行走姿勢,甚至會發現整個身體的姿勢越走越彆扭。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從旁人的角度來看,善意的謊言和讚美真的可以造就一個人;而從自我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最終大概率上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05.自證預言

「唉,從小學到高中,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都沒有學好,看來我是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了。」「我自小就家裡窮,得到的教育遠比大城市的孩子少,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了。」

自證預言指的是我們很容易在不經意之間,使得自己的預言成為了現實。換句話來說,一些先入為主的判斷或觀念,無論它們是否正確,都會因為我們預先的認知而影響到我們的日常行為,於是最後這個本來是「預言」的判斷,就變成了真正的現實。

06.塞里格曼效應

「工作這麼努力一直都沒有起色,每天早上早早起來看書都感覺沒有什麼收穫,明明比別人努力,但賺的錢還沒有別人的零頭多」,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做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便會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出現間歇性努力的根本原因。

但間歇性努力給人的感覺總是效果不長久的,因為我們每一次的重複都是一次新的開始,看起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一直都有在學習,但事實上卻是,一直在緩慢起步,徘徊在入門階段。

俗話說:「若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我們一定要學會客觀理性地為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找到正確的歸因,不要讓自己陷入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07.強迫選擇原則

要想讓一個人做一件事情,不要給他是非題,而要給他選擇題。

詢問他人的時候,不要以「是不是」、「有沒有」等方式進行詢問,而是要給他不是A,就是B的選項。

比如,把「你今晚有空嗎?」改為「今晚是要一起逛街,還是看電影?」也就是不讓他回答是什麼,而讓他選擇一個,來減少對方說不得可能,增加事情的成功概率。

08.禁果效應

在古希臘神話中,萬神之首宙斯派他的侍女潘多拉去傳遞一個魔盒,並且千叮萬囑不能打開盒子。然而正是因為宙斯的告誡,反倒激起了潘多拉的好奇心和窺探的欲望,於是,潘多拉不顧一切打開了盒子。

在現實生活中,越是被禁止的東西或事情,就越會引發人們更大的興趣和關注,激起內心中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從而千方百計地想去嘗試它。

比如,越不跟小孩普及生理方面的知識,他們就越是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心。

09.虛假同感偏差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說是古時候,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裡,一個木匠一邊帶著小孩,一邊在地主家賣力地幹活。工作了一個上午大汗淋漓,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了下來,這時,他突然想到了身旁的孩子,生怕孩子會被熱到,於是把孩子的衣服也脫了下來。結果,孩子被凍死了。

很多人看到這個故事都會覺得這個木匠很愚蠢,但其實我們比木匠好不了多少。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誇大自己意見的正確性,甚至把自己身上的一些特性也賦予到他人身上,想像著每個人與自己都是相同的。這樣一來,如果自己有疑心,就會認為周圍的其他人都是疑心重重。

以己度人在很多時候是好的,但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

舉個例子,比如當一個人和你訴說工作的不順,婚姻的不幸時,或許你會換位思考,希望為對方解決問題,但是對方或許並不是希望能從你這裡得到建議和解決方案的,而只是為了獲得同情或者認同感。

10.反饋效應

當你辛辛苦苦加班把項目提前完成後,一般情況下,你的上司可能會有下面兩種反應:

A:上司啥也不說,既沒有肯定或表揚,也沒有批評。

B:上司真摯地表揚了你,還給出了有用的建議。

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喜歡第一種。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從日常行動中獲得反饋,如果缺少了反饋,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對這件事產生厭倦感。比如學習,如果遲遲感覺不到進步,就會堅持不下去。

所以,這也意味著,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設定目標,並明確一些反饋的指標尤其重要。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人文收藏藝術大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05/179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