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一夜逆轉!烏克蘭的大反攻,抽腫了大棋黨的臉

01

中秋之前,普帝帶著幾萬精兵來到遠東的海參崴(現已經叫符拉迪沃斯托克了),舉行了一場軍演。

這本是一個喜氣洋洋的場面,然而畫面一轉,在戰爭前線,烏克蘭集結了幾個旅,兵分兩路,進行了戰略反攻。

這是一個讓世界軍事家及民間軍事愛好者高呼「活久見」的場面。

1短短兩日,烏軍就向東推進了1000平方公里,解放了東部重鎮庫普揚斯克東城,兵臨伊久姆城下,當年德國的閃電戰也不過如此。

烏軍重現了當年中國四大野戰軍大縱深,大穿插,大包圍的動人場面。

2俄軍守城不到24小時就跑路了,這是1941年以來的第一次。

士兵們毫無鬥志,一路上丟棄了道爾M1防空系統、莫斯科-1電子戰系統、T72坦克、BMP2M裝甲車等大量裝備和彈藥。

烏軍重現了「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氣勢如虹。

3一路上,烏克蘭人民沿途拿著糧食,酒水,物資,還有烏克蘭的國旗喜迎烏軍回歸,重現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史書場景。

4戰鬥過程中,俄軍沒有組織過一次像樣的堅守和反擊,一個集團軍被三個旅攆著打,甚至出現了「成建制投降」的場景。

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什麼叫潰不成軍和一瀉千里。

此外,再次發明了一些新詞,把「潰敗」和「逃跑」,喚作「有序撤退」,」既定轉移」。

不愧是盛產文學家的地方,把大潰敗都楞是吹成了贏麻了,強還是大哥強啊。

02

俄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其實從兩國剛剛開戰的時候,我就寫下了預測。

戰爭打的是經濟,打的是人心,打的是公義。

經濟上,俄羅斯那麼大的國土,GDP都比不過廣東一個省,自己國家老百姓過的都不咋地,哪來的錢去打?

人心上,烏克蘭人守衛國土,擁有天然的正義旗幟,經歷了早期的恐慌情緒後,反侵略保家國的民心日漸強烈。

而俄羅斯青年不明不白,壓根就不能理解為什麼要戰爭,軍餉工資遲遲不到位。基於此,才大範圍投降,大數量丟棄裝備,甚至有俄國士兵把自己的坦克藏起來,就是不開。

公義上,烏克蘭擁有歐洲的鼎力相助,反觀俄羅斯的傳統盟友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作壁上觀,越來越冷。

所以,時間拖得越長,形勢對俄羅斯越不利。

除非,俄羅斯能和當年二戰德軍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拿下基輔

可能俄羅斯最開始就是那麼想的,畢竟烏克蘭的總統不過是一個演員出身,能見過什麼大世面。

但就是這個演員,凝結了萬千烏克蘭人民的鬥志,親臨戰線,堅守壁壘,和自己的人民站在一起,從一個演員進化成了一個戰士。

03

而在另一面,普帝身邊的決策圈子,日漸腐化。

這二十年來,因為普帝喜歡任人唯親,俄羅斯的自由派從克里姆林宮決策團隊中逐漸退場,身邊的決策圈子開始變得保守化,也順從化。

他們在拍馬屁,下大棋方面頗有建樹。

當一個人長時間聽不到不同聲音,或者過分自我,就會變得孤傲。

之前一則視頻就顯示,普京在開會的時候,他的屬下,都不敢靠近他。

此外,因為手下的人因為溜須拍馬,一味迎合,也難免會讓人失去理智,飄飄欲仙,自以為無所不能。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從一開始預計快速拿下,到現在四面楚歌。

我認為普帝說到底,就是脫離基層太久了,吃了身邊大旗黨,仇恨黨,贏麻黨的虧。

04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俄羅斯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讓我想到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史達林的故事。

很多人都誤以為,史達林這個人高大威猛,至少照片看起來就很有氣勢。

但事實上他的實際身高只有1米62左右,臉上還有不少麻子和痘印。

1935年,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訪問蘇聯的時候,就寫了日記:

「史達林不像自己在畫像上的形象,他既不是個高個子,也不是矮胖子。相對說來身材矮小,而且很瘦。他的粗硬的頭髮已經開始發白。」

但史達林聽不得這些,為了美化自己的形象,他讓人發明了一種特殊的高跟鞋,天天穿著,並且對自己的照片質量格外關心。

前蘇聯導演亞歷山大·多夫任科曾製作了一紀錄片,其中有些史達林不那麼光彩的鏡頭,史達林看後,臉都氣青了,咆哮道:

「難道對於我們的領袖連十米膠片都捨不得用?好吧,你會像狗一樣地去死!」

後來,史達林去世後,下面的人開始說實話了。

俄羅斯著名音樂家肖斯塔科奇在回憶錄里寫:

「見過史達林,也和他談過話。我沒尿過褲子。也沒見他有什麼魔力。他是個貌不驚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頭髮略帶紅色,滿臉的麻子,右手明顯地比左手瘦小,他總是藏著右手。」

「他的相貌和畫像上的樣子一點也不像。」

05

第二個故事,是拿破崙的故事。

拿破崙登上皇位時,法國《巴黎時報》記者採訪了拿破崙,寫下一篇人物通訊。

其中有這麼一句:「他矮矮的身材似乎變得高大起來。」

稿子送到通訊組組長手裡,組長斟酌良久,提筆刪掉「矮矮」兩個字,變成了「他的身材似乎變得高大起來」。

然後稿子又送到報社總編手裡,總編深思半晌,又揮筆改成了「他身材高大」。

稿子見報後,記者提出抗議:

「你們歪曲了事實!」

但通訊組長理直氣壯地說:「我在你原稿的基礎上刪掉幾個字,使之更加精練了,怎麼是歪曲事實?

總編也辯解道:「我不但沒有歪曲事實,恰恰相反,是正視事實——正視了拿破崙的地位!」

而拿破崙本人看到報導後,則把記者找去質問:

「你怎麼把我寫成身材高大呢?應該按照我本來的面貌寫嘛!」

記者攤開雙手說:「陛下,按你本來的面貌來寫,眼下根本不可能!」

「那什麼時候才可能呢?」

「等你不再是陛下,陛下。」

06

這兩個故事說明什麼呢?

說明一個人啊,他只要有權,說什麼話,幹什麼事,都能被人彩虹屁一波。

可一旦沒有了那個位置,真相就會浮現。

但是,有些奴才,有些奸臣,特別崇拜這個位置,為了接近這個位置,他們不斷地粉飾事實,竭盡吹捧扭曲之能詞。

甚至別的國家的人,都能對他產生莫名其妙的頂禮膜拜。

此時的普帝,依舊沒有去過前線,沒有親自問問前線的戰士們,他們是什麼想法。

也沒有了解到此時的烏克蘭人,到底有多強的意志。

更不知道,自己的子民有多少人不希望戰爭。

知屋漏者在宇下,走下神壇,去聽聽群眾的聲音吧!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註:多用於諷刺相信政府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大棋黨」一詞多出自於「國家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木蹊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4/180247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