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擬破格以外匯存底作投資促經濟 李家超不忘加強國安立法

香港特首李家超2022年10月19日在立法會,發表上任以來的首份施政報告。 REUTERS- TYRONE SIU

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顯示港府向介入市場經濟踏前一步,當中包括動用外匯存底、由政府作主導去投資策略產業,以促進經濟,以及以更優惠條件吸引人才來港;另一方面,又表明會進一步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包括令外資憂慮的《基本法》23條立法準備工作和虛假訊息。但整份報告明顯側重經濟和民生,不談民主,亦沒有回應社會要求包容和重新接納在2019年社會運動中犯事但已悔過的年輕人。

李家超今(19日)早在立法會內宣讀其首份施政報告,聲言為了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全新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把新成立、涉及300億港元的「共同投資基金」和已有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等基金統一管理,匯聚資源來讓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而財政司長會同時帶領新設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向海內外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以引進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及金融科技等策略產業來港。

不過,李家超在記者會上未有交代這個「破格」用公帑投資的公司動用外匯存底的比例、標準,且表明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扶持企業,預料會在奉行市場經濟的香港引起爭議,有資深財經記者表示,這明顯是港府的支持任務,但是否支持中國為主,現時言之尚早;而且能否成功亦很難說,例如首任特首董建華亦曾創造條件,讓美國華裔科學家田長霖來港出任香港創新科技委員會首位主席,並在1999年獲3M、漢鼎亞太、摩托羅拉、北方電訊網絡、衛星電視、賽貝斯及偉易達集團等七家跨國公司負責人高調承諾來港投資,但結果並未全部成事。

莫乃光:計劃可能只能吸引中國同胞

在吸引人才方面,李家超表示,會成立由港府二把手的政務司長領導的「人才服務窗口」,吸引人才;另會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持證者可在兩年內在港找工作,合資格人士包括過去一年年薪250萬港元或以上者;又或是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人數不限。若有未符工作經驗要求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但每年上限為一萬人。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時繳付的額外印花稅。

對於港府的吸引人才措施,立法會前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在臉書批評,建議既不治標,亦不治本。他解釋,現時的問題根本是人才流失,措施未能治本;而所謂「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基本上是照搬新加坡,但以如此高條件和經濟發展,5信難以吸引科技人才來港,結果可能只能吸引中國內地人士,他質疑,「搞一大餐,其實不過是為了輸入內地同胞」。

港府期望大肆吸引人才和企業來港,但同時又宣布會加強令社會氣氛不寬鬆的國安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李家超透露,要做的包括推進《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準備工作、立法規管在線線下眾籌活動、立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作政策考慮等。

逾二十組織成立110指針設定

另外,為了落實其有為政府,李家超成立了超過二十個組織、委員會或專員,但予人架床迭屋之感和有政治酬庸之嫌,例如吸引重點企業便由財政司長成立公司和辦公室去落實,另一些則與現有司局長職能重複,例如設立「工業專員」以推動「再工業化」;由特首和三位司長帶領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另又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和「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指導和協調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而推廣法治訊息時又特別在律政司內成立「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

李家超又表示,為達到目標為本,港府訂定110項包括績效指標在內的指標,數量之多,是歷份施政報告所罕見,但不少流於鎖碎,例如每年接受多少次傳媒訪問和記者會亦是指針之一。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9/181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