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吳惠林:「講清楚、說明白」(圖)

作者:

《ㄧ本書讀懂資本主意》書封面。(文章作者提供)

提起「資本主義」(Capitalism)這個詞,真可以說人人琅琅上口,可是大家心目中的「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大家指的是同一種東西嗎?

被誣衊的資本主義

在回答「資本主義是什麼?」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主義」的意義為何。讀過三民主義的台灣學子想必對「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的說法印象深刻,而它也的確一針見血地道出了主義的魔力之大。不過,儘管主義的力量強大,但其意義畢竟是模糊不清的,正是由於其含混,就給政客大加利用的機會,尤其一冠上××主義就更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無論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或者是資本主義都是具有含混不清的定義。全球知名的華裔產權經濟學者張五常很感慨地說,就是因為這些各色主義的含混、模稜兩可,就時常被認為精深奧妙,對於眾多無知者而言,更是如此!已故的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H.Coase)有句格言:「不能夠清楚表達的意念,是永不可能被清楚證明是錯的。」亦即,用意不明確的語言,比清晰的更易於達到「洗腦」的目的。無論是毛澤東思想、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都有這個特質。任何一種主義的傳播者,都可輕易地將好的事物納入自己的主義中,而將一切不好的事物全歸給敵對的主義。歷史上的顯例就是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

已故的自由經濟學前輩、也是曾對台灣民主具引導作用的《自由中國》半月刊主筆夏道平先生,在1988年就曾這樣說過:「『資本主義』這個名詞,是馬克思主義者創造出來,用以概括工業革命初期一切叫人厭惡的現象,作為攻擊的總目標。從此以後,『資本主義』就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成為剝削制度的代名詞,一般人不懂得經濟學,也不熟悉經濟學,遇到訴諸於感官情緒的反資本主義的宣傳,他們就毫無批判地一概接受。」

張五常教授更早在1981年就將類似夏先生的說法行諸文字,那是他應英國倫敦經濟事務學社邀請所寫的《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嗎?》這本小書前兩章的重點,他在回顧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繼之1966年席捲全中國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共二十年的悲慘歲月里,一切被稱為「資本主義」的東西,都被前所未有的殘酷手段,徹底地剷除掉,那段期間增訂的中文字典,甚至將「資本」一詞以整段文字界定為含有邪惡的意思,這與夏先生所言馬克思主義者將一切叫人厭惡的現象都稱為資本主義,簡直就是一模一樣。張五常再舉出中國共產黨時常將1946至48年間蔣介石當權時代的中國,比喻作資本主義的典例,當時不斷傳出的各種恐怖劣行,是有事實根據的,順手拈來,腐敗的官員為著榨取人民擁有的黃金和白銀,便不斷印鈔票,以致要以千元的鈔票才能買到一瓶汽水,沒人願意接受面值少於百萬圓的鈔票;在鄉間,很多個年頭,農民要以木薯為主食,為了較易下咽,人們得將它長期浸在水中;在城市,警察時常夥同扒手一起活動。這種種罄竹難書的事例俯拾即是,之後就被繼而掌權的共產政權,不斷向學生灌輸諸如此類的例子,做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寫照,由而引伸出的資本主義定義,便成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假若一個人有適當的關係,就可以任意斂財」,在此定義下的「資本主義」,當然就出現各種可怕又可惡的弊端。

所以,由馬克思主義者創始到毛澤東共產政權,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描述,就是貪污舞弊、官商勾結、特權橫行,弱勢者永遠受到欺凌而無法翻身。連已故的偉大經濟學者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在1942年所寫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那本名書中,也有類似的描述,重大的差別在於熊彼得所預言的,資本主義崩潰不是馬克思所預言的它的缺點,而在於其優點。說得明白一點,資本主義的種子會帶來高度的經濟富裕,也會產生一個官僚和行政人員充斥的年代,以取代使這些美夢成真的改革者和企業家。而這又會破壞資本主義所倚賴的社會結構:對私有財產的廣泛接受和尊敬。言下之意即資本主義終究仍會崩盤。這樣子的認知,直至今日仍然深印在世人腦海里,尤其不少知識分子更深信不疑,而各國普遍出現的「泡沫經濟」、金錢遊戲,也多被視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古今對比,可知「資本主義」已被劃歸為偏向邪惡的一邊,而值得憂慮的是,此種認知的資本主義還與「自由市場」幾乎劃上等號呢!

不過,今天全球輿論提出的資本主義種種論調,同樣也是模糊、含混,各人口中的資本主義都缺乏明確的定義。正如張五常所言:「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甚至資本主義,它們的定義,含糊不清。甚至在以嚴謹見稱的經濟學的範疇里,替這些名詞所下的任何定義,也大有問題。」迄今,這個說詞仍是顛撲不破的,雖然充斥著各種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但我們看不到清晰的資本主義輪廓,似乎每位批判者都樹立一個稻草人來撻伐。那麼,既然「資本主義」這麼模糊,何不設法將之定義清楚,或者乾脆放棄不用,將之徹底埋葬算了。張五常贊成第二種處理方式,這由他多次表示對各種「主義」的現有定義,一概不滿,尤其對資本主義更認為不必再提及,就連「資本」兩個字也應免可以得知。不過,上文提及的那篇他的文章,其題目為何又白紙黑字地出現「資本主義」一詞呢?原來這是英國倫敦經濟事務學社編輯的堅持,因為基於「吸引力」的考量,預期在冠上「資本主義」的題目之後,一定會引人注意,爭睹者會大量增加。而在幾次電報來回折衝下,張五常最後掙得的只是在「資本主義」一詞加上括號,藉以表示括號內的字眼另有別意。由此一端可以得知資本主義這個詞是不可能丟棄的,因為有市場啊!正如上文引過的寇斯一針見血之言:「不能夠清楚表達的意念,是永不能被清楚地證明是錯的。」張五常再加以引伸說「用意義不明確的言語,比用清晰的更易於達到『洗腦』的目的。無知或教育不高的民眾,更容易接受模糊的概念。」那麼,既然無法放棄資本主義這個詞,為免大家各說各話,還是應該將其做明確定義。其實,在歷年來對於資本主義種種的辯證過程中,已有專家做了此項工作,而夏道平先生和張五常教授兩人最具代表。

資本主義就是私產經濟、市場經濟

夏先生說:「正確地講,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秩序。這種經濟秩序,是以私有財產為基礎;生產與分配則由市場運作,透過價格體系來決定;政府的經濟功能,只限於提供某些必要的法制架構,使市場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而不加干擾。所以我們也把資本主義叫做市場經濟。」他接著說:「市場經濟不是什麼偉大人物的精心設計,它是芸芸眾生個別行為的互動中慢慢自然形成的;高明的社會哲學家只是發現它,了解它的優越性、並進而發展出一套自由經濟的理論體系。」

張五常在1987年12月15日發表的〈可怕的資本主義〉反諷式文章里,劈頭就說:「在主觀的、價值觀的經濟學上,我一向推舉的是私有產權—即在資產上有明確的個人權利界定的制度,但卻從來沒有擁護過那人云亦云的『資本主義』。…..私有產權當然可說是資本主義的一種制度。但私有產權—有清楚界定的私人使用權利、轉讓權利,及收入的享受權利—是一個很清楚的概念。」這應非常明確地點出他心目中的真正資本主義就是私產制度。

既然「資本主義」這個迷人的名詞不可能被丟棄,我們也將其真義做了明確的定義和說明,而「私產制度」或「市場經濟」就是最好的代名詞。那麼,正如上文引述的夏道平先生之說法,市場經濟是一種經濟秩序,是以私產為基礎,生產與分配則由市場運作,透過價格體系來決定,政府的經濟功能,只是在於提供某些必要的法制架構,使市場能自由順暢地運作而不加以干擾。因此,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千千萬萬活生生、有靈魂、會思考的「個人」,而在人類有人與人之間互動開始以來,為了追求生活的最大滿足,致「治理這地、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境界得以達成並維繫,發現市場經濟是最好的制度。當然,在市場經濟里,充滿了人際間必須遵循的「準則」,我們姑且稱之為「市場規則」或「市場倫理」,而各個行為人也應該具備身為人的基本修養,如誠信倫理,至於政府這個組織,在市場經濟里也扮演著極其重要角色,簡單地說是「維護芸芸眾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實際生活在「所謂的」市場經濟的人們所看到的社會現象,叫人厭惡或苦惱的,卻是愈來愈多。這該怎麼解釋呢?實情是,這不是市場經濟的結果,而是市場運作受到許多違反經濟法則的干擾使然,而這種干擾的源頭卻弔詭的總是原本該擔任去除阻礙市場運作障礙任務的政府。

了解「資本主義」的一本入門書

經由上文對資本主義的明確定義,並剖析所謂資本主義社會裡諸多不堪現象的疑惑之後,大家對於「資本主義」是否清楚明白了呢?如果還是一知半解或者充滿疑惑,那麼,波特斯教授的這本《一本書讀懂資本主義》或可為讀者解惑。

本書一開章就是「什麼是資本主義?」作者用「生產工具的私有權」這一句話來概括,可說一語中的,也就是上文所說的「私產制度」或「市場經濟」。作者意識到:資本主義的故事是經濟學、歷史、政治學、社會學、文化,以及現代社會的故事。也體認到:資本主義充滿矛盾,持續處於危機之中,總是顯得它即將終結,但也充滿活力與機動力,因而得以如此成功地演進。作者覺得:若不思考資本主義的運作及其奏效的原因,就不可能了解我們的社會如何運作。而了解資本主義的運作基石—貨幣、銀行、廠商,以及市場,是很有必要的,對於資本主義和其他重要的歷史與政治概念(如社會主義、帝國主義)之間的關係之認知,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鑑於此,波特斯教授乃選取50大核心概念,劃歸成「基本觀念」,「資本主義的機構」、「金融與金融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以及「資本主義的未來」等六部循序漸進,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寫成此書,每一概念都只五頁左右篇幅,言簡意賅。其間適當地插入重要傑出思想家的名言,以及列出歷史大事簡圖,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臓俱全」,也可看作一本「資本主義」的經濟小辭典。

想要了解當前社會「現代資本主義」真相的朋友們,盍不興乎來?!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9/182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