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面對習近平連任 海內外中國人作何反應?

看到習近平似乎已經完全掌控了局面,一些人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悲觀,另一些人則開始響應一場罕見的全球範圍的反習運動。

中共20大結束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確定將進入第三個任期。作為對此的反應,有人在想辦法離開中國,有人則表示對未來有一種巨大的無力感。

一些對現狀不滿的人擔心中國會成為「下一個俄羅斯

自從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打破常規二度連任黨中央總書記,並提拔忠實於自己的親信進入中共領導核心,全世界都在試圖了解這個新時期對中國的潛在影響。

看到習近平似乎已經完全掌控了局面,一些人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悲觀,另一些人則開始響應一場罕見的全球範圍的反習運動。

對部分中國人來說,習近平治下的10年,生活消費價格上漲而工資停滯不前。青年失業率今年7月已升到近20%,是中國2018年開始發布這一數字以來的最高。

"我感覺過去這些年錢的價值一直在縮水",30歲的小陳說,他生活在中國東部一個城市。"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準備考公務員。不停地找工作讓我實在太累了,工資也普遍很低。"他對德國之聲說,因為當局對言論自由的管控不斷加大,他已經不在網上發帖,"能不發聲就不發聲"。

在習近平即將迎來第三個任期之際,對未來感到悲觀的不止小陳一個人。林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國草根民眾支持習近平的反腐運動以及他初期扼制新冠疫情的成果,而關心政治的公民則依然對習連任感到失望和擔憂。

"特別是他在最高領導機構都布置了忠於自己的人,一些人擔心中國會回到文化大革命的時代。"林女士說,她看不到政府將著手應對一系列經濟挑戰或告別"清零"防疫政策的任何跡象。

"潤學"大行其道

小陳和林女士都在開始考慮出國,這一群體的人數正在增加。對此有一個特殊的說法--"潤學",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在網際網路上,討論如何出國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我學過一點基礎日語,所以我想去日本。"小陳說,這樣作經濟壓力很大,"我可能需要借貸,才能在明年出國。我有點困惑、焦慮,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

在中共20大之前,林女士曾經考慮移民其他國家。但在習近平拿定第三屆任期後,她現在決定把自己的兩個孩子送出國。"從我的角度,送他們出國是為他們選擇一個更好的環境,而不僅僅是體驗在其他國家的生活。"

"如果一個國家不再有法治,有能力的人應該考慮離開。現在習近平拿到了第三個任期,他和普京又走得這麼近,我擔心中國會成為下一個俄羅斯。"

目前中國年輕人求職難度加大(圖:2022年夏北京一場徵才會)

當一些人主動尋求離開的時候,另一些人說,在黨代會之後他們有一種無力感。"儘管很多人覺得在20大之後中國的社會發展將進一步受到制約,但他們可能還是會選擇管好自己的事,而不是呼籲變革。"來自台灣的洪先生這樣說,他在上海從事市場銷售工作。

"他們可能對結果感到憤懣,但憤怒之後是一種無力感。的中共當局審查之下,所有敏感話題都遭到屏蔽,那些想在網上傳播某些信息的人最終會發現,似乎沒有什麼能導致變化,這加劇了他們的無力感。"

全球性反習運動

過去幾周,一些中國人開始在國內和國外傳播反對習近平的信息,呼應10月13日北京四通橋抗議事件--一名彭姓男子在北京一座立交橋掛出反習標語,要求自由、民主和基本權利。此後,有人開始以不同方式傳遞這些抗議口號,包括在公共汽車站和公共廁所里書寫這些口號。

流亡美國的中國法律學者滕彪認為,這些行動直接反映了部分中國人對習近平"非常普遍的"不滿和憤怒。"所有這些不滿表明,中國長期以來對基本權利的壓制和剝奪,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承受",他對德國之聲說:"加上過去3年非理性的新冠防疫政策,已經引起了公眾的普遍不滿。"

除了中國國內零星的抗議行動,不少在全球各國的中國留學生利用社交媒體來抗議。他們還在校園的公告欄上張貼海報,或分發印有抗議口號的傳單。

在加拿大留學的Ava對德國之聲表示,"四通橋勇士"幫助很多人克服了內心的恐懼,參與到這場全球範圍的張貼抗議運動中來。"你會想,既然他能在北京做到,明知這樣會帶來致命的危險,那我們又能作什麼?"她說,"他直指中國的現實和的切切實實問題,這也是事情帶給我們的啟示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耶魯大學法學院研究員程揚揚表示,"四通橋勇士"的行動證明,在中國,抗議不是不可能的,"他的自我犧牲幫助更多人認識到他們自己的力量",證明了一種可能性,"向他人顯示他們也可以有選擇"。

認識到自己的力量

名為"公民日報"(Citizens Daily CN)的Instagram帳號專門發布在不同國家的中國學生提交的海報或抗議活動的圖片。據其統計,共收到近2000幅抗議標語的圖片,來自全球300多所大學。

為了幫助推動這一運動,"公民日報"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海報運動",希望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這些中國學生的訴求。這一帳號背後的團隊對德國之聲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幫助人們重新建立聯繫,通過討論和行動消除恐懼、孤獨和懷疑"。

滕彪表示,因為在中國對當局發起公開抗議的風險太大,海外的中國人社區能夠為接續這一運動發揮關鍵作用。"僅僅靠中國人的勇氣來維持這一行動是很困難的,因為很少有人能承擔這樣的風險",他強調:"沒有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團結,在中國抗爭的前景非常暗淡。"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7/182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