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相聲演員楊少華又有了新動態。
90歲的他都已經站不穩了,卻仍然要在兒子的飯店門口當活招牌,手裡還攥著幾張鈔票,準備分給舞獅隊。
楊少華靠身邊人的攙扶才能站立,全程都沒有挪過腳步,一直在店門口供人拍照,敬業地當吉祥物。
可惜評論區的網友們沒有被楊少華的笑容所感染,反而吐槽起了這一家人,紛紛表示「買賣不好幹了,把老爺子給請出來了,真行,這就叫孝順」。
還有人稱以前楊少華是相聲表演藝術家,但現在他已經屬於商人了,更稱不上德高望重。
從備受觀眾喜愛的相聲大師,到如今受人奚落,楊少華的晚年現狀,揭示了人最大的悲哀。
微末的前半生
1932年,楊少華出生在北京,由於家境不好,楊少華十幾歲時就到了啟明茶社當跑堂的,多少賺點家用。
12歲那年,楊少華拜郭榮啟為師,在啟明茶社學相聲。說是拜師,但其實楊少華並不被承認,因為他連拜師儀式都置辦不起,沒能在行業里過明路。
拜師沒幾年茶社就開垮了,師父郭榮啟甩下爛攤子一走了之,而楊少華只得進鋼廠當工人。
好在一年之後,他就被調到鋼廠工會做文宣工作,隨後又進入曲藝團成為了專業演員,才得以繼續學相聲。
而轉行的這一段經歷,也成了楊少華的第一個「人品爭議點」。
據說楊少華到天津投奔馬三立,認了馬三立做乾爹,這才成功轉入曲藝團,跟馬志明搭夥說相聲。
楊少華尊敬馬三立,但不尊重馬志明,在捧哏時「撒狗血」出洋相,還暗地跟劉俊傑聯絡,以至於兩人搭夥3年就裂穴,後來馬志明還拒絕了楊少華兒子的拜師。
跟馬志明散夥後,楊少華陸續給很多人當過捧哏,可惜都不溫不火,就這麼「混」到了57歲。
老年爆紅,「忘恩負義」
到了58歲,楊少華遇到了影響他後半生的搭檔——趙偉洲。
趙偉洲是「文哏大師」蘇文茂的大弟子,逗哏的本事十分出色,他的一段《枯木逢春》,直接讓楊少華的「蔫哏」火遍大江南北。
隨之而來的,便是楊少華的第二個「人品污點」。
成名後,楊少華沒有繼續跟趙偉洲合作,轉頭捧起了自己的兒子楊議。
不僅如此,楊少華還放出話來,稱「和趙偉洲搭檔,是其父趙新敏臨終託付」,將功勞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當時全國掀起了相聲熱潮,相聲節目是層出不窮,楊少華和楊議父子倆趕上了好時候,漸漸說出了名堂,日子也日漸富裕。
「吸血」的兒子,不清淨的晚年
過了大半生苦日子,到了老年才嘗到富裕生活的甜頭,因此楊少華對物質條件格外看重。
在相聲圈有個公用的「包袱」,楊少華喜歡抽菸,但比起自己買,他更喜歡蹭別人的煙。
妻子離世後,楊少華沒有再找老伴兒,要是找個年紀大的,說不準還要自己伺候她,要是找個年紀小的呢,又怕人家是圖他的錢。
當然,主要還是家裡的5個兒子不同意,楊少華的財產自家人都不夠分的,哪有多餘的分給別人。
楊少華有5個兒子,長子楊威、次子楊進明(義子)、三子楊倫、四子楊建和五子楊議。
表面上楊少華對兒子們都一樣好,給每人都買了一套房,但其中最得寵的還是小兒子楊議,人稱「天津楊五爺」。
楊少華到哪兒都帶著楊議,父子倆合作上陣,拿到了央視相聲比賽第一名。
但楊議沒有師承,總有一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於是爺倆仿照趙本山,拍了系列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
為了支持兒子,七八十歲的楊少華依舊在片場忙碌,楊議也賺得盆滿缽滿。
腰包鼓了,人也飄了,楊議的行事越發張揚,花7000萬建了私人美術館,開業當天楊少華、馮鞏、王剛等人紛紛前來捧場。
但人太張揚總會出事,不久後楊議的美術館就被曝涉嫌違建,執法人員上門時,雙方還發生了衝突。
7000萬對普通人來說是天文數字,但對楊議來說也不算什麼,反正他來錢的路子有很多。
比如直播時賣楊少華的書法,4個字10萬,還有自己簽名的摺扇,一把500元。
雖然楊少華給買了房子,但楊議住的是另一套豪宅,面積多達3000平方米,大到可以在其中騎車穿行,布置陳列也都是古董貨。
母親早逝是楊議心裡的痛,所以他格外「關注」父親,給老爺子找了很多事做,比如拍廣告、拍戲、錄搞笑視頻等等。
楊少華年事已高,身材清瘦,體重只有83斤,再加上行動不便,日常做檢要醫護人員上門服務。
做檢測不能下樓,但開業必須捧場。
自家飯店開業時,楊議就會讓父親出門為自己站台,還安排了兩位大漢駕著楊少華,保證他安全出行。
三兒子楊倫也不甘落後,口罩期間生意不好,便安排老爸坐在街邊賣盒飯,楊少華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時不時點頭附和兒子。
就算在家吃飯,楊少華也得給兒子的飯店打廣告,楊倫在桌上擺滿了牛骨、梭子蟹、皮皮蝦,表示都是自家好菜,還招呼老爸趕緊吃。
前段時間有媒體曝出由於太勞累,楊少華生命已經進入倒數計時,身體狀況非常差,連吃飯都需要保姆抱過去。
消息引發關注後,楊倫非常生氣,直接在評論區質問對方姓甚名誰,還表示要跟對方見一面。
但半個月之後,楊少華又顫顫巍巍地出現在了兒子飯店的門口,這實在是......
人生到老就是一場對自己和兒女的考驗,在「利」字當頭的今天,親情也敵不過利益。
當然,像楊少華這種能給兒女創造價值的還算好,起碼有兒女惦記著,要是到老了一身病,又沒法給下一代創造價值,那樣的晚年生活才叫「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