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風靈:為什麼說自由市場是最厲行節儉的制度?

作者:

提倡勤儉節約,這當然是好事,非常正確。因為我們不是生活在無限豐富的伊甸園中,一切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稀缺性的世界上,必須精打細算,不可鋪張浪費,否則就有陷入匱乏之虞。

事實上,節約是經濟運行的重要目標,我們要努力以儘量少的投入得到儘量多的產出。「經濟的」本來也有「節約的」意思。最成功的經濟制度就是最節約的制度,是能夠最好地應對稀缺性的制度,這就是自由市場。

首先,在自由競爭中產生的自由市場價格會保護社會資源,並引導買賣雙方節約行事。

對於買家而言,相互之間的競爭會抬高價格,只有那些出價高於或至少等於其他買家出價的人才能最終得到售賣的商品。這意味著買家支付的價格覆蓋了該商品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將該商品或生產該商品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用於其他用途的最高價值。

比如說,我在餐館裡點了一份北京烤鴨是50元,這大於等於這份烤鴨不賣給我而用於其他用途的最高價值。最好的情況是店家將這份烤鴨賣給別人也得到50元,其他情況則更差,包括賣不出去倒掉或老闆自己吃掉或拿去餵豬等等;如果烤鴨沒做出來,那麼,生鴨子、配菜、佐料和廚師服務員的勞動等等生產烤鴨的全部要素加起來也賣不了50元。換言之,一旦我支付了50元買了烤鴨,不管後來發生什麼,餐館老闆也好,廚師和服務員也好,鴨子的養殖戶也好,都不會有什麼損失。我如果買了烤鴨而不吃,是我自己的事,即使有浪費,浪費的也是我自己的東西,而不會浪費「社會資源」。

當然,一般人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我的也不是,我不會平白無故去浪費,買了不吃往往是有一些特別的原因。就算是產生了「浪費」的錯誤,即這50元本來可用到更好的地方,比如看一場電影或買一些水果,我也為此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如果我不吸取教訓,長期浪費,把掙到的錢揮霍一空,吃苦頭的還是我自己。總而言之,市場本身就會教育我節約行事,並懲罰我的浪費行為,不用勞動他人興師動眾來說教和約束。

另一方面,對於賣家而言,相互之間的競爭會降低價格。這給了賣家強大的激勵,讓他們有動力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否則就賺不到錢。前段時間發射升空的SpaceX的龍飛船,就是以每次飛行人均5500萬美元的最低價打敗了俄羅斯波音等強大的競爭對手,成為了NASA的首選。

市場價格對於生產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在最終的消費端,消費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判斷是不是浪費,只吃得下一碗米飯的人非要買兩碗米飯吃一碗倒一碗,不管市場價格多少,可能都算是浪費。但生產者的購買需求不是自身的需求,而是靠價格來傳遞的消費者需求。做衣服的老闆穿不了那麼多衣服,修房子的老闆也住不了那麼多房子,離開市場價格的指導,生產者無法確定他們什麼行為是節約的,什麼行為是浪費的,厲行節約就無從談起。

其次,價格的變化會及時提供關於資源供求的信息,讓人們自然而然地節約那些最該節約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某種商品價格上漲,暗示著該商品相對而言更加稀缺了,人們應該更加節約地使用。汽油漲價,大家就會更多地選擇公共運輸或騎單車上班,從而節約了石油資源;電力漲價,人們就會更多地使用節能裝置或減少可有可無的電器。而那些願意支付高價的人,意味著他們有更為迫切的需求,寶貴的資源理當留給需求最迫切的人,市場引導我們為他人節約。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自動進行的,不需要教育機構,也不需要執法機構,甚至不需要新聞媒體,價格的變化就足以讓消費者改變行為模式。對此,哈耶克在其名篇「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中有一段精采的闡述:

假定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出現了使用……罐頭的新機會,或者罐頭的一處供貨渠道被中斷了。到底是這兩種原因中的哪一種,導致罐頭變得更加稀缺了,就我們的目的而言,這不重要——這不重要本身倒是很重要的。罐頭的消費者所需要知道的全部信息就是……他們必須節約罐頭。絕大部分消費者甚至都不需要知道……他們節約罐頭是對其他何種需要有利……任何商品都有一個統一的價格這一事實本身……就會產生一種解決方案……

第三,節約本身不是目的,在節約資源的前提下維持生活,並不斷提高生活水平才是目的。而這正是自由市場機制最強大之處。

如果節約資源本身就是目的,那麼人類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事實上,我們節約,是為了現在或未來過得更好。市場價格所帶來的盈利機會會激發企業家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用,最好地造福於消費者。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手機剛剛出來的時候,雖然貴到數萬元一部(那時候成都一套房子也就這價),卻是傻大笨粗猶如磚頭,不方便隨身攜帶,而且除了打電話也沒什麼別的用途,只有顯擺的大老闆才會買個笨重的大哥大放在辦公桌上,當座機用。這看起來是相當浪費的舉動,為什麼不用便宜得多的固定電話呢?但這種高昂的價格激發了手機廠家的創新熱情。在此後幾十年間,手機越來越輕巧,操作越來越方便,功能越來越強大,使用越來越普及,而關鍵是,價格越來越便宜。這表明比起最初的大哥大,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大幅度地節約了資源。而且,智慧型手機為我們帶來的生活模式也是節約型的:節約了電視,節約了電腦,節約了錢包、照相機、錄音機、書籍、鏡子、手電筒、日曆、報紙……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地處內陸離海千里之遙的成都,同樣是上個世紀90年代,基圍蝦要賣100多元一斤。那時候吃一次基圍蝦,半個月生活費沒了,看起來是十分浪費的行為。但內陸的海鮮消費需求同樣激勵了企業家創新,現在,成都早已有了頗具規模的海鮮市場,基圍蝦、生蚝、扇貝等常見海鮮已成為家常便飯。價格的下跌意味著消耗資源的減少,也就是生產方式更加節約了,但與此同時,消費者的生活水平卻大為提高了。這才是節約的本意。

此外,對於至關重要的糧食安全而言,歷史已經一再證明,自由市場不會產生饑荒,非自由市場則與之相反,很難讓人吃飽肚子。幾千年來,中國人大多數時候都處於饑饉之中,而一旦開放了市場,短短几年時間,就解決了溫飽問題。如果要防備饑荒,最該做的恰恰是更徹底的市場化。現在農村各種生產要素如土地、勞動力等市場化程度不足,是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唯一原因的話)。

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相比市場行為,市場之外的浪費才是真正觸目驚心的大手筆。貴州省獨山縣高達400億的爛尾工程,顯然是因為缺乏市場機制所致,沒有市場價格,沒有經濟計算,沒有盈虧的激勵和懲罰。看看我們所在的城市,就知道這絕不是個例。而請客吃飯多點了幾個菜,豈能與之相提並論?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16/183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