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老了,及時給子孫留下這些東西,為後代「積福積德」

《戰國策》中有言:「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父母特別疼愛自己的子女,那他們就會為了子女而提前規劃。所有的愛,都體現在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和奉獻當中。

家庭有錢的父母,會給孩子留下無數的錢財資產,還有所謂的豪車豪宅。在他們看來,只要孩子一輩子富足無憂,自己也就死而無憾了。

普通人家的父母,一絲一毫的資產也沒有給兒女留下來,只有一些語重心長的叮囑罷了。在他們看來,自己沒本事,可自己希望孩子可以出人頭地。

每一個家庭的父母,其實很少為了自己而活,多半是為了子孫後代而奮鬥一生。這跟我們的傳統有關,老一輩為了年輕一代,而年輕一代又為了下一代,循環輪轉,永不停息。

這跟家庭的「傳承」有一定的關係。在「家庭觀念」比較濃厚的環境當中,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庭走下坡路,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傳承。

人老了,做個有遠見的人,及時給子孫留下這些東西,積福積德。

一、給子孫留下不斷堅持下去的「希望」。

很喜歡這麼一句話:「信心比黃金還珍貴。」

一個人有信心,那他就能夠獨立且有尊嚴地活著。一家人有信心,這個家庭就不會出現盛極而衰的問題,只會平穩地發展下去,一直走上坡路。

這所謂的「信心」,說到底就是人之希望。你內心充滿了希望,哪怕前方滿是荊棘,你也能乘風破浪前進,根本不會瞻前顧後,滿心擔憂。

相反,人沒有了信心,也沒有了希望,這個家庭再有錢,也只會一直衰退下去,直到它崩潰的那一天。

身為父母,不要盲目認為錢財是最為重要的,也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留下財富給子孫,就是最大的失敗。有些時候,你把希望留給他們,他們的未來才會繁花似錦。

希望,就如同天邊的星辰一樣,耀眼而絢爛,照亮了整個夜空。

二、給子孫留下端正的「三觀」。

有哲學家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莫過於觀念和境界的不同。

他有著精明的頭腦,也能夠及時把握機會。而他有著遲鈍的頭腦,根本不敢去做事。這財富和事業的差距,就特別大了。

這裡談到的「勤」,不僅僅指勤奮,還指一個人做事的能力,以及對於某些事情的堅持和忍耐。塵世間的大能者,皆有勤奮、堅持以及忍耐的優越品質。

比如說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只給孩子留下這麼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人最大的善良,最大的格局,莫過於傳輸給孩子正確的三觀,讓孩子有著應對社會和未來的能力,再怎麼樣也能讓父母心安。

三、磨礪孩子「自立自強」的能力。

陶行知在《自立歌》中寫道:「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

自古以來,靠父母的孩子,終究是無法長久的。要麼傳不過兩代,要麼傳不過三代,反正只會加速家庭衰敗的過程,無法扭轉江河日下的局勢。

比如說一些老闆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無法守住父輩的財富和資產呢?難道說是他們的能力,不如他們的父輩嗎?

每個人先天的資質,都是差不多的。唯一有差別的,應該是後天的磨礪和經歷。富二代很難理解創一代的痛苦,也不會有創一代的思維。如此,家產就守不住的。

謂「創業難,守業更難。」身為有錢人家的孩子,更要自立自強,有一定的能力。如此,你所繼承的家業,才能更長久地延續下去。

總抱著「拼父母」的想法,終將坐吃山空。所以說,父母,還是要及時放手,讓孩子好好磨礪一番。這,利人利己,也有利於家庭的發展。

四、讓孩子養成終讀書的好習慣。

古時候,人們都有這麼一個教育理念,名為「耕讀傳家」。

耕作,就是讓兒孫勤勞做人,勤奮做事,用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的未來。而讀書,則是讓人明事理,知道世道發展以及衰亡的本質,再不濟也充實了自己的頭腦。

現階段,有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讀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考到好大學罷了。這種想法害慘了無數的孩子。因為讀書是無止境的,而所謂的考試,不過是一次小小的經歷罷了。

人不讀書,就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人不讀書,就無法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要知道,時代所淘汰的人,都是那些思想落伍的人。

父母,別再短視了,好好培養孩子「不斷讀書」的觀念,不至於讓子孫後代活得無知。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舒山有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23/183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