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搶藥潮蔓延至香港澳洲

中國政府公布「二十條」和「新十條」放鬆新冠防控措施後,病毒在多個城市迅速傳播,引發許多亂象。許多城市出現醫院看病難,感冒藥和發燒藥一藥難求的情況。

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瑞安(Mike Ryan)稱,在中國決定放棄清零政策前,新冠感染人數就已經出現了爆炸式增長。

政策急轉彎導致疫情爆發?

11月中國各地爆發反對疫情防控措施的抗議後,中國在防控政策方面急轉彎。12月初,中國政府高層連續兩天召開疫情防控座談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兩場座談會上都表示,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減弱,將優化防控措施。與以往大多數會議不同,孫春蘭這兩次都罕見地未提到堅持「清零」政策。

12月7日,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新十條」,朝著逐步開放的方向前進。措施包括縮小核酸檢測範圍,不再對跨地區人員要求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等。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實際上是結束了其一貫堅持的清零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但政策轉向後,中國的感染迎來爆發式增長。

不過,目前中共官方的數據無法反映實際的感染病例。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數據,12月15日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157例。由於難以準確掌握無症狀感染者的實際數量,中國政府已宣布從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無症狀感染者數據。

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瑞安(Mike Ryan)駁斥了政策逆轉導致病例激增的說法,稱早在中國決定放棄嚴格的清零政策前,中國的新冠感染人數就已經出現爆炸式增長。

「這種疾病之所以密集傳播,是因為控制措施本身並沒有阻止這種疾病。中國從戰略上決定,這不再是最好的選擇。」瑞安說。

他還指出,中國和其他國家仍然面臨的挑戰是,需要接種疫苗的人是否充分接種疫苗,是否接種了正確的疫苗和正確的劑量,以及這些人最後一次接種疫苗是什麼時候。

搶購潮和醫護感染

突然的政策急轉彎和感染激增無疑引爆了民眾的恐慌情緒。在大陸的多個城市,醫院大排長龍,防疫物品如感冒藥、發燒藥遭到瘋搶,甚至黃桃罐頭和電解質水也被搶購。

搶購甚至蔓延到了香港和澳洲。部分香港藥房的感冒藥如「必理痛」、「幸福傷風素」短缺,一些藥店開始對感冒藥進行限購。

路透社報導,在墨爾本郊區、澳大利亞最大華人社區之一的博士山(Box Hill),一名藥劑師說,幾家藥店的必理痛已經賣光了。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央視報導,中國國藥集團旗下160餘家工業企業,正在24小時增產,特別是一些重點品種,產能已擴大到日常三倍。

今年32歲的張心(化名)在周三感染,她幾乎全家「中招」,包括她的媽媽、阿姨以及90歲的外婆。她對BBC中文表示,國家應該有序開放,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放開。

「普通百姓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措手不及,在藥物購買方面,應該進行限購,這樣不會導致大家囤太多藥在家裡,真正感染的人因為缺藥,跑到醫院就醫,造成醫療資源緊張,加重感染。」她說。

張心說,家中90歲的外婆病情嚴重,到醫院還要長時間排隊,排到了之後,醫生也只是開了一些感冒藥和咳嗽藥。

「對於有基礎病的老人,應該設置綠色通道就醫。」她說。

另外,中國的醫護也出現了集體感染的情況。

中國媒體財新報導,近期北京已有幾家大醫院致電掛號預約的門診患者,建議其將就診時間延期,或者改為線上問診,因為院內有陽性感染者。醫生們發現,身邊持續有同事出現症狀,人手緊張。

清零與放開之爭

網絡上有一些聲音懷念中國之前的清零政策,他們認為「清零」政策是有必要的,可以保護老人和小孩。

微博網民「每天開除粉籍」說,自己是絕對的清零派,因為新冠對老人、孕婦和醫生很危險。「醫療資源一向緊缺,醫生沒了會更擠兌,而且這個會重複感染,也就是說,醫生會面臨重複感染。孕婦整個懷孕過程也會重複發燒的過程。對胎兒太危險了。」

也有網民指出,防控亂象的源頭是政策制定的問題。微博網民「風雨雪海光」說:「動態清零失敗了,什麼準備也沒有,急速轉向共存,制定政策的人不出面,天天讓底下人互罵,不負責任!」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對於清零比放開好的觀點,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對BBC中文指出,「清零」是不可以持續的,如果繼續「清零」政策也會發生一樣的情況。如果要走開放的路線,面對疫情全面爆發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國現在開放,理想的情況是,應該吸取各國的教訓,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

金冬雁贊成邁克·瑞安的說法,在中國放開管控之前,病例已經有了飛速增長,「不放開,要清零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中國春運將在下個月開始,對於人員大範圍流動,金冬雁認為:「跟現在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看他們(政府)現在到底是控制還是不控制。總體來講,春運會增加病毒擴散,但問題是他們現在的理念是啥,是要病毒傳播,還是不傳播。」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17/184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