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犯錯,父母是先安慰還是先讓孩子認錯?弄錯了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尤其是小時候天天都在惹禍,作為父母表示很無奈啊。面對孩子犯錯,我相信父母都是一樣的想法,一方面孩子哭了想要安慰孩子,另一方面也擔心如果不懲罰孩子,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糟。孩子犯錯,父母是先安慰還是先讓孩子認錯?弄錯了影響孩子的一生。

逛商場的時候看到了一幕場景,有個小孩子因為調皮把剛買的飲料灑在了自己衣服上,媽媽看了十分生氣,說了孩子一頓,最後孩子哭了。哭了之後媽媽更來氣,對孩子說到:「不許哭,在哭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哭得更厲害了。媽媽見狀轉身假裝要走,孩子趕緊上去拉著媽媽的褲子,示意自己不哭了,讓媽媽安慰下自己。

類似這樣的場景不管是電視裡也好,現實生活中也好都是可以看到的。很多人都會對上面媽媽的行為進行指責,不應該那麼嚇唬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會不會也這樣做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小孩子的行為,小孩子本來就是貪玩的,2歲以後的孩子犯了這樣的錯誤,其實內心都是知道為什麼錯了的,但是可能有的孩子是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的。孩子拉著媽媽的褲子,這個行為實際上是在討好媽媽。《正面管教》中稱是孩子在放棄自己的自尊水平,去努力討好別人,這樣孩子的自信會一點一點減少的。

面對孩子這樣我們家長該怎麼做呢?

1.孩子若是哭了,作為父母我們肯定毫無疑問要第一時間站在孩子身邊,讓孩子知道父母一直都在。讓孩子知道父母一直都是愛他的,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不要說過多的話,抱著孩子就好。

2.這個時候兩個人的情緒都是不穩定的,先把孩子犯錯的事情扔到一邊,等到兩個人的情緒都穩定下來,找個沒人的地方再和孩子探討這件事。

首先表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並尋求孩子的確認:寶貝,是不是對媽媽剛才說你,你感到很傷心?

其次,得到孩子肯定回答之後,再對孩子的行為表示同情:我記得我小時候也有過把家裡的醬油撒到身上,當時害怕極了,媽媽當時在別人的面前說我讓我覺著又丟臉又氣憤。

最後,在孩子肯定的回答之後,協助孩子想一個解決辦法:你認為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下次飲料再灑到身上呢?

孩子:我下次喝飲料老老實實坐著喝,不再亂跑了。(前面發表過一篇文章,樊登談《正面管教》,「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可以翻閱參考一下具體步驟哦)。

懲罰只會讓孩子暫時聽話,並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再犯了同樣的錯誤,孩子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的。這種懲罰的效果只是見效快,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效果是短期的、暫時的。只有通過正面管教,贏得和孩子合作的機會,讓孩子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下次再有類似的時期的時候,孩子就能知道怎麼做了。我是鬧鬧的奶爸,讓您育兒更輕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旅遊愛進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21/184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