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那種壓抑的不出聲的哭

小的時候在老家,每逢村子裡有人去世了,送葬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如果離得近男人女人都要親自去送,如果離得遠,不用親自去,但家裡還會有個人早早起來,在自家門口放一堆麥秸,等送葬的隊伍路過自家門口的時候點燃,家家戶戶都是如此,所以隊伍所到之處皆有光,帶著溫暖。

這病毒啊,真帶著那麼點,欺負人的意思

如果說,某件事情,反覆發生,就一定是有問題。

我們這科室,連著發生5起了。先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住院,四五十歲的兒子閨女,陽著陪護,或者陪護著陽了。然後老人病情惡化,再轉院去北京天津折騰一圈,搶救無效回來辦喪事。喪事還沒辦完或者剛剛辦完,孩子就倒下了

雖然四五十歲的人,比七八十的年輕,病情一點也不比歲數大的顯樂觀啊,當班的大夫都說,他爸那會,比他能挺啊!這簡直沒地說理去!(他爸還能扛到上北京再搶救一下子,到兒子這,呼吸機都撤不下去)

關鍵是這病人歲數都不算大,都是五十上下,還沒有退休呢。他們的孩子,大的三十左右,也有二十五六的,有一個病號的二胎才13歲。

就說這個病人,53歲,是在他爸辦完喪事後兩天倒下的,兒子25,可能剛畢業,女兒18,還在讀書。他倆就是,完全懵圈的,大夫說的他懂,但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大夫叫他們出來交待病情,他們倆都嚇得哭。今天早上這個大男孩,測體溫38度,他說他陽過了,不知道是這幾天累的,還是昨天晚上著了涼。別說他拿著體溫計嚇得哆嗦,我拿著看的時候,心也是顫抖的。

另外一個病人,55歲,還沒退休,他母親在縣醫院留觀兩天,住院七天,又轉到天津住了五天,搶救無效。他倒在母親的葬禮上。老大是閨女,30了,剛剛陽過,還在咳嗽,老二是兒子,才13歲,跟著她姐姐,不眠不休的照顧父親,看著可憐巴巴的。他們的媽媽,上吐下瀉,因為病情輕微,住在另一個科。他們缺錢嗎?應該是不缺錢。但是事情趕到一塊,好像缺個拿主意的。昨天晚上,這個姐姐安頓好父親,讓弟弟睡陪床椅,她出來跟我說,我可以在這坐會嗎?我不打擾你。我說你坐吧,沒事。她自己坐在護士站,哭了好一會,還是那種,壓抑的,不出聲的哭,但足以讓聞者落淚

@雁歸塞北:昨天晚上我家單元樓里有人去世了,因為逝者乘坐電梯的問題,竟然有業主發生了爭執,我真的無法理解這種沒有人性的鄰居的存在。

我小的時候,因為老家生活在農村,所以經常回農村,農村對死亡這件事並不陌生,不像現在的都市,死亡這件事被人為地隔離在醫院,很多人的死亡都是從醫院病房到太平間,再到火葬場。

正是因為這種隔離,可能讓一些人越發對死亡這件事陌生,以至於忘了這件事早早晚晚會光臨每一個家庭,最終也會落到每一個人頭上。

小的時候在老家,每逢村子裡有人去世了,送葬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如果離得近男人女人都要親自去送,如果離得遠,不用親自去,但家裡還會有個人早早起來,在自家門口放一堆麥秸,等送葬的隊伍路過自家門口的時候點燃,家家戶戶都是如此,所以隊伍所到之處皆有光,帶著溫暖。

這種儀式不知道始於何時,起初可能只是因為在久遠的時代尚沒有路燈,這樣做只是為了照個亮行個方便,慢慢才有了儀式感。

村里所有人都默默遵守著這種儀式感,哪怕是寒冬臘月,但凡有人去世,我的父母都會把我們叫醒去送那個甚至不認識的人。

小時候不懂得悲憫,蹲在地上瑟瑟發抖的時候,甚至心存怨恨,那時候父親總是會給我們講村里一件往事,村里一個大戶參加村民的葬禮,在送葬的路上總是騎著高頭大馬,後來他的父親去世,村民去送葬的時候都騎著驢——窮人家養不起馬,但是驢還是有的,你他日騎馬,我今日騎驢。

可能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我父親的目的達到了,他讓我們在尚不能理解死亡的時候,起碼能理解你如何對待他人,他人就會如何對待你。

現在,我年齡漸長,離老家也將近三十載,可是,年幼時那些記憶卻越發清晰,內心越發覺得老家那種葬禮的溫暖美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本沒什麼意義,不過是來世上走了一遭,葬禮是最後的一程,如果死後尚有意識,最後一次走在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所到之處,處處有人給燃起篝火,莊嚴溫暖,那光,那暖,對活著的人,死去的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告別。

所以,那種鄰居家死了人,不讓人家走電梯的,可能覺得自己家永遠不會死人吧。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臭和小臭的幸福生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30/184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