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山上的野花為誰開又為誰敗;靜靜地等待是否能有人採摘。」
1994年,28歲的田震唱出了她自己寫的《野花》。
那年她風華正茂,心如烈火,要把內地樂壇燒得如熔岩奔流火山下的麥田。
那時候她還不知道,這首絕唱,會在後來成為自己人生的註腳。
多年後的今天,當「華語樂壇已死」的口號被喊了多時,當熱門音綜里名場面的主角依舊是見慣的老面孔,56歲的田震終於在消失數年後重回熒幕。
一出場,照舊用渾厚的聲線震懾全場。
一首《執著》唱罷,鄧紫棋說:「你的歌聲里,我好像能聽到你心碎的時候,聽到你掙扎的時候,聽到所有人為你鼓掌但你孤獨的時候,好像全部都能聽到一樣。」
田震聽聞微笑,眼神里有複雜的神色。
時間像刻刀,將那些世事細細雕刻在她的臉上。
與記憶里那個扎著高馬尾,意氣風發的田震相比,她變了,又似乎沒變。
01田野女孩
1966年,老北京三合院的一個軍人家庭里,一個女嬰呱呱墜地。
哭聲震耳欲聾,每天傍晚時份,煮飯中被驚動的鄰居都會說,「這肯定是田家的小女兒又哭啦」。
如此,家人乾脆給女孩取名「田震」。
田震出生時,家裡已經有三個哥哥,父親是軍人,工作繁忙,家裡對她照顧不來,剛斷奶,母親就不得不把她送到鄉下姑姑的家寄養。
△年幼的田震
這一呆,就是六年。
所以,金色的麥田,夏日的蟬鳴,在田野開闊的土地上肆意奔跑,一小段一小段的斷片構成構成了她整個的童年。
那時候開始,她就愛上了廣闊的曠野和一望無際的地平線,直到她成為一個音樂人,這種熱愛也未曾改變。
後來,田震被父母接回了北京的老家,高樓遮擋了她眺望天空的視線,格子間困住了這個成長在田野的女孩。
田震說,從那一天起,自己好像從方方面面,開始被困住了。
所以她開始了無休無止的破壁。
她掙扎,吵鬧,要回到姑姑的家,但還沒等家裡人同意,陪伴自己多年的姑姑就因病去世了。
在那些失去至親又壓抑難耐的夜晚,田震唯一的寄託就是錄音機的一片又一片的錄音帶。
柔情似水的音樂撫慰了年幼的心靈,她向別人打聽聲音的主人,她叫鄧麗君。
後來的田震,在採訪里對記者說:
「我生來就是要唱歌的,自從聽過鄧麗君的歌以後,我簡直就是鐵了心了。」
02「鄧麗君」
出道那幾年,田震一直在翻唱鄧麗君。
那個時候田震的聲音還很圓,特別甜,唱片公司的人都說,「這女孩子的聲音和鄧麗君太像了。」
言下之意,不模仿,可惜了。
當時,中國流行樂壇的音樂原創能力低下,還沒建成體系,好在田震的童年偶像正是鄧麗君,她翻唱得樂此不倦。
1984年,田震發行了第一張專輯《美麗的海灣》,正式以歌手身份出道。這一年,她剛滿18歲。
回想起自己的歌手人生,後來的田震說,剛出道那兩年,可能是她一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翻唱著偶像的甜歌,為愛情和青春歡呼,躺在草地擁抱藍天,呼吸著只屬於那個年代的味道,那時候的田震心滿意足。
直到一次,朋友寫了一首原創歌曲,《最後的時刻》,並叫田震幫忙錄音。
田震半推半就地進了錄音室,她還不敢想像自己唱原創音樂的樣子。
但當她唱出第一句的時候,錄音室的人沸騰了。
後來的「搖滾教父」崔健提起當時的情景,說道,「整個錄音室的人有一大半激動得站起來鼓掌,他自己則被震撼得呆坐著,而錄音台上的田震,淚如雨下。」
△當年的崔健
田震知道,是時候要走屬於自己的路了。
03西北玫瑰
80年代的尾巴,搖滾樂風靡世界,粗礦和沙啞的聲音迷住了在時代變遷中傷感的年輕人。
內地歌壇也迎合這種審美,颳起了一陣「西北風」。
而這陣西北風,也將田震吹到了更多人的面前,她放棄了早期圓潤溫婉的唱腔,改用了空曠、粗糲的唱法,成為了這陣流行風中的C位。
在1988年推出的專輯,《陝北1988》中,田震演唱的《黃土高坡》與《我熱戀的故鄉》,如同荒漠中夾帶沙塵的暴風一樣,攪動了樂壇。
在漫天的沙塵中,曾經迷惘的田震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04《田震》
1992年年底,田震遇到了曾經發掘王菲,beyond等大牌的一生貴人,金牌經紀人陳健添。
兩人志趣相投,一拍即合,陳健添當即邀請這位還未被真正打磨的璞玉加入自己的紅星工作室,二人開始策劃新的專輯。
1996年,田震發表同名專輯《田震》,一炮而紅,那年,她30歲。
後來,樂壇人便把那一年稱為「田震年」。
△同名專輯《田震》封面
《田震》到底有多火呢?
在那個盜版與正版的比例約為9:1的年代,於1996年中發行的《田震》,不到5個月便獲得了發行公司正東唱片的50萬張白金唱片認證。
到1997年10月,唱片銷量已經突破了97萬張,創下1996年國內唱片正版最高銷量記錄,而這只是正版的數量,真實銷售數量差不多還要翻上10倍。
在那一年,走在大街小巷的唱片行里,永遠有一間在播放著許巍賣給田震的那首歌《執著》。
田震,震響了內地樂壇,她的名字終於家喻戶曉。
05「那英」
身處巔峰的田震,就這樣遇上了她的一生之「敵」——那英。
那英和田震曾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糟。
兩人都是通過翻唱出道,一個唱鄧麗君,一個唱蘇芮;兩人後來也樂風截然不同,一個狂野不羈,一個溫婉細膩。
△年輕的那英
那會的那英,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誇讚田震,她說:
「如果要說歌后,這個位置只屬於毛阿敏和田震那樣有實力的歌手!」
那時候的那英,在內地樂壇發展不順,轉戰台灣,過了幾年,才唱出一曲《征服》,征服華語樂壇,而那已經是田震大紅兩年之後的1998年。
按理來說,兩人的交集應該不大,但命運的肆意將兩人推到了一起,田那兩人,如同尺寸不合的齒輪,開始了不和諧地咬合。
千禧伊始那年,田震站在《中國流行歌曲榜》的頒獎台中心,神情嚴肅,來勢洶洶。
她是踩點趕著飛機來的,而現在她覺得屬於自己的皇冠被搶走了。
那年她對主持的人說,「如果這個獎是公正的,請給我把話筒打開」。
「就在昨天,組委會通知我,經過歌迷投票,並且經過公證處公證過的,地最受歡迎女歌手得獎人是我。」
「可就在剛才我被告知,這個獎被頒發給投票率第二的歌手。」
原來那天,主辦以為田震另有安排,不能出席頒獎典禮;而贊助商要求「必須把獎頒給到場的歌手」。
於是主辦方只能把這個獎頒給第二名的那英,但誰都沒想到,田震突然又能來了。
「這種獎不領也罷。」說完她丟下了話筒,留下面面相覷的主持人。
而那英坐在台下,笑容僵硬,台下觀眾開始起鬨。
她走上台,拿到了這個「不知道是不是屬於自己」的獎後,說:
「並不是她們不好,只是我運氣比較好。」
說完,那英強忍淚水,唱完那首《你傷害了我》。
不知在那英心中,到底是主辦方傷害了她,是田震傷害了她,還是在台下起鬨的觀眾傷害了她。
只是從此,兩大天后結下了梁子,田震的音樂事業,也開始從高峰滑下。
06戰場
天后之爭,把所有人拉進了戰場。
田震的經紀公司說,「田震性格直率,從不計較與音樂無關之事,這次實在是頒獎典禮太過分了。」
那英工作室想要打圓場,表示:「這一年田震拿了很多大獎,那英從沒說過不公平,歌手間應互相愛護,而不是互相傷害。」
田震一方毫不示弱,表示不懂那英那邊在說什麼,田震只針對頒獎典禮,從未針對那英。
△網民製作的「田那之爭」
而田那的粉絲之爭,在剛開始進入中國的網際網路上,也是時常就會燃起戰火。
比如《好大一棵樹》兩人都唱過,為了誰唱得更好,粉絲吵得不可開交。
2004年,春晚總導演有意緩和二人關係,邀請兩人參加,只是計劃讓田震獨唱,而那英參與合唱節目。
但此時那英的地位已經和田震不相上下,甚至更紅一些,怎麼能容忍?
後來,田震跟中央民族樂團合作錄專輯,遭遇對方臨時反悔。坊間有傳聞,是那英和團長關係好,不知道是不是那英的原因讓團長臨時改變主意。
得知消息的田震當場怒不可遏,在眾人面前大罵那英「小人」,這樣的事情當然又傳到了那英的耳朵里。
田震鋒芒畢露的性格,嚇壞了很多人,各類頒獎典禮開始對她敬而遠之,媒體也漸漸不再追逐她的光環,連當時的明星們也開始站隊。
一次,男星楊坤開演唱會,記者問他,會請誰來當嘉賓?
楊坤答,「兩個天后」。
記者又問,「田震和那英嗎?」
楊坤臉色一變,竟答道:
「田震是誰?我不認識。」
當時的孫楠,更是直接表態:
「觀眾買票來聽你唱歌,不是來聽你講話。有些人上台不但不唱歌,還摔了話筒走人,這是對觀眾不負責任。」
一時之間,田震四面楚歌,後來,「中國流行歌曲榜」的主辦方,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甚至決定:
「對田震的歌冷處理,不播放。」
一代天后,就此傷逝。
07野花
「山上的野花為誰開又為誰敗;靜靜地等待是否能有人採摘。」
田震就這樣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甚至健康也隨著事業跌入低谷,2007年她患上了「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液病,一度被醫生告知「可能沒辦法了」,即使能過關,也將永久失去生育能力。
自打患病,田震就真的揮了揮手,開始與歌壇背向走。
那些她離開歌壇的日子裡,陪伴她的只有當年自己的音樂製作人,她後來自己的愛人,張為寧。
2010年,張衛寧第二次向田震求婚,他說:「和你在一起,是為了你,不是為了孩子。」
他又對別人說:「她(田震)的個性特點,剛中帶柔,柔中帶剛,是帶刺的玫瑰。」
他懂她。
7年前,田震以健康為由拒絕了張衛寧的第一次求婚,這次,她含著淺淺的淚水,答應了。
兩人就這樣過上了平凡的生活,對於回歸樂壇,田震沒有表露太多的興趣,玩飛鏢,養狗,看足球,在社交媒體上自拍,仿佛就是她全部的生活。
直到2019年,隨著新單曲《勝梅橋》的發行,「消失」多年的田震才和毛阿敏一起,出現在湖南衛視的舞台上。
這時候,距離上一張新專輯,已經過去了13年。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田震並非什麼「優質偶像」。
她抽菸喝酒,罵髒話,愛懟人,總是殺氣騰騰,摔話筒把星途摔壞。
但又心懷曠野,剛正不阿。
這樣的色彩,今後的娛樂圈不會再有。
28歲那年,田震寫出《野花》,她說,她的心被一團火燒得焦躁難耐。她是鏗鏘的玫瑰。
40歲那年,她離開娛樂圈,她說,我不怕被遺忘,我只是不想妥協。
後來,記者在田震出席湖南衛視的節目後問她,有沒有復出的計劃。
50歲的她沒有回答記者,只說了一句:
「我唱歌不為出名,不為其他,只是為了愛。」
只是為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