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被擠爆的火葬場,改變不了未來的方向

事態的發展實在轉變得太快了。

放開前,不管是專家還是老百姓,所有人公認的最大難題,是放開後的醫療擠兌。

可是轉眼間放開已經有段時間了,各地的醫院雖然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就診潮,但並未出現大規模的擠兌,目前多數地區都還處於可控的局面。

跟所有人在意的醫療資源相比,倒是有另一個問題,被所有人都低估甚至是忽略了:老人的去世。

只要足夠留心,你會發現我們討論的話題一直在變。

兩個月前,大家議論的主要是:「再不放開就喝西北風了」,「幾個月沒開張又要交房租了」,「公司宣布倒閉了我該怎麼辦」等工作方面的話題。

大半個月前:「連花清瘟根本買不到」,「哪裡能買來退燒藥」,「孩子半夜高燒40度我該怎麼辦」。

到了現在,這些聲音逐漸都消失了。

近期的新聞,我國的院士、清華北大的老教授、明星們的父母去世的消息一條接著一條。

之前的冬天雖然也會有老人去世增多的現象,但像今年短時間內如此集中的狀況從未有過。

就拿院士來說,去年12月份,一整個月去世的院士是兩位。

去年全年,是28位。

而最近僅僅幾天,就去世了十幾位。

從他們去世的消息中,可以判斷出老百姓中老人死亡的情況。

其實也不需要參照他們的消息判斷,因為無論是微博、抖音等各大平台,還是朋友圈以及身邊,各種老人去世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因為感染新冠,很多身體吃不消的老人都沒能熬過這個春節。

然而這才只是個開始。

伴隨著老人去世數量的增加,很多地方的火葬場都開啟了24小時連軸轉的狀態。

但就算連軸轉,也滿足不了激增的業務需求,有的地方甚至號都排到了下個月。

有網友分享了西安殯儀館的現狀:

「家裡長輩去世後,火葬場靈車根本不夠用,租用的救護車拉人。

殯儀館辦事大廳里人山人海,排了五十多具屍體等待火化,連空餘的冰櫃都沒。」

北京的網友分享:「疫情下的八寶山震驚了我」。

「父親去世後,殯儀館人滿為患,火化的隊伍排到了1月16號,工作人員問其同不同意去天津火化...

甚至很多來排隊火化的都是用私家車拉來的...」

知名大V胡錫進也講述了這樣的情況:

「一位朋友的大伯在醫院去世後,連太平間都未進,經過複雜的關係,從ICU直接送到了火化點。」

胡錫進的內容中,有兩點需要注意:

1、他的這位朋友所在的圈子可是頂級的圈子,周圍都是老幹部、老科學家,這樣的圈子處理此事都如此麻煩,更何況我們普通人。

2、他發文的時間是12月20號,如今又多天過去了,事態會發展到何種地步難以想像。

我所在的地方是河南的一個小縣城,我的一位朋友在我們當地的火葬場工作,他說今年冬天送去的老人數量是往年的5倍以上,他們現在已經是在24小時不停業的倒班工作,但還是忙不過來,隊伍排的很長。

對於此時去世的老人來說,有尊嚴的離去甚至都成了一種奢望。

如今,有很多人在埋怨國家的放開,其實不該這樣。

事態發展至今,已不是國家想不想放開的問題,而是不得已必須放開。

封控是需要代價的,不是一句話說封就能繼續封的。

首先,放開前烏魯木齊已經連續封了三個月,但疫情並沒有結束。

其次,很多地方的財政經過三年的消耗,已經捉襟見肘再經不起折騰。

再次,很多老百姓已經開始不配合,有10%的不配合,另外的90%都會跟著騷動,封城難度大大增加。

說的直白點,就是封城的效果越來越不好,而且也沒有錢再堅持下去,被封的人也越來越有意見。

至於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有意見,原因也是沒錢。

三年的抗疫抽空的不只是國家,還有很多本就沒什麼積蓄的家庭,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一點點的被削弱,最後消耗殆盡。

這樣的情況下,還怎麼封?

能高呼著繼續封下去的,一定是少數人,是在經濟體系中占上風的20%少數群體。

問題出就出在參照物的不同。

因為剩餘的80%早已處於山窮水盡的狀態,但這20%的群體完全不理解,站在他們的層面,認為陽光明媚、一切安好,周圍的人也都非常穩定。

這樣的情況下,兩個對立面的人一定是不能相互理解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

當我們家裡的老人生病時,剛送到醫院的那一刻,幾乎所有家庭都是抱著全力救治的態度。

但是漸漸的就陸續有人選擇帶著家人離場選擇「保守治療」。

大多數家庭都會讓老人提前離場,只是離場的時間早晚不太一樣,能在醫院裡不管治癒還是死亡都堅持到最後的,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為何?就是錢的問題。

很現實,也很扎心。

錢包的富裕程度,決定了你父母離場的早晚。

放到封城問題上也一樣,那些吵吵著放開的,並不是不怕病毒,而是他們明白,得了病毒不一定會死,但沒錢是真過不下去了。

三年的抗疫中,出現了一個很關鍵又很矛盾的問題。

就是防疫的底線:「不能有人死亡。」

好像放開後,只要像歐美一樣出現激增的死亡率,就必須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

果不其然。

現在放開了,看到了老人死亡數量的激增,很多人開始了謾罵,甚至講出了「老人清除計劃」、「節省退休金」等荒唐話。

但是你提先前堅持防控帶來的好處,又會被人罵的狗血淋頭。

前段時間我的一篇文章《今年的春節,是抗疫三年來最關鍵的時刻》中,提到了一組數據:

這三年來3億人口的美國因新冠去世的人為110萬,14億人口的中國去世人數僅為3萬。

按照比例換算,3年下來我們保住了近500萬人的命。

就是這組數據,後台有太多的人罵我,說就算放開這些人也不會死,新冠就是大號感冒,在這堆數據嚇誰呢...

不管怎麼說,防控都不可能再進行下去了,我們做不到了,全世界更做不到。

地球是一個整體,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西方那些醫療資源比我們強很多的已開發國家,最初也是想要通過防控的手段把病毒清退,但是最終還是走向了妥協。

就算他們不妥協,跟我們一樣還在堅持,印度能堅持下去嗎?

就算印度能堅持下去,非洲呢?

至於我們想像中的通過人為的手段把新冠病毒徹底清退,幾乎不可能。

最後的結果只有共存,只是時間的問題。

只要走向共存,必定會有人死亡,無論你能不能接受的了,這都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我們國家所能做的,也只是盡最大的能力,把各方面的損失降為最低,直到撐不下去為止。

既然走向了這個局面,我們就要試著勇敢接受,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去適應這種新常態。

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其實放開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放開後,經濟確實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好。

經濟的變好,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各個小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回血。

只有經濟越來越好,人的心態才會變好,才會以更充裕的狀態去積極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狀況。

只有經濟越來越好,政府才會越來越有錢,才能更富有餘力的去擴大公共建設,救助更多的人群。

經濟,是一切希望的源泉。

放開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就看你怎樣去理解它。

事已至此,於我們個人而言,抱怨真的沒用。

我們能做的只有在確保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多賺錢,多為家裡增磚添瓦,盡最大能力去照顧好老人孩子,積極地建設小家,讓水流動起來。

用譚談交通里富貴大爺的話,撐下去的「秘訣」只有三個字:「往前看」。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煮茶夜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02/184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