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多次說過這樣一句話:開啟戰爭很容易,但結束戰爭很難。這是歷史上的很多大人物都難以完成的作業,現在普京終於開始面對這道作業。
就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問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閃電會晤的第二天,俄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向記者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結束這場戰爭,所有武力衝突無論以何種方式,都將通過外交協商結束。」「相比扭轉戰爭局面,將努力結束戰爭,越快越好。」
這說明,普京希望以體面的方式撤退。
如果俄軍在戰場上占據絕對優勢,甚至烏克蘭已經面臨亡國之危,此時普京可以隨時以雙方的實際控制線為基礎要求結束戰爭,烏克蘭當然會立即答應。可現在的局勢截然相反,烏軍在戰場上占據了主動,俄方沒權利提出以雙方的實控線為基礎來結束這場戰爭。
美國國務卿說,只要普京命令俄軍撤出烏克蘭,戰爭自然就可以立即結束,可普京做的到嗎?
俄烏戰爭爆發之時,普京宣布要給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實事求是地說,這是兩個比較「虛」的指標,在俄羅斯普京的嘴最大,喇叭也最響,他說完成了就完成了。如果俄羅斯不貪婪別人的領土,普京現在就可以宣布俄軍已經達成了戰略目標,在基輔、哈爾科夫、赫爾松「勝利撤退」之後,在烏東四州再進行一場「體面的撤退」。
可現在,普京已經無法享受這種待遇了。
要論對領土的渴望,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超過俄羅斯,所以就有人形容俄羅斯面對土地是「只管吃、不管拉」,普京於2022年9月通過法律程序兼併烏東四州的做法就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已經宣布烏東四州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俄軍還能說走就走嗎?當然不能,這屬於喪權辱國、屬於賣國求榮,到那時俄羅斯人肯定饒不了普京。
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普京版本。
因此,普京要想結束戰爭目前或只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其一是在戰場上打敗烏軍,自己就有資格宣布停戰,這種可能性還有多大?其二是戰敗,當烏軍將俄軍趕出烏東四州之後,普京也可以宣布停戰,估計那時烏克蘭也可以接受。其三當然就是核戰,最終的結果是同歸於盡還是俄羅斯自盡,這確實還很難說。
從目前的戰局來看,如果常規戰爭繼續打下去,俄軍戰敗已經很難避免,如果普京以這種方式退出,肯定沒有「體面」。
普京還能找到體面的方式嗎?難!對此很多俄羅斯人或許不服,這沒關係,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一下這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
這本質是一場隔代戰爭。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海灣戰爭是一場隔代戰爭。二戰期間以及二戰之後,世界軍事基本屬於重裝化時代,坦克、飛機、重炮、巨艦是戰場上的主角,一國的鋼鐵工業基本決定了本國的軍事能力。但海灣戰爭標誌著世界軍事出現了飛越,開始進入資訊化時代。這就讓海灣戰爭的戰果相當懸殊,用資訊化武裝起來的聯軍死亡292人(147人死於戰鬥),776人受傷,尚處於二戰時代的伊拉克軍隊死亡高達2萬至5萬人,傷7.5萬人以上,此外還有8萬人被俘。
目前的俄烏戰爭又是一場隔代戰爭,是重裝部隊對電子化部隊的戰爭,或者直接說是鋼鐵對矽的戰爭,前者指的當然是俄軍,後者是逐漸由北約裝備武裝起來的烏軍。
第一,前面曾經說過,現代戰爭中自動武器開始大量裝備部隊,這些武器的發射速度是飛快的,這就對戰場的運輸能力、軍火工業的產能提出了太高的要求,如果哪個國家要完全滿足這些自動武器對軍火產能、運輸能力的要求,整個國家就只能建成大型兵工廠,但顯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就看到,在9月之前的戰爭中,俄軍每天發射的炮彈大約是四萬發,外在看來火力十分強大,而烏軍每日發射的炮彈數量大約只是俄軍的十分之一左右,看起來完全處於劣勢,但雙方的打擊效果卻基本相近,源於烏軍使用的是歐美武器高精度飛彈、炮彈,這極大地提高了打擊效果。可如此一來,烏軍的運輸壓力就比較小,對歐美軍工產能的壓力也比較小,也就用高科技、高精度解決了現代戰爭的難題。
通過武器精度解決了困擾戰場的主要問題,烏克蘭就可以逐漸從被動轉為主動;隨著戰爭的持續,彈藥的供給壓力、運輸壓力就會越來越大,俄軍就陷入了困局。
精度,決定了這個轉變過程。
第二、既然烏軍打擊的精度很高,就可以不斷打擊俄軍的指揮所、彈藥庫、彈藥車、橋樑等高價值目標,雖然精確制導火箭彈很貴,比如海馬斯火箭彈的價格15萬美元左右(也可能更高一些),但由於其精度很高,無論命中的目標是指揮所、彈藥車、彈藥庫還是橋樑,經濟上都是十分合算的。
從經濟上說,目前俄羅斯對烏克蘭最有效的攻擊武器是伊朗的無人機,其成本只有區區2萬美元左右。歐美的防空武器自然可以輕鬆將這款無人機擊落,但這些防空飛彈的價格動不動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用這種防空系統對付伊朗無人機最終只能讓自己破產。但現在美國軍援了一種高速機槍,開始解除伊朗無人機的威脅。
俄羅斯另外一個大規模使用的攻擊手段是彈道飛彈,這些飛彈的價格高達數十萬甚至百萬美元,攻擊的輸變電、水廠等民用設施等都是低價值目標(相對飛彈),從經濟上來說得不償失。
從某種程度來說,戰爭打的就是錢,所以戰爭的經濟效率十分重要。
精度,決定了戰爭雙方的經濟效率。
第三、武器精度直接決定著戰爭的勝負。
從上面的戰場局勢圖可見,烏東戰場緊緊比鄰俄羅斯,俄羅斯更容易解決彈藥和軍需的補給問題。而烏克蘭自己幾乎沒有多少軍工產能,所消耗的大部分彈藥、軍需都需要歐美通過波蘭和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轉運,然後才能運抵烏東戰場,烏克蘭東西之間的距離超過1300公里,可見烏軍的補給難度遠遠高俄軍。
但烏軍可以通過海馬斯等不斷打擊俄軍補給線上的橋樑、彈藥庫、彈藥車、指揮所等高價值目標,切斷俄軍的補給能力,這就極大地制約了俄軍的軍事行動,甚至可以直接決定戰場勝負;可面對烏軍漫長的補給線,俄軍卻無所作為,不斷打擊烏克蘭的民用設施除了增加仇恨之外對戰場毫無幫助,顯然是受制於武器的精度。
精度,決定了戰爭的結局。
當然,精度絕不僅僅決定上述三個方面,高精度的空中偵察系統可以給地面提供精確的指引,保證打擊效率,等等。
也就是說,誰掌握了更高的精度(還包括衛星和無人機偵察的清晰度,信息在人與人之間、武器與武器之間和武器與人之間的流轉速度,武器與信號的敏感度,等等,都是同樣的概念)等,就可以對對方實施降維打擊,精度取決於什麼?是矽,準確地說是晶片。
盡人皆知的是,俄羅斯的半導體工業水平幾乎就是沒有水平,所以2022年5月美國參議院公聽會上傳出了令人吃驚的證詞,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調查烏克蘭繳獲的俄羅斯軍隊的坦克,發現使用了從冰箱上拆下來的二手半導體」,這些半導體大概率就是功率半導體,依靠這樣的二手半導體製造出來的軍備水平也就可想而知。
功率半導體並非尖端產品,接近於通用品,俄羅斯連這樣的半導體都無法生產和採購,也就更難以掌握更尖端的半導體。比如飛彈精確制導所需的半導體,就比功率半導體的技術水平高很多,日本防衛相關領域的資深技術人員曾說過這樣的話,「在位於飛彈尖端的駕駛席的位置,類似千里眼的傳感器、計算速度極快的處理器以及靈活驅動尾翼的肌肉達人(致動器)匯集一堂,驅動飛彈徑直飛向目標」,這些全部都由各種晶片所構成,一枚飛彈配備的晶片可輕鬆超過1000個,晶片的性能越高,制導的準確度也越高,對敵人的打擊能力和飛彈的攔截能力也隨之提高。
美國經濟史學家米勒在《晶片大戰》中,將第一章就命名為「從鋼鐵到矽」,可見矽的運用將給我們帶來劃時代的轉變。二戰及之後的一段時間,鋼鐵生產能力決定各國的戰爭能力,這個時期屬於鋼鐵時代;但海灣戰爭之後,矽(晶片)開始決定戰場上的能力,從這時開始已經進入矽時代,這也就是今天俄羅斯與烏克蘭所分別扮演的角色,前者是一支鋼鐵部隊,後者正在向矽部隊進化。
未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戰爭機器人那樣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將開始投入實戰,晶片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提高一個檔次,換句話說,到那時如果自己不能掌握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面對對方戰場機器人這樣的致命武器系統,結果可想而知。
俄烏戰爭中,普京希望用一支鋼鐵部隊去打擊新時代的矽部隊,這是不對稱戰爭,現在需要尋求「體面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