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核心問題從來就不該是輝瑞能接受的Paxlovid降價幅度

—原題:問題從來就不該是輝瑞能接受的Paxlovid降價幅度

作者:

從安全性看,Paxlovid不僅三期臨床試驗招募超過兩千人,上市後全球用了的人大概在千萬級別。這是大量的安全性數據積**累**。有些人說某某在研的藥如何如何,都不說這在研的什麼時候研究完不好說,以及研究出來啥樣難說,就算等那藥批了,背後的安全性數據是多少?藥物不良反應中,不常見的定義是發生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罕見是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按這個標準,國內在研的新冠抗病毒藥有幾個能明確罕見不良反應,不常見的都未必能找全吧?VV116做的頭對頭試驗里用了VV116的不到400人,這個數據量能說VV116安全性更好?

便捷性上口服藥的優勢更不必說。總結下來,Paxlovid是目前安全性數據積累最多,對高危人群來說也是感染後降低重症風險最可靠的一個選擇。這也是這個藥獲得全球價值認可的基礎,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國家花大價錢買這個藥,沒有想著其它藥可能更便宜,不如用其它藥的原因。

4.問藥值多少錢,想想人值多少錢

不過既然醫保已經嘗試將Paxlovid納入集采,價錢自然是不能迴避的話題。可與其猜醫保本線是多少,輝瑞報價是多少,我們更應該想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有效降低新冠重症風險的藥物,價值到底是多少?

而如今重症高峰下討論Paxlovid應該值多少錢,不如問一下一條命值多少錢。

別覺得這是誇張,考慮藥物價格本來就應該以此為出發點:使用該藥能獲得的健康收益的價值是多少?未接種疫苗的老人——中國還有不少,根據香港的數據,80歲以上,感染後病死率達到14%,用Paxlovid,估計得保守一些,降低80%病死風險。100個8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老人感染,不用Paxlovid死亡14人,用了,死亡大概是3人,救下來的這11條人命,就是給這100個療程Paxlovid定價時可以參考的價值。

同樣的,就算是打過疫苗的人,高危人群感染後仍然有住院風險。滅活疫苗有效性差一些,風險可能還高一點。如果用Paxlovid,把感染者的住院風險降低了六七成,這省下來的住院的錢,包括醫護人員額外的勞動,也應該是討論Paxlovid價值時需要考慮的。

這方面也是有專業人員做研究。比如美國有個獨立的ICER,專門搗鼓藥品在美國上市的醫學價值——健康收益折算成錢是多少。2022年3月,ICER根據當時的病死率重症率等數據,估計Paxlovid的合理價格上限是一個療程3600-5800美元,也就是低於這個價格從醫療經濟學角度來看都划算。而12月,隨著美國重症風險下降ICER更新了數據,認為合理價格上限應該降低到563-906美元一療程。

當然,每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健康收益折算結果也不一樣。比如有的人可能覺得80歲以上老人的命不值錢,或者有些國家醫護人員的勞動不值錢。

比較遺憾,醫保集采目標價是不公開的,據說只有企業報價在目標價的115%之內才會進一步往目標價引導。不過這次集采都願意破例公布沒談攏,不如也把心理價位公布一下,好讓大家也看看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在黑市把Paxlovid炒到幾萬一盒,很多人求購來路不明的「仿製藥」時,醫保眼裡健康的價值。

就如前文所言,在公共衛生的危機下,讓負責長期醫療支出的醫保集采Paxlovid本身存在錯位。多說一句,西方國家今年應該會讓新冠疫苗、藥物等逐步走商業化,到時候才會有當地醫療保險與輝瑞等企業協商定價,而這些定價必然會比政府採購價高几倍。也就是說醫保當下的購買價與國外的訂購價,今後的差距可能更大。

夏季BA.5高峰期65歲以上老人每十萬人約有1000人在用Paxlovid,根據這些估計如今美國確診新冠的感染者里超過三分之一用了Paxlovid。即便如此,美國仍然認為這個藥的推廣還不夠。比如一些少數族裔使用偏少:

Paxlovid成為新冠抗病毒藥物的首選是有科學原因的,是基於整體的有效性、安全性上的優越性。醫保集采洽談失敗後,一些人想著默克口服藥來取代,或者八字沒一撇的在研藥、仿製藥,這些想法基於科學嗎?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11/185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