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本輪醫改的實質是什麼?四個字就可以概括

新年伊始,「醫保個人帳戶改革」落地,陣痛也隨之而來。

參保人員為何不領情?

自從1998年建立城鎮職工醫保制度以來,這是醫保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

醫改範圍:涉及約3.5億在職和退休職工,以及他們個人帳戶里的1.1萬億資金。

痛點:每個月劃入個人帳戶的錢少了一大半。

好處:實行家庭共濟;提高門診報銷待遇。

大多數參保職工對此並不買帳。

①在他們看來,家庭共濟就是一個噱頭、畫的一個餅,和大多數人沒關係。因為老人和孩子們不在一個地區的不能共濟,城鄉居民和職工醫保之間也不能共濟。

即便符合了家庭共濟條件,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何況醫保卡上的錢,以前是個人所有,用不完可以繼承的。

②提高門診報銷待遇,也是口惠而實不至。

門診報銷不僅有門檻、起付線,還設置了報銷上限。

門診還存在過度醫療和不合理用藥。醫生先開一堆檢查化驗單,再開處方,藥很多也不是醫保藥,要自己掏腰包;醫保藥裡面又分甲乙丙類,報銷標準都不一樣。

裡面的彎彎繞繞太多了,付錢的時候一頭霧水,不少人覺得更貴了。

③退休職工買藥,原先去家門口的藥店即可,現在要頻繁去醫院才能報銷。

身體狀況差的老年人,原本是去看病,但幾個小時折騰下來,簡直是要老命。

何況除去往返路費、掛號費、門檻費,真正能受益多少呢?

一些年輕人覺得自己吃虧最大,暗自叫苦不迭。

所以,任憑專家把好處說破天,反對聲浪仍然洶洶不止。

為什麼專家和民眾的認知鴻溝如此之大?

既然好處多多,為何大家不領情?

歸根結底,本輪醫改的實質到底是什麼?

本輪醫改的背景

①醫保費率已經封頂了

從政策層面來看,職工醫保繳費已無增長空間,唯一的出路在於存量改革,在個人帳戶上做文章。

目前全國平均費率是10%,放在世界範圍內比較,中國費率確實偏高。

再提高繳費,年輕人就吃不消了,一些人說不定就棄保了。

2018年,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從180元上調至220元,結果參保人數馬上就減少268萬人。

②全國醫保缺口即將到來

中國老齡化、少子化、長壽化的人口結構,決定醫保基金必然走向赤字。

實際上,多個城市醫保基金已經出現缺口,一些地方出現虧空。

而全國性的缺口,也會很快到來。

據社科院測算,全國醫保基金的當年結存,2026年將首次出現缺口;2034年,累計結存將變為負數;2035年,這個缺口接近1萬億元。

而清華大學的測算顯示,因為過度醫療和老齡化加速,全國醫保缺口或將提前,可能在近期出現。

③地方財政赤字猛增

2022年度全國財政數據已於近日公布,突出特點就是地方財政赤字猛增,高達11.62萬億元,達到歷史最高峰。

2022年,稅收收入同比下降3.5%,土地財政以-23.3%的更大幅度下行。地方債越滾越大,年均增速16%~20%,可能永遠也還不清。

資金缺口加大,收支矛盾突出,地方如何自救?

開源節流勢在必行。

④社會保障支出不足

中國職工醫保基金的來源,是參保職工和用人單位繳費,幾乎沒有財政投入。特殊情況下,會一次性劃撥,但非常罕見。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說:「中國社會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對較低,2020年為3.21%,2021年下降到2.96%,這個數值在全世界是非常低的一個比重。」

而在世界範圍內,經合組織2019年整體水平為20%,法國為31%,日本為22.3%,土耳其為12%,印度為8.3%。

各國社會保障支出,70%以上投入在醫療衛生和養老保障領域,是最大的民生。

但是,中國地方財政赤字猛增,無力對職工醫保進行補貼,能兜住城鄉居民醫保就不錯了。

本輪醫改的實質

在這種大背景下,本輪醫改的實質已經不言而喻:推遲職工醫保基金缺口出現的時間。

根據公式,職工醫保基金收支缺口=(保費收入+財政補助收入+利息收入)-(醫保待遇支出+其它支出),推出個帳改革,可以將職工醫保出現缺口的時間推遲3年。

之前,一些城市統籌基金出現缺口時,就是先從個人帳戶借支的。

現在,不用借了,直接調整過去。

個帳改革的本質,一言以蔽之,就是開源節流。

在增加繳費和財政補貼方面「開源無望」的情況下,把個人帳戶的錢,調整、騰挪一大部分到統籌帳戶,間接達到開源的效果。

同時,通過遏制藥店加入「洗藥」違法產業鏈等措施,減少醫保待遇支出,達到節流的效果。

現在,醫保基金收支矛盾還沒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將來,不排除推出更多的改革舉措。

畢竟,國外是沒有醫保個人帳戶一說的。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歷史逆時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2/186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