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為什麼要懷念當年的供銷社?

作者:

01

前兩年重慶本地的一款飲料重出江湖,在商圈擺放了很多展台。

這個展台很有創意,布置成了一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供銷社櫃檯的樣子。其實意思我懂,就是要勾起我們這幫七零後、以及稍年輕一點的八零後的記憶,讓我們想起,這個飲料是我們小時候喝過的,提醒我們應該有一點情懷。

我仿佛聽見它在告訴我:「這不是飲料,這是你逝去的青春,這是你已經快要消亡的荷爾蒙,這是你曾經夢寐以求的味道……」

說實話,我對這個飲料還是有一點點的感情,但是對當年的供銷社,怎麼說呢?

有記憶,沒感情。

02

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很偏遠的鄉村度過的,幾乎算是全縣最偏遠的一個山村,因為我父母在那裡當老師。

那時候的行政單位還叫公社,我們這個公社只有一條街,從頭走到尾,沒有岔路,沒有小巷。

街的這一頭是公社辦公場所,街的那一頭是糧站,而供銷社就在靠近糧站的街那頭。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我離開這個公社之前,這條街上就只有供銷社這麼一個正式的商店。

越偏遠的地方,交通越不方便,經濟越不發達,所以供銷社的地位就越高。

我可以這麼說,我們這個公社的供銷社,應該是全縣地位最高的一個供銷社。

雖然每逢三六九趕場的時候,會有一些小商小販帶著農產品來售賣,但是白糖、煤油、燈泡、文具之類的工業產品,只能在這裡購買。

03

因為有了這個「只能」,所以供銷社的售貨員在當時算是一個地位極高的肥缺,用我們當時的話說:天晴曬不到,落雨淋不到,啥子都不缺,哪個都不怕。

我每天上學的時候供銷社還沒開門,放學的時候隔著玻璃櫃檯看著售貨員,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櫃檯裡面悠閒地坐著,只有需要拿貨的時候才會站起來,而且是斜著眼睛看著買家、用一種非常不耐煩的神態慢慢站起來拿。

我這種小學低年級兒童都能看出來的「我今天把東西賣給你了是對你的恩賜」的感覺。

關鍵是這裡的貨還經常不齊,下一批貨什麼時候到也不知道。

但是他們會給相熟的人悄悄說:「煤油十二號左右到,你早上早點來。」

更會給有職位的、有利益交換的人說:「你空了把瓶子給我,煤油到了我先給你打起,你有時間再來拿。」

04

我父母都是老師,在公社裡跟「吃公家飯」的人也算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但是在供銷社並不完全好使。

其中一個售貨員是他們學生的大姐,如果她上班的時候會念及弟弟的師生情誼(當然也有跟老師搞好關係的因素在裡面),適當地照顧一下。

包括但不限於買東西的時候能夠得到笑臉相迎、會幫忙挑選質量更好的產品、能夠享受到「你XX號早點來」的待遇。

但是如果這位大姐不上班,那就只能回歸到正常待遇。

我媽有一次攜我一起去買白糖,就買到了一大袋白糖裡面可能是沉底的那種,裡面有不少白色的小石頭渣子,看又看不出來,水又化不開。我們那時候節約,喝啥都不剩,所以經常嘴裡嚼得咔咔響。

05

如果說你非要讓我找個詞來形容我對那時候供銷社的印象,我覺得可能是——敬畏。

又尊敬,又害怕,真的就是這種感覺。

因為這個小小的商店,幾乎掌控著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我們能買到什麼類型的生活用品,我們能買到什麼質量的生活用品,我們需要花多少錢買到這些東西,全由這個供銷社說了算。

去年年底我們管制的時候,整個小區只有西門外的一家小超市開著,價格比平常貴一些,貨品比平常少一些,要買什麼東西,就隔著小區門口近一人高的伸縮門喊,或者提前在微信上把需要的東西發給老闆,他稱好了之後遞進來。

當然,質量就不用擔心了,因為擔心也沒用,沒得挑。

我和我父親站在伸縮門內仰著脖子等的時候,我笑著問他:「像不像以前街上的供銷社?」

父親笑了笑,沒說話。

06

儘管供銷社是我少年時代非常重要的一個記憶,但是我並不懷念它。

我甚至經常會想:「幸虧現在不用必須在供銷社買了。」

我不會懷念一個讓我敬畏的東西,所以我也不會懷念當年的供銷社。

如果有得選,我還是更喜歡現在的超市。

我走在貨櫃前自己看,看中什麼就拿什麼,質量不好我就不要,這家不喜歡我就換一家,實在不行我去網上買。

畢竟「有得選」三個字,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2023-02-08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讀宋史的趙大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2/1865964.html